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最喜欢的散文之一是加缪的《西绪福斯的神话》(另有汉译本《西西弗的神话》),据说这部作品在出版后10年间,就被翻译成85种语言,成为一代青年的枕边书。当然了,这是所谓哲学随笔,既不如余光中的散文那么唯美,也不如余秋雨的散文那么煽情,读起来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2.
中语课堂,有经典名作,中外历史,古今文化,社会习俗,自然景观,科技和文学等。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应用文;有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和杂文;有白话文、文言文,还有近文言和古白话等,中语课堂,一节节,一本本地引领着你们,充实着你们,陶冶着你们,甚至羽化而升腾着你们……《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的小说,情节将结束时,作者写了这么几句话:"我看了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  相似文献   

3.
<正>一向以来,散文的"写作部队"和"写作战果"是无比庞大和无比丰硕的。在此背景下,关于好散文标准的谈论只会被争论打断,因为每个作者每个读者心中都有一套水泼不进、针扎不入的标准,谁也别想说服谁,谁也不爱听谁滔滔不绝。这不足为奇,也很好,所有有魅力和有价值的文学话题都是达不成共识的。正因为好散文的标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让散文这一文体充满活力与魅力。我的好散文标准是:好玩有味、世俗圆滑。我读到的朱零的散文《我的秘书生涯》就符合我的好散文标准,而且是这一标准的典型范例。好玩有味,不用多说,指的是语言和表达。散文的语言和表  相似文献   

4.
在纪念朱自清先生百年诞辰的日子里,江泽民总书记用两句诗来评价来自清先生高尚的人格;“高风凝铁骨,正气养德行。”我原来对来自清先生并不了解,一个星期天,我从爸爸的书橱里看到了一本《朱自清的散文艺术》,里面有关于他散文的评价,还附录了他的散文,《背影》写得非常朴实,《荷塘月色》的语言代美,我读了几篇,觉得来自清先生的散文的成就很高;但我还不了解来自清先生的人格。有一天下午,我在学校里看见语文组的老师为了纪念来自清先生诞辰百年而办的板报,我对朱自清先生有了较深的了解。我认为来自清先生是一位很有骨气的知…  相似文献   

5.
旧病复发     
我的胳膊开始疼,便让医生诊断一下。他看了看我的胳膊,又拿出一本医书,仔细研究了有15分钟。  相似文献   

6.
难得散淡     
钱谷融先生有一本散文集《散淡人生》,收入他大学时的文章。在这本书中,他常爱引用京剧《空城记》中诸葛亮的一句唱词:"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后来在给学生编的散文选写的序  相似文献   

7.
何述强被誉为"仫佬族散文三杰"之一,他的散文的艺术魅力主要有三个层面:独具生命个性的意象群;小说叙事技巧的巧妙运用,使故事生动地穿插于散文思绪之间;精雕细刻的语言描写,及情感波澜中静中有动的和谐的叙述节奏等。这些使其散文整体呈现冬日暖阳般的情调,精致、温馨而持久。他是散文天地间的"一棵独立的树"。他"内敛"、"简单"的文字,确实达到了"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最近,贾平凹将自己近三四年里的最新文字,亲手选编成一本《天气》,交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在谈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与这本散文集的不同时,他说,春天有春天的景色,秋天是秋天的风光,三十多岁的我和快要六十岁的我决然不是一回事了。让他评价自己的散文,他说满意自己中年以后的作品。年轻时好冲动,又唯美,见什么都想写,  相似文献   

9.
和时间赛跑     
林清玄是台湾著名作家,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醇厚,浪漫的情感,朴实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他擅长写生活体验,从身边的各种人和事着笔,以优美质朴的语言表达,阅读他的作品有如饮一掬甘美的山泉。《和时间赛跑》就是林清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讲的是"我"因外祖母去世而忧伤不已,后来在爸爸一席话的启发下,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我"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我"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一次,一位著名的小品演员到北大来给大学生们讲小品表演艺术.他的开场白是这样说的:"茅台酒是国酒,红塔山是国烟,北大是国校."虽然庄严中多了几分调侃的感觉,但认为"北大是国校"也并不缺少依据.而在我看来北大是一篇散文.说它是散文,那是因为它既有如张中行先生所说的"散漫的一面",又有那种"严正的一面".我曾在北大进修一年,那一年里,我用探求的目光,自以为认真地、情趣盎然地阅读了这篇散文,这让我感到永远的幸运.  相似文献   

11.
越城区树人小学教科节上请来了不少小学语文界名师,其中有一位是省教坛新秀蒋军晶老师。他执教的课外阅读《疯羊血顶儿》让我看到了一位别样的老师。他豪迈大气且又不乏幽默,他的课设计精致且又出人意料,他极具个性且又招人喜爱。他谈笑风生、心情放松,他真不愧是全国课堂教学比武一等奖的获得者,短短40分钟,竟让我成了他的"铁杆粉丝"。要问我别样的他,课堂有多少别样的精彩,有多少打动我的地方,请听我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12.
正1作为大龄单身青年的一员,我这几年不可避免地被逼着相亲。逢年过节,我们的开场白都是:嘿,包子,你妈逼你相亲了吗?好在我天生机智,总能找到理由尿遁而走。但凡事都有意外。有天我跟老陈打好暗号,老陈按照计划给我打电话。一分钟后我挂完电话,对姑娘说:"不好意思啊,我有个朋友生病了,我得去看看他。"姑娘非常淡定,说:"老陈他又怎么了?"我接话:"他吃小龙虾过敏了,  相似文献   

13.
阳光容器     
在中国当代散文诸家中,周涛是"西部自然的歌者"。他的作品以描述西部边陲的自然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想象奇特,笔势跌宕,语句密集,情感充沛。从题材上看,周涛的散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借对博大而广漠的边疆自然山水的描述,揭示民族丰富的自然史和心灵史,代表性的作品有《游牧长城》《山河判断》《天似穹庐》等;其二是大量的"动物散文",苍鹰、鹞子、红嘴鸦、牛、狼、狐狸……在作品中昭示着各自的生命哲学,这类散文以《巩乃斯的马》《逃跑的火焰》等为代表。周涛提倡"以诗为文",他的散文体现了诗的自由、抒情和想象的精神。在周涛看来,散文写作是"展现一个人内心的风景","我怎么想怎么写,我表达我自己,不照别人书上的模式"。他对土地的眷恋,对山川的热爱,对苍穹的赤诚,都张扬着极强的个性色彩。他不喜欢委婉而喜欢直率,不追求精雕细刻而追求浑然天成,不热衷于和风细雨而热衷于大刀阔斧。所以,在周涛的散文中,总是充满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强悍而诗性的美。周涛散文为大家所熟悉的有《巩乃斯的马》《过河》等。本期我们选用了他的《阳光容器》。这篇散文在奇异而绵密的叙述中,呈现出西部草原的独特风物与生命和谐之美,其淳朴清澈之姿令我们读之难忘。  相似文献   

14.
正博尔赫斯,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那是一座随着岁月悄悄溜走的城市,"被听成一首诗的城市,拥有庭院之光的街道"。那里生长出了他自由、平易、清新,还有热情洋溢的散文、小说、诗歌。有一种生动的说法——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小说是诗,他的诗歌又往往像散文——沟通三者的桥梁是他的思想。我读他的诗,只感到意境深远,意蕴无限。每一首诗,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眼都是闪烁着  相似文献   

15.
<正>孙绍振先生在《文学性讲演录》中说:"诗歌的特殊性是生活特征的普遍性和情感特征的个体化"。而散文却不一样,"它的对象是特殊性,感情也是特殊的,是特殊感情和特殊对象的猝然遇合。"舒飞廉的散文《乌桕与鲸鱼》即是如此,他对乌桕树这一特殊客体产生了特殊的感情,这是我初读此文时没有想到的。如果由我来执笔,断然写不出这样的深度,毕竟我连乌桕树是何物都不知,又怎么会对它产生特殊的感情呢?  相似文献   

16.
我推荐李镇西《民主与教育》,是因为李镇西其人,也因为其书。我曾经以几种“家”来戏称语文教学界的几个中青年实力派,韩军是语文教学界的诗人,李海林是语文教学界的哲学家,而李镇西则是语文教学界的散文家。李镇西的散文的确写得漂亮,尤其是那些写人记事的散文,很有魅力,一是挺动情,读他的《爱心与教育》很揪心,很抓人,很有几分感动;二是挺传神,他善于观察人,特别能发现被一般人忽略的特征,然后通过他的笔略带几分夸张但又非常真实地表现出来,他有点漫画的技法,但又绝不是漫画。  相似文献   

17.
一位母亲的儿子在战场上死了,消息传到母亲那里,她哀痛非常,祈祷主说:"要是我能再见到他,即使只见5分钟,我也心满意足。"这时天使出现了,对她说:"你可以见他5分钟。"母亲欢喜得眼泪流满双颊说:"快点,快点让我见他。"天使又说:"你的孩子是个大人,他已经30岁,你要看他30年中的哪5分钟呢?"母亲听了以后,一时也说不出来。  相似文献   

18.
记得10年前,我在新华书店买到一本任蒙的《文化旅思》,那是我第一次读到他的文化散文。从那时起,我就知道湖北有个叫做任蒙的作家正在从事文化氛围很浓的散文创作,并且记住了这位作家。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我执教了学校主题阅读校本教材——《现代美文阅读》五(下)中的主题单元"异域风情",这一单元共有四篇散文。短短的40分钟是有限的,要在一节课上呈现一个单元的主题教学该如何展开?于是,在备课时,我首先在思索这样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我该"教什么"。"教什么"——大胆取舍,让教学内容精简思考一:这一单元的四篇散文的教学是否都要在课堂上呈现?"异域风情"这一单元共有四篇散文:《与象  相似文献   

20.
学生们正在围绕"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一文眼赏析郁达夫所描绘的几幅美景. 金雨辰同学举手:"老师,我能不能说点我读这篇散文的感受?" 全班的目光一下子聚集到他身上.从我的眼神和手势中得到许可后,他很郑重的样子,又清一清嗓子(同学们笑),说: "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又补充了作者郁达夫的身世经历,似乎在告诉我们:这篇散文写出了彼时作者的悲凉心境.但我反而觉得这篇散文写出了作者的一种满足,甚至是一种快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