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毛泽东为何要提出这个主张?对“政治家办报”应作如何理解?几十年来人们的看法相去甚远,因此有必要对其提出的背景和主要所指作一番历史的考察。毛泽东是在1959年6月间同吴冷西的一次谈话中提出这个主张的。关于这次谈话的摘要,全文引述如下: 去年三月我在成都曾说:“不要务虚名而得实祸。”从去年九月,大家头脑发胀,大谈共产主义。去年十一月我到郑州才发现这一问题。马克思写《资本  相似文献   

2.
1964年春的一天,柯庆施同志在一次会议上对当时的解放日报总编辑魏克明同志说:“这次有你们的了,上次跳过了。”接着,他传达了毛泽东主席在这年1月同吴冷西同志关于报纸工作的谈话中有关表扬解放日报的一段话:“解放日报比较注意抓思想,抓思想工作,值得看一看。”柯庆施对毛主席表扬解放日报,当然是高兴的,但也勾起他6年前的一桩心事。1958年1月,毛主席给中共广西省委刘建勋、韦国清两位同志写了一封关于“省报问题是一个极重要问题”的信,并附了几份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的《要政治家办报》一文被选录在新华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中。这篇文章原是1959年6月毛主席和吴冷西同志谈话的摘要,看得出,标题系编者所拟。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军报时指出:“毛主席过去讲过‘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这一指示精神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出“政治家办报”的历史背景“政治家办报”这一观点,早在1957年6月13日吴冷西同志去《人民日报》社工作时,毛主席在接见他的谈话中已经明确提出来了。吴冷西同志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毛主席最后严肃地对我说,要政治家办报,不是书生…  相似文献   

4.
我十分敬重冷西同志,在广电部和新华社工作,他都是我的前任,且年长我24岁,确实是老前辈,是长者。在我心目中,冷西同志首先是一个智者的形象。这要从我将进入新华社时说起,“中介”正是那本引领我了解并热爱上了新华社的书——《我们的经验》。一个  相似文献   

5.
“拓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这是毛泽东同志1956年6月同吴冷西同志谈话时提出来的,几十年来一直成为我国新闻界的一句警世之言。江泽民同志从历史和现实的高度重申这一主张,这是党中央根据新时期的新情况、新变化,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政治要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针对性.作为中共襄挺市委机关报的《禁失日报》,这几年坚持按政治家的要求办报,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报纸基本上做到了“市委放心,读者满意,专家认可”。1996年8月上旬在哈尔滨召开的中央和各省报总妇辑会议上,《襄樊日报》作为全国地市报的唯一代表应邀参…  相似文献   

6.
做一个正直的新闻工作者,要保持清醒、冷静的政治头脑,在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政治斗争风浪面前不怕鬼、不信邪,坚持真理,忠于事实,不畏强暴,为民请命,秉笔直书,无私无畏.毛泽东生前同吴冷西的谈话中,提出要有“五不怕”的精神准备,就是“一不怕撤职,二不怕开除党籍,三不怕老婆离婚,四不怕坐牢,五不怕杀头.有了这五不怕的准备,就敢于坚持真理了.”我国新闻界有许多革命前驱,他们在黑暗势力肆虐、反动军阀横暴面前,表现了大无畏的硬骨头精神,甚至不惜以热血和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谱写了中国新闻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  相似文献   

7.
去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张强同志《畜牧为主,势在必行》一文,对丁声俊、吴中流同志文中的意见有不同看法,这本来是正常的,但他采取的态度是不够正常的。张强同志的文章,一开头就说丁声俊、吴中流两同志的“看法是错的”,接着,又说人家“没有弄懂什么是畜牧业”。这还罢了,竟进一步说人家是在“制造一种不必要的混乱”,等等。最后还把自己的“以牧为主,势在必行”意  相似文献   

8.
6月中旬,我在河南郑州开会期间,惊闻吴冷西同志于6月16日在北京逝世,不胜惊讶。回到北京后,立即将此事告知学院办公室,同时急切打电话向冷西同志的夫人——萧岩同志表示悼念之情。不料电话多次占线,未能通话。只好转拨冷西同志秘书老褚同志电话,请他代为转达。平静下来后,不由回想起半年多以前和冷西同志最后相见的情景。  相似文献   

9.
我国老新闻工作者吴冷西曾经说过:“新闻应该按新闻的规律办事——让事实说话。”新闻所以有力量,是因为靠事实说话,用事实宣传观点、思想和政策。 电视广播新闻用事实说话,就离不开同期声,而同期声就必须是真实的说话。近几年来,电视和广播中的“说话新闻”异军突起,并迅速蔓延,此种新闻形式深受广大观众欢迎。  相似文献   

10.
我国老新闻工作者吴冷西曾经说过:"新闻应该按新闻的规律办事--让事实说话."新闻所以有力量,是因为靠事实说话,用事实宣传观点、思想和政策.  相似文献   

11.
1988年11月4日,在江苏南京参加中国广播电视学会1988年学术年会的常务理事吴冷西、谢文清、郝平南、左漠野、邹凡扬、吴少琦、郭成方、赵水福在会长吴冷西、常务副会长谢文清主持下举行了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讨论了一些组织事项和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参加全国“好新闻”评选的问题。就以下几点达成一致意见:  相似文献   

12.
港澳台之窗     
台湾资深出版人士谈大陆的出版行销(上) 台湾青林国际出版公司董事长林训民曾就“21世纪出版战略”的话题同我国大陆资深出版业者进行研讨。林训民先生多年来与大陆出版界有密切的交往和接触,曾对大陆出版集团化的问题进行过深入系统的研究。此次,他又以“出版行销面面观”为题对大陆出版行销问题坦诚地谈了他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毛主席说,办报要听到各方面的议论,写评论才能有所谓而发。这方面要学张季鸾。 毛主席说,《大公报》从天津起家时是由三人“合作社”从别人手里接办的。这三人“合作社”是吴鼎昌出钱,胡政之经理,张季鸾主笔。吴、胡、张三人合办《大公报》时相约不做官,但后来吴、胡都做了官了,只有张季鸾没有官职,他却是蒋介石的“国士”。张本人年轻时在日本留学,虽然许多留学生都参加党派,但他始终超党派自居。此后,特别是在国共合作时期,他更是以第三者标榜。他在重庆经常来往于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他同陈布雷交往甚深,同时也常到曾家岩走走,到处打听消息,然后从中做他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吴冷西同志在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化,需要有新的理论来指导,学会衬此应作出贡献。他指出:现在是理论初创时期,需要多一些议论,议论多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就会产生出来。他还要我们把近三十年来西方的传播学,新闻学,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好好研究一下,要培养一批懂外语的年轻人来做好这项工作。冷西同志的这些意见,对我们从事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同志,衬办好我们这个刊物,都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1904年,普利策在自己的报纸 生涯就要结束的时候,想找一个信得过的人来保持他的《世界报》的完整性。他看中的是纽约州最高法院的首席官摩根·K·斯坦利。他约这位法官骑马,并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两个人约定,斯坦利将成为理事。普利策问斯坦利:“您觉得《世界报》怎么样?” “它是一张伟大的报纸,但是它有一个缺点。” “缺点是什么?” “它从来不支持朋友。” 普利策激烈地回答:“一张报纸不应该有朋友。” 这位法官同样激烈地回答:“我认为它应该有朋友。”普利策说:“如果这是你的意见,你就是给100万美元,我也不…  相似文献   

16.
初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第十五章第三段写到“文采同志”闹的又一个笑话:另外一次,他在一个县委家里吃饭,想找几句话同主人谈谈,他便说:“你的胖胖的脸很像你父亲。”那个主人很奇怪,问:“你见过他老人家么?”他指着墙头挂的一张木刻像说:“这不是你父亲么?你看你的两个眼睛多像他。”不防备把一屋子人都惹笑了,坐在他对面的人,忍不住把满嘴的饭菜喷了一桌子。“天呀!那是吴满有嘛,你还不认识,同志,亏你还在延安住过。”“吴满有的像我看得多了,这个不是,这真不是你父亲么?”这段文字两次提到的“吴满有”,在1950年后印行的《太阳照在桑干…  相似文献   

17.
章回体通俗小说《何典》,为清人张南庄所作。光绪五年《申报馆书目续集》曾介绍过这部由该馆仿聚珍版印行过的小说谓:“书中引用诗人有曰活鬼者,有曰穷鬼者,有曰活死人者,有曰臭花娘者,有曰畔房小姐者。阅之已堪喷饭,况阅其所记,无一非三家村俗语,无中生有,忙里偷闲。其言,则鬼话也;其人,则鬼名也;其事,则开鬼心,扮鬼脸,钓鬼火,做鬼戏,搭鬼棚也。语曰,出于何典,而今而后,有人以俗语为文者直曰:出于何典而已矣。”使这《何典》在20年代再次问世者,不能不归功于吴稚晖。据吴稚晖说,当他读过《何典》,书中那句“放屁放屁,真正岂有此理”,一下子打破了他“要做阳湖派古文家的迷梦,说话自由得多”了,据说,吃透了这两句话的“精神”,“才能得言论的真自由,享言论的真幸福”云云。不管吴稚晖是否是张大其词,反正这《何典》借吴稚晖的宣传而引起了刘半农、钱玄同的注意。1926年初,  相似文献   

18.
2006年9月16日,在第十一届“绿色中国”论坛上,15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围绕“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温铁军院长,常年致力于农村问题研究,他在研讨会上指出新农村建设更要注重环境保护,中国的环保重点应该在农村。对此,他从工业污染以外的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某高炮团政治处主任刘中华重视新闻报道工作,下面的小故事,兴许能给大家一点启示。“这是报道工作器要嘛”!一天,团里召开常委会,刘主任通知刚兼任新闻干事的吴乐亭参加。吴干事不好意思地说:“主任,我还是不参加了吧”。刘主任风趣地说:“有什么不好意思,这是报道工作的需要嘛!”他接着又说:“作为一名新闻干事,就应该参加这样的会议,这样才能把握全局,有针对性地到基层挖掘报道线索。”从此,团里召开常委会,只要是学习研究的内容与搞好新闻报道有关,都通知吴干事参力D。“派车送过去”“主任,那篇抢救群众的约稿,报社…  相似文献   

20.
王方军 《军事记者》2006,(12):64-64
出差刚回连队,我班的新兵张兵就急匆匆地跑来对我说:“班长,9月30日大队组织点验,刘干事把你那两大叠《军事记者》杂志全没收了。”真有这回事?难道我的《军事记者》杂志也属于违禁物品吗?“什么意思,我得找他去。”“班长,是不是因为上次借书的事得罪了刘干事,故意整你。”也有可能,不知道刘干事从哪儿得知我参加了军报函授学习,上次特地跑来连队找我借阅《军事记者》杂志和函授月刊,因为我在海口出差,就让他找张兵要钥匙拿,结果张兵说非要等我回来,他做不了主。“哎!都怪你这个死脑筋!上次要把这些杂志借给他不就没事了。”“班长,我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