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朝统一台湾后,海禁废驰,允许海峡两岸进行经贸往来,先后在福建开辟了3个对台贸易的口岸是其中之一,在清代前期闽台贸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就蚶江口岸的设置过程及其作用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的两个经济大国,中日经贸关系的变化决定着东亚区域经济未来的格局。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两国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合作领域日益扩大,彼此的依赖关系越来越紧密。然而近几年来,两国在经贸往来中的摩擦日益增加,严重影响了双方共同的利益。因此,分析中日经贸摩擦产生的原因及寻找相应的策略成为促进中日经贸往来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时期藏区的经贸活动中,藏彝走廊一直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以川藏道、滇藏道为主干,覆盖众多支道和小道而形成的交通网络,成为藏区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更重要的是,藏彝走廊地带是藏区经贸活动的重要载体,康定、雅安、松潘、迪庆、巴塘等城镇也发展成为了藏区经贸活动的重要支点.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经由藏彝走廊并穿越整个藏区的高原丝路、茶马古道无疑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马英 《现代语文》2007,(3):108-110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区域集团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合作向着纵深方向发展,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与此同时,商务英语在中外贸易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商务信函更是中外企业之间业务往来使用最为频繁的沟通工具。因此,对于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或者专门学习经贸英语的学生而言,在学习商务信函写作过程中,学会如何得体、恰当地与客户交流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关系到贸易的得失成败。  相似文献   

5.
7-9世纪是中韩交流史上划时代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朝鲜半岛全面学习中国先进的社会制度,积极进行经贸往来,促进了韩国社会的飞跃发展和快速转型。隋及唐代早期两国经贸往来中朝贡贸易频繁,唐中后期民间贸易逐步发展并超过朝贡贸易,成为贸易的主体。频繁的民间贸易使两国航海和造船技术进一步成熟,并出现了中韩之间的海上直航。在此基础上,中外贸易的海上航线以中韩航线为北方起点,呈扇面向南、向西拓展,并由此开启了宋明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中原王朝统治下的东北地方政权——渤海,致力于发展对日关系.而且与日本的交往频繁。在与日奉的交往过程中,渤海政权积极开展对日本的经贸活动.这也是渤海与日本交往的一个重要内容。渤海政权与日本开展经贸活动,动因是多方面的。文中从渤海经济发展、统治集团利益需要、渤海与日本的地缘和经贸往来的历史传承、渤海科学技术的进步四大方面.对渤海所开展的对日本的经贸活动动因进行深入考察。  相似文献   

7.
7—9世纪是中韩交流史上划时代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朝鲜半岛全面学习中国先进的社会制度,积极进行经贸往来,促进了韩国社会的飞跃发展和快速转型。隋及唐代早期两国经贸往来中朝贡贸易频繁,唐中后期民间贸易逐步发展并超过朝贡贸易,成为贸易的主体。频繁的民间贸易使两国航海和造船技术进一步成熟,并出现了中韩之间的海上直航。在此基础上,中外贸易的海上航线以中韩航线为北方起点,呈扇面向南、向西拓展,并由此开启了宋明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日两国经贸往来的日益发展,社会对商务日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合格商务日语人才成为高校日语教育的重要课题。要想培养应用型商务日语人才,就必须加强其核心竞争能力,即说明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双边贸易往来,强化了双方国家在能源、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为推进中亚区域经贸一体化进程带来了新的动力。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贸易效应进行分析,构建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往来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新时期大陆与香港两地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投射到语言现象中,语音、语词、语法各个层面都有所体现,尤以语词为甚。两地语词呈现出互动融合的发展态势。究其根源,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引起的语言语汇和社会结构间的矛盾,以及人们语用心理选择是两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清统一台湾后,结束了"海禁"政策,开设鹿耳门与厦门作为两岸交往的口岸.两门单口对渡,持续了一百多年.后随着移民台湾的增多,台湾的渐次开发,单口对渡已经不能满足闽台经贸、人员交往的需求,需要开设新的对渡口岸.鹿港与蚶江口以其特殊的地理及经济优势成为继两门之后新的对渡口岸.鹿港与蚶江口成为正口后,对两地及邻近地区的发展,起了极大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吉尔吉斯斯坦地理位置与中国毗邻,与中国新疆地区接壤,新疆地区是中吉贸易最主要货物的进出口通道。吉尔吉斯斯坦是新疆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建立了国家级一类通商口岸--吐尔尕特岸,该口岸是通往中亚、南亚、西亚、欧洲各国的重要枢纽。文章以纳伦州与新疆地区的相互往来为例,具体探析两国地区的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政治互信等向度,并对两国在各领域合作内容进一步拓展拓宽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给现实以启迪。  相似文献   

13.
新疆具有同中东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首先 ,新疆同中东国家开展经贸往来有较大的地缘优势 ;其次 ,中东国家与新疆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相同 ,在文化生活上有许多相近之处 ,便于进行相互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再则 ,中东国家关税水平较低 ,非关税壁垒较少 ,人均收入水平较高 ,游资较多 ,经济结构与新疆又存在较大的互补性 ,进行经贸合作的潜力较大。但过去 ,新疆未能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因素 ,同中东国家间经贸往来曾一度陷入困境。因此 ,要想尽快打开同中东国家经贸往来的新局面 ,应考虑采取如下的措施。一、同西部有关省区联合 ,…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缅甸拥有2000多公里的漫长边界线,交通往来历史悠久,但两国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未能有国际铁路相连,妨碍了两国经贸往来和友好关系发展.缅甸2011年新政府就任之后,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其国内拥有巨大的铁路投资和建设市场,这为中国铁路产业在缅甸实现“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机会.中国铁路企业需要克服缅甸铁路市场和政治局势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不断提升两国在铁路交通运输业的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张昀 《华章》2012,(3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往来日益频繁,日本已经成为中国在贸易发展等领域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社会上需要既能掌握日语,又熟悉外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在开设日语基础课程的同时,适当加入经贸知识课程.尝试通过外语教学与经贸教学的有效结合,创造出一种培养日语复合型人才的新途径.经贸日语便是在这种模式的启发下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6.
大陆与香港、台湾的经贸往来目前面临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考验。金融危机导致的市场缩小,台湾内部复杂的政治关系,两岸进一步合作对香港地位产生的影响,大陆在某些方面的利益得不到保护,香港、台湾两地担心的当地经济受到大陆制约,这些问题困扰着大陆与港台的经贸关系。但是,合作是大陆与港台经贸发展的趋势,大陆与港台经贸合作应该采取顺应全球化,发展高科技、促成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多元化合作的策略,以促进大陆与港台经贸关系发生质的大飞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日两国在文化和经贸往来的日益加深,日语人才的培养也呈上升趋势。但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阐述了日语阅读能力培养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意义,并对实际教学中导入应注意的原则和文化导入内容进行分析和介绍。通过文化导入环节使学生在丰富的文化知识背景中,不断提高阅读理解水平,进而全面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石涓 《吉林教育》2008,(7):24-25
随着全球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商务往来日益密切。在频繁的商业贸易往来中,"英语信函的使用贯穿对外贸易交往的各个环节,是互通商务信息、联系商业实务及促进贸易关系的重要桥梁"。商务英语信函作为从事商务贸易人员用书面语言和对方进行商务沟通,以达到各种商务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和普通英语不同的,它是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的专门用途英语(ESP),具有独特的语言和文体风格。商务英语函电在大专院校授课中是针对经贸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在授课中要让学生熟悉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掌握商务英语信函的格式、结构、惯用表达方式,还要让学生了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入及企业生产技术革新进一步加强,企业员工的外语水平已逐渐成为影响企业国际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中法建交40多年来,两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中非贸易也向来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头戏。从企业外语应用的角度讲,法语在这些贸易关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就以中法和中非贸易发展状况为切入点,探讨法语培训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商务英语是一门应用型的边缘交叉学科。它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为理论指导,应用于商务、经贸等领域里,是英语中一种重要的功能变体。它既具有简洁性、固定性、专业性,又有准确性和含糊性的矛盾统一特征。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商务英语在为促进人类的文化交流和各国间的商务往来中,将日渐变得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