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一个新的工具———移动概念图来构建协作学习模式,综合分析了移动概念图的优点,和其对协作学习支撑的可行性。通过查阅文献,及对以往实验的总结,并深入研究基于概念图的协作学习模式,得出了构建该模式的4个过程(包括10个小步骤):准备过程、协作学习、评价和老师指导;最后,以了解河南省各地级市的简单情况为构图任务,运用该模式得到一个完整的协作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2.
改善课堂教学交往,培养学生自主协作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该文在无线网络、移动设备以及二维码技术的支持下,搭建了一个增强型的课堂学习环境,用于辅助课堂协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在实验中,教师将具有支架作用的载有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二维码嵌入到传统纸质教材中,学习者使用内置摄像头的智能手机,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数字化资源,在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的支持下进行课堂协作学习.文章以技术接受模型(TAM)为原型进行问卷设计,采用调查问卷、课堂观察记录及访谈的方式进行实验的数据收集.实验结果表明,学生普遍对该种学习方式有较高的接受度,且增强型学习环境对于学习任务的完成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具有正向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流行的移动技术被逐步应用到网络协作学习中,构造出一种新型而轻松的学习环境。基于P2P的移动协作学习模型具有灵活性、动态性、个性化、资源多样化等特点。该模型在交互性方面引入了数据装载器、协作控制器、智能查询器等功能模块,解决移动设备的部分智能计算功能无法实现和网络数据传输不稳定等问题;在应用方面,阐述了移动Peer和本地Peer、移动Peer之间的协作交互流程,以及实现模型的技术环境。最后,说明了模型的当前研究价值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流行的移动技术被逐步应用到网络协作学习中,构造出一种新型而轻松的学习环境。基于P2P的移动协作学习模型具有灵活性、动态性、个性化、资源多样化等特点。该模型在交互性方面引入了数据装载器、协作控制器、智能查询器等功能模块,解决移动设备的部分智能计算功能无法实现和网络数据传输不稳定等问题;在应用方面,阐述了移动Peer和本地Peer、移动Peer之间的协作交互流程,以及实现模型的技术环境。最后,说明了模型的当前研究价值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移动协作学习活动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协作学习活动环境是承载学习的空间,它为学习提供条件支撑.因此,活动环境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在分析学习环境定义与要素的基础上,结合移动协作学习活动的特点,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活动环境模型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6.
移动协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主要表现为移动工具支持下的协作学习。然而在当前,由于移动协作学习的特性没有很好地融入到具体活动中,导致移动协作学习活动的具体设计方面存在缺失。因此,如何设计有效的移动协作学习活动,用来完善活动流程的设计,借以辅助学习,将成为本研究的设计重点。本文依据活动的层次性理论,分别从三个层面四大类型详细阐述设计移动协作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即活动过程阶段主要依据活动的层级模型(操作、行为、活动三级),同时根据归纳出适合开展移动协作学习活动的四种类型,即概念学习类、问题解决类、作品设计类和移动技术应用类进行具体活动步骤设计,并在"远程教育专题"课程中开展移动协作学习活动,进一步验证该活动过程设计的有效性以及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分析社交网络适宜于协作的特性,提出依托社交网络,从协作小组形成、信息交互与共享、学习情境创设等三个方面增强移动协作学习。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移动学习、移动学习2.0的探讨,给出了一个"自主—探究—协作"移动学习模式。旨在为进行移动学习的学习者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运用教学系统设计作为方法论基础,从学习成分的角度,研究和设计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并从移动设备和移动技术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功能这一角度出发,明确技术支持在移动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将移动学习的学习活动和技术支持角色--对应起来,对移动环境下的学习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动网络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技术支持的协作学习成为教育领域与信息技术领域共同关注的研究热点。针对交互这一影响学习质量的核心要素,本文研究了支持移动协作学习的异构交互模型。首先,给出了移动协作学习中的三类交互要素,包括交互参与者、交互主题及交互空间;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移动协作学习交互过程的结构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异构无向图的交互模型,并给出模型中交互节点和交互连边的构建方法;最后,采用对照实验对异构交互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提高课程学习质量及交互积极性方面具有正向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大学英语协作学习要以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学习工具的共享为原则,不仅要体现在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上,也应强调学生与教师之间在教学上的协作关系。大学英语教师应关注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分析新一代大学生的特点,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促进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移动学习与在线电子学习系统的运行平台、展示环境以及传输能的区别,把电子学习资源移植到移动学习终端设备时,存在学习数据格式转换、数据传输、展示自动匹配方面的问题。为了让移动学习平台能处理移动数据传输不稳定和多媒体学习资源以及原有学习平台数据格式异构情况。作者提出学习服务器和移动终端设备之间设置移动协作服务的先进软件解决方案。移动协作服务是为满足移动电子学习情景需求引入了一个新的中间层技术,它提供了各类移动客户端的兼容性学习对象,并允许分布式平台用户访问。  相似文献   

1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设施应符合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技术(CSCW)要求。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是指在计算机技术支持的环境下,尤其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由一个群体协作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其目标是要设计支持各种协同工作的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一、探讨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意义 目前,网络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技术界倍受关注的领域。网络环境以其独特的优势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础,在这种优势下,对网上协作学习模式加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网上协作学习有助于学习个体的自我发展。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能使学习过程生动而丰富的环境,为其特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空间。其次,网上协作学习有助于学习者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最后,网上协作学习模式有助于指导网校的教学活动。利用科学实用的网上协作学习模式为实践作指导,从实践中又为协作学习模式积累宝贵经验,由此来促使协作学习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移动学习应用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乾  高鸽  孙双 《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0):64-68
移动学习已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应用模式具有多样性,采取合适的应用模式对移动学习项目的开展非常重要。文章在广泛调研国内外已有移动学习项目和案例的基础上,结合移动学习的特点,从知识传递-情境认知、个人学习-协作学习、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三个不同的维度对移动学习应用模式进行了分类,并通过对已有模式的分析对移动学习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移动技术支持的学习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个世界似乎都在移动,电话、电脑以及媒体设备是如此地轻便和便携.通过这些技术,不仅可以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还可以使沟通无处不在.我们对如何发挥这些技术的教育价值给予了极大关注.在本综述中,主要考虑个人便携技术,重点关注包括PDA和手机等手持设备.本研究采用以活动为中心的视角来审视移动技术的教育应用,重点论述与这些活动相关的学习范式、理论;通过对文献中的案例进行分析阐明教学实践的分类;考虑了对政策及教育实践的含义;最后,基于目前移动技术支持的学习研究的新进展,我们对移动技术支持的学习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并探究其对教育者和技术开发者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马冀燕 《考试周刊》2010,(45):136-138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学观念的变革,网络协作学习被视为极有发展和应用前景的网络教学策略之一。本文阐述了网络协作学习的模式、一些问题及对策,以使读者对网络协作学习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协作学习能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对培养人的认识、情感、技能的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及他人合作意识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还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差异给教师教学带来的一些问题,整个协作学习过程由教师组织引导来使学生群体共同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9.
3G技术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应用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3G牌照的发放,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3G时代。介绍3G技术的概念和功能,分析移动学习的特点,并且详细阐述3G技术支持下的移动学习的新变化和新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J2ME和J2EE技术开发了一个支持协作学习的移动学习平台,并对此平台实现应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