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瓦尔登湖》和《桃花源记》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两个文本,却演说着相似的梦想。  相似文献   

2.
《桃花源记》和《社戏》两篇文章,尽管两位大师所处的时代相距甚远,但通过比较阅读,会发现两篇文章相似之处:写作背景相似,都表达了对理想社会和理想生活的追求;两篇文章的相异之处:材料的来源及处理方式不同,作者面对社会现实持有的态度与践行的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3.
《桃花源记》是苗族社会的写真人们一向认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描写的是空想的乌托邦社会。其实,《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那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劳动、平等自由的美好社会生活图景,并不是陶渊明的凭空虚拟,而是真实地描写了当时居住在武陵地区的苗族社会的状况。当时的武陵地区确实存在着苗族社会。郦道元的《水经注》中说:“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木两)溪、西溪、沅溪、辰溪,悉是蛮夷所居,  相似文献   

4.
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两个词语,即“落英”和“邑人”,(《教师教学用书》译“落英”为“落花”,译“邑人”为“乡邻人”,对“落英”的解释,我持有异议,对“邑人”译为“乡邻人”,我认为妥帖。  相似文献   

5.
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两个词语,即"落英"和"邑人",《教师教学用书》译"落英"为"落花",译"邑人"为"乡邻人",对"落英"的解释,我持有异议,对"邑人"译为"乡邻人",我认为妥帖.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提出的新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具有科学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笔者运用马克思关于"两个尺度"的思想,从事实和价值两个维度上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1845年至1847年,亨利·戴维·梭罗先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附近的瓦尔登湖畔自己盖的小木屋里度过了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活。他在湖边渔猎,耕耘,沉思,写作,融入自然的梭罗先生能够更加看清自然,理解自然,体验自然,以平等的态度和对话的方式记录了对自然、人类以及超经验主义理想圆融交汇的思考。作者从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描写了季节、黎明、村子、田庄、湖水、山林、阳光等清新、健康的大自然,又体验了阅读,享受了寂寞,接待了访客,批判了习俗,探求了怎样实实在在地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类希望提高自我精神的习性,使阅读者谛听到心灵与自然交融、灵魂与肉体渗透的天籁之音。  相似文献   

8.
了解儒、法两家思想矛盾斗争的历史发展过程,正确处理道德与法制两者的关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礼治与法治两者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也需要强有力的法制规范作为后盾。  相似文献   

9.
姜洪根 《江苏教育》2009,(7):111-113
导读:1845年至1847年,亨利·戴维·梭罗先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附近的瓦尔登湖畔自己盖的小木屋里度过了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活。他在湖边渔猎,耕耘,沉思,写作,融入自然的梭罗先生能够更加看清自然,理解自然,体验自然,以平等的态度和对话的方式记录了对自然、人类以及超经验主义理想圆融交汇的思考。作者从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描写了季节、黎明、村子、田庄、湖水、山林、阳光等清新、健康的大自然,又体验了阅读,享受了寂寞,接待了访客,批判了习俗,探求了怎样实实在在地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类希望提高自我精神的习性,使阅读者谛听到心灵与自然交融、灵魂与肉体渗透的天籁之音。  相似文献   

10.
〔原文〕 每一 个 早 晨 都 是 一 个 愉 快 的邀请,使得我的生活跟大自然自己同 样的 简单 ,也 许 我 可以 说 ,同 样的纯洁无瑕 。我向曙光顶礼,忠诚如同希腊人。 …… 我到林 中去,因为我希望谨慎地生活,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看看 我 是否 学 得 到 生 活 要教 育 我 的东西,免得到了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就没有生活过。我不希望度过非生活的 生活,生活是这样的可爱;我却也不愿意去修行过隐逸的生活,除非是万不得已。我要生活得深深地把生 命的精髓都吸到,要生活得稳稳当当,生活得斯巴达式的,以便根除一 切非生活的东西,划出一块…  相似文献   

11.
《桃花源记》和《天上的街市》两篇作品虽然体裁不同,古今两位作家的写作时间也相距1500年之遥,但两文的表现手法却非常相似:它们都是通过对幻想世界的描写,来曲折地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而抒发其美好的社会理想。一、相同的背景。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当时统治阶级生活荒淫,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性格耿直、清明廉正的他壮志难酬,于405年毅然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隐居田园,躬耕僻野。他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时时在敲打着他的心,对现实社会的憎恨只好借助创作来抒怀,于…  相似文献   

12.
晋太元中,著名诗人陶渊明写下了千古名文《桃花源记》。他笔下那个宛如仙境的“桃花源”,也成了1600年来中华儿女心之向往的地方。八年级上学期,我们的第一节语文课就学习了《桃花源记》,诗人笔下那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深深地吸引了我。桃花源是诗人虚构的美好愿望还是真有其地?这个问题也一直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称桃花源的地方共有38处之多。其中有被课本承认的湖南常德说,和其他诸如湖北十堰说,台湾说等。  相似文献   

13.
《瓦尔登湖》是美国超验主义作家梭罗的代表作,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字里行间不时闪现出哲理的灵光。本文着重以法国现代现象学家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为出发点分析探讨了本书以知觉为基础和导向的文学特色,并阐释了它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李修平寄我一本刚出版的《雨夜梦想》,这是他的散文集。李是我的乡党,从前,我读过他的几篇小说,没想到他还写了这么多散文!翻开此书,我首先看了印在书前的“内容提要”,“提要”中说:“这些作  相似文献   

15.
钱锋 《海外英语》2014,(5):126-127,130
翻译适应选择论由我国学者胡庚申提出的全新理论,他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译者在翻译时应努力完成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多维转换程度高的译文才是好的译文。《桃花源记》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经典之作,该文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三维"转换角度对林语堂和Davis对《桃花源记》的翻译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林语堂的译文在文化维转换上较多的适应原文,Davis译文在语言维和交际维转换上较多的适应原文,总体上Davis译文的多维转换程度和适应整合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和郭沫若是不同时代的两颗文坛巨星,前者生于公元365年,后者生于公元1892年,前后相距一千五百余年,可是,我从《桃花源记》和《天上的街市》的教学中,发现了二者在许多方面有着意外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7.
刘卫 《高中生》2010,(36):14-15
《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是一本寂寞的书,是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智慧的书。同时,它也是一本简单的书,述及的一切终不过是美国著名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两年生活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8.
马婕 《海外英语》2014,(16):116-117
翻译适应选择论是由我国学者胡庚申提出的全新理论,主张译者在翻译时应努力完成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之间的"三维"转换。多维转换程度高的译文才是好的译文。该文选取林语堂和Davis的译文,从"翻译适应选择论"中的"三维"转换角度,对《桃花源记》的翻译进行对比和分析。同时,该文尝试建构"翻译适应选择论"下中国散文翻译的评析模式,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一直以为《瓦尔登湖》讲的是湖,读完才知道它记录了梭罗两年多的生活和心路历程,记录了他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他在自己建造的小木屋旁开垦荒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快乐、悠闲,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不受外界的干扰。他与自然交朋友,与森林、湖水、飞鸟、游鱼对话。他骄傲地宣称:每  相似文献   

20.
《桃花源记》一文中,有几个词语的解释值得进一步探讨。一、落英缤纷这个“落”字,一般被解释为零落的落。其实,按照上下文意,应解作“始”字。“落英缤纷”,就是“始英缤纷”,也就是刚刚开放的桃花,非常繁茂。这一句说的是小溪两岸桃花树上的景象,上一句“芳草鲜美”则是写的小溪两岸地上的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