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吴雪芳 《早期教育》2002,(10):36-36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感兴趣,学习积极性才会高,学习效果才会好。因此,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认为只有“从孩子喜欢的开始”,才能把“孩子是活动的主体”这句话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与其英语学习兴趣密切相关,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不懂英语又十分关注孩子英语学习的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引发其学习兴趣呢?我们在此提一些建议,供家长参考。处方之一:孩子的英语学习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中学生学习英语,一开始都充满了好奇心,加之入门阶段的学习难度不是很大,学习很容易接受。此时,作为家长要抓住这一契机,渲染你自己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不断鼓励你的孩子“真棒”、“都会讲洋文了”。应时常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常说:“孩…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标》中指出:“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教学需要创新,课堂需要改造,学生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展示,千万别“捆绑”孩子,要放开他们。一.自由地学 要尊重孩子自主学习的需要,让学生自觉能动地学习,有个性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不要“牵着学生走”。  相似文献   

4.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求教师把学习的权力、学习方法交给孩子,使孩子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孩子能主动探究和发现,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经验,获得有利于终身发展的乐学、会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马虎粗心是孩子学习中的拦路虎,对这个问题,家长不习惯深究原因,只是一昧地焦虑担心。多数妈妈对孩子学习和生活中的马虎束手无策,可谓谈“虎”色变。细究马虎,有两种情况,真马虎和假马虎。所谓真马虎,即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但做事不够细心,导致错误百出,属于学习习惯不良导致的不好现象。而假马虎并不是由粗心所致,而是因为对题目理解不透彻或对知识掌握不牢,只能凭主观臆断去解,导致错误出现,或者孩子情绪不能自控,人坐在这里,心思没有在学习上也会漏洞百出,表现出马马虎虎。所以,家长要帮孩子克服学习上的“马虎”,首先要搞清楚“真假马虎”,才能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6.
《青海教育》2008,(5):62-62
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睦情的熔炉。”但目前我们的一些做法却歪曲了音乐的本意。一些学校和家长,将学习音乐作为孩子升学或者成名的手段,采用一些高压手段,强迫孩子学习。这些孩子在各种考级和比赛的压力下,丝毫感受不到音乐带来的乐趣,相反,音乐对他们来说变成了沉重的负担,艺术成了一种“刑罚”。孩子们的歌声是最美的,但如果掺入了太多的压力和功利心,这种自然纯粹的美还会有吗?  相似文献   

7.
周海燕 《南昌教育》2006,(11):39-3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在未来社会里,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懂得学习方法、不会自行更新知识的人。希望孩子们在未来的社会中长大成才,不可不注意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就是说,作为学校、老师和家长,不但是教育孩子“学会”。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会学”。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带着“渴望学习”的特征来到这个世界的。爱提问题是孩子的天性,正是由于不断萌生的无数个“是什么”、“为什么”,孩子才会在“问”与“答”中寻找到解开成长秘密的钥匙,并且这种问题意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2005,(7):16-16
期望是动力,但期望过高就会变成压力。不少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人上人”,孩子考试稍差,便冷眼相对;如果排名靠后,便暴跳如雷,甚至大打出手,给孩子造威强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样做的结果,就会像法国人海涅所言:“即使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可能是跳蚤。”使孩子成为一个最没有志气的平崭之辈,变成“人下人”。  相似文献   

10.
课桌椅是学校学习生活的一种必备设备,现有的课桌椅腿部多数都是固定的,不能调整,其结构简单,结实耐用。由于学校采用统一分配、统一使用的方式,课桌椅的高度只能折中选择,采用普遍适用的方式分发给学生使用,导致有些体格较大或者较小的孩子使用不方便,而且长期下去,会影响孩子视力和身体的正常发育。为了保护孩子身体健康,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我们为每个孩子“私人订制”适合孩子生长发育的课桌椅。  相似文献   

11.
培养兴趣是儿童教育的中心,没有兴趣即使家长或老师教得再多,孩子也没有学到;有了兴趣即使只学到一点儿,孩子也会牢牢记住。作为父母,都想让孩子学到很多知识,但是当你对着正在玩玩具或者看卡通片的孩子说“玲玲,咱们该弹琴了”,很少有孩子痛痛快快地答应说:“哎,好吧。”相反,多数孩子会说“就来”,或是“待会儿的”。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当家长要求孩子进入学习状态的时候,不使孩子觉得又要“戴紧箍咒”了。具体方法如下:方法一:给孩子自由空间在房间里布置一块空间(有条件的家庭单独给孩子一个房间),在这里…  相似文献   

12.
尹安玲  冷云 《山东教育》2004,(28):20-21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是做到了挖空心思:今天奖“小智慧星”,明天奖“阅读小明星”,后天奖“精美卡”……结果却是如何呢?学生往往是为获得奖励而学习,真不知学生这样的学习兴趣会持续多久,教师的奖品还会变出多少新花样。事实上,学习原本是孩子非常喜欢的一  相似文献   

13.
张健鹏  胡足青 《师道》2004,(8):41-41
如果家长已为孩子请了家庭教师,应当明确家教目的,不能只为孩子在学习上“保驾”。我认为,其目的是教会孩子独立学习,换句话说,就是为了尽快摆脱“拐棍”,让孩子能独立“行走”。假如你给孩子请来个家庭教师,几年都教不会孩子独立学习,我劝你趁早把他给辞了。  相似文献   

14.
夏涵  李洁 《家庭教育》2003,(7B):14-17
孩子三天两头哭诉“被人欺负”,您是亲自出马替孩子出气,还是叫孩子做小霸王,“别人打你,你就打他,反正不能吃亏”,或者放手不管。甘心孩子成为受气包?  相似文献   

15.
向孩子学习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人”,其实也包括孩子。向孩子学习些什么呢?学习孩子的至真、至善、至美,学习孩子的纯洁与质朴,学习孩子的活力与热情、积极与乐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主题墙是整合幼儿经验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在田野活动中,根据孩子的学习兴趣,设计会“说话”的墙壁,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  相似文献   

17.
如果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比作砍树,那么磨斧子就是制定日程表。制定日程表会占用孩子的一些时间,但这些时间可是“磨刀的时间”,它有助于孩子提高时间利用的效率,使孩子在同样的时间内取得更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张媛 《今日教育》2006,(3):32-33
当你俯下身去面对孩子的时候,你会感到与孩子的距离近了。“倾听”,是孩子们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是取得外界讯息的关键,是学习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极有可能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早期教育家的实验证明,胎儿从成形起就有了听觉。这说明在孩子学说话之前对他进行听觉训练足十分有效的。那么,在这一时期,孩子学习就象吸水海绵,只要配合敏感期预备完善的环境,引导孩子去探索,启动孩子的感觉,学习也就一步步向前迈进了。  相似文献   

19.
所谓“亲子共读”,即家长确立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理念,以良好、开放、多样的家庭学习氛围,与孩子共处、共学,读懂孩子的个性、情感需求,与孩子共享成长的乐趣,一起发展。可以说,“亲子共读”是终身学习理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有关父母学习的话题逐渐多了起来,向孩子学习、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父母……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还专门规定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面对在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包围中长大的孩子,越来越多的父母们意识到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做一个明智的学习者,成为现代社会当好父母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