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老杨     
杨光年有好几部邮集在省里的邮展上得过奖,尤其是那部《江山多娇》,更被大家认为是有相当水平之作。听说几年前有个南方人款曾拜访他,想出大价钱买这部邮集,但被婉言拒绝了。为此,当时还引起不小的反响,许多集邮都支持杨光年,说他做得对,《江山多娇》是我们这里集邮界的骄傲,给多少钱也不能卖了。  相似文献   

2.
三利  其济 《中华武术》2005,(12):22-23
最近许多学员买了陈鑫写的《太极拳图说》,但都反应《周易》部分以及每势的取象问题看不懂,我想可能还有许多太极拳爱好者都有如此的疑问,便将我所知道的《易经》知识用浅显的语言写出来,和大家其享。  相似文献   

3.
《背影》既没有曲折动人的情节,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作者所选的都是平平常常的小事,甚至都是一些不被人注意的细节,但为什么如此感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艺术魅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得力于结构艺术。《背影》记叙的是父亲送“我”从南京渡江到浦口,然后乘火车去北京念书的生活片断。作品集中写了父亲在车站送行时的“背影”,因此,在这篇散文中,“父亲的背影”是全文的核心,作者通过对父亲背影的刻画,写出了父子之间依恋、眷念和依依惜别的感情,写出了真挚、深切、细腻、朴实的亲子之爱。为了表现这种情感,作者刻意在结构上下…  相似文献   

4.
李超 《新体育》2010,(7):25-25
我是1994年进入《新体育》工作的,此前一直在《体育报》(《中国体育报》前身).那时,大家都在一个院里.彼此很熟,但直到我加盟《新体育》后,才知道这里有许多可以做大事的能人。  相似文献   

5.
读《中国钓鱼》第七期《变脸》一文,深有感触。本来嘛,出钱钓鱼,双方自愿。钓者多钓、少钓,甚至没有钓到都是很正常的事。但问题往往就出在这多钓了鱼而鱼塘主人又少收了钱上面。  相似文献   

6.
《电子竞技》2012,(5):114-115
新的一年要有一个新的开始,《电子竞技》杂志也要在新的一年带给大家更多的精彩。假期刚过,电竞项目的比赛大多都还没有开始,但是《电子竞技》还可以让大家继续关注电竞。2012年不是世界末日,2012年对于电子竞技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年,电子竞技需要你,需要我,需要我们大家一起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数字声音     
《电子竞技》2014,(9):19-19
“魔兽电影的特效制作是制作阿凡达的那帮人在搞,所以如果不是对我非常熟悉的人,绝对认不出我在里面扮演的角色。”——近日吴彦祖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加盟了魔兽游戏改编的电影。对于电影中的角色,吴彦祖并没有详细说明,只是表示大家在电影上肯定认不出他来。这句话也引发广泛猜测,难道吴彦祖在电影中要戴上厚厚的头套扮演半兽人吗?此外吴彦祖还透露由于自己和老婆都喜欢玩《魔兽世界》,所以才接拍魔兽电影。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曾有这样的一句表白:“我的小说是写给三十岁以后的人看的。”由此可见,他的文章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事实上,他的小说,几乎每一句话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历史,每一个词里都包含着一种深情,当然,景物描写的段落也不例外,下面就大家所熟悉《呐喊》和《彷徨》中的几篇作品,试作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中华武术》杂志创刊25周年。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电影《少林寺》掀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武术热潮,众多武术杂志也在那段时间应运而生。信息爆炸,传统媒体在一波波的冲击中,竞争越来越激烈。报纸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期刊更是进入"军阀混战"的局面。据说如今的期刊,每年停刊500家,新创、改版的也是500家,期刊和办刊人一拨一拨的沉浮。但是25年来,无论环境如何,《中华武术》始终在中国社会生活文化的变迁中见证和记录着武术事业的发展。一期期杂志、一篇篇文章,一批批高素质的记者编辑;太极拳名家讲堂、传统拳演武大会……一系列以服务读者为宗旨而又颇具创意的活动。《中华武术》年轻活力的团队,每次前进都在同类期刊界标新立异……8月,《中华式术》将在古城开封举行第二届太极拳名家讲堂;《中华武术》传统举演武大会也在酝酿中……但我们还是想在美丽的红五月里为支持我们的读者做点儿什么。5月18~21日.《中华武术》杂志武迷俱乐部联谊活动在北京延庆举行。没有过多的宣传,没有大张旗鼓的广告,我们只是想用这次活动回馈多年来一直默默支持和关爱我们的读者,回馈杂志武迷俱乐部的成员,想给读者与读者之间、我们与读者之间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所以与其说这是一次读者交流研讨联谊活动,不如说它是《中华武术》杂志的家庭聚会更恰当些。  相似文献   

10.
岳勇 《中华武术》2005,(7):38-40
六、真相定海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人说他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是皇上身边最红的人;有人说他府上养有武士三千藏龙卧虎,是京城里最有势力的人;也有人说他手下高手如云,却没有一个人敌得过他自创的无敌双剑, 他是京城里武功最高的人。无论怎样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却是所有的人都公认的,那就是,定海侯绝对不是一个平凡的人。  相似文献   

11.
郭亮 《收藏》2006,(6):88-90
商务印书馆是1897年由夏瑞芳、高凤池、鲍咸思、鲍咸昌等人在上海江西路创办的。它开始只是一个小型印刷厂,历经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发展成为国内著名的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自创办之始,一直以“发扬文化,提倡国货”为宗旨,出版了《四部丛刊》《涵芬楼秘笈》《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等古籍,为弘扬民族文化立下了不朽功绩。铁琴铜剑楼是蜚声中外的我国四大藏书楼之一。张元济与瞿启甲的一些逸事反映了商务印书馆与铁琴铜剑楼之间的细微关系。  相似文献   

12.
类永藻 《钓鱼》2006,(12):32-33
今年第7期《钓鱼》杂志上发表了颜恒的文章,《鱼是不怕喧闹的——简析“钓场闹嚷,钓鱼空忙”》,读后感觉其理由勉强,不能令人信服。钓鱼要安静.怕喧闹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颜恒却高唱反调.着实令人吃惊。  相似文献   

13.
重读海明威     
问过很多钓友:读过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吗?大多数的钓友都回答:没读过。但大家都知道那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一位古巴老渔夫,在连续84天没有钓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在远海钓上一条比他的小船还要大的旗鱼。这条大鱼拖着小船在海上和他周旋了三天才精疲力竭,被他用鱼叉扎死绑在船帮。归途中,小船不断受到鲨鱼的攻击,回到港口,大旗鱼只剩下鱼头、鱼尾和又粗又长的脊骨。  相似文献   

14.
钓翁放生图     
张景孔 《中国钓鱼》2006,(10):55-55
我是一个钓鱼迷,在此想通过《中国钓鱼》杂志向各生产渔具企业转达我们钓鱼人关于钓线颜色的一个建议。我是年轻人,视力和视觉好,对各种颜色的渔线都适应。而我的父亲是一位年近60岁的人,眼睛花而且是远视眼,对渔线的颜色特别敏感。比如说茶色、浅红色、烟灰色的渔线都看不清,只有透明色和黑色看得清!有次就因为钓鱼的脑线是浅红色,父亲忙碌半天也没有把鱼饵挂上钩,让父亲对钓鱼的兴趣大减,我父亲的钓友和他年岁相当,都说对彩色的渔线用不惯。希望广大生产渔具的企业想想上年岁的老年钓友,为他们生产出适合视觉颜色的钓线。谢谢!  相似文献   

15.
陈根远 《收藏》2001,(8):63-63
东晋永和九年(353),岁在癸丑暮春之初,王羲之和江左名士谢安等41人,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禊礼”。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名士们畅叙幽怀,饮酒赋诗,好不惬意。王羲之乘酒兴,欣然为大家所写的诗写了一篇序,这就是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又称《兰亭叙》、《禊帖》。  相似文献   

16.
黄明明 《乒乓世界》2006,(9):I0012-I0012
在少男少女的圈子里,为周杰伦尖叫,为小贝痴狂的人有很多,但是为了乒乓而有哭有笑的人,却常常感觉近在咫尺,远在天涯。喜欢乒乓的人有万万千,却似乎都不在身边。很想倾诉一心里对某人的喜欢,很想可以常常把某人挂在嘴边,可惜没有知音。 小编曾经也是一个痴狂的孔迷,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苦恼。那时《乒乓世界》就是我的精神家园。一直到今天,每当发现一个乒乓球迷,我都会非常惊喜,每当拆球迷来信时候,心里总是满载着幸福的感觉。 我们每个人都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我相信,只要存在便有意义,每个人的心都是一片美丽的天地。虽然王皓,王励勤,张怡宁,王楠……,他们似乎远在天边,但是我也相信,心诚则灵,他们能听到我的声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俱乐部     
《当代体育》2007,(2):80-81
新年到,新年好,祝《当代体育·篮球》的各位大小读者们在新的一年学习好、工作好、身体好、运气好、最重要的是篮球打得越来越好。感谢大家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对《当代体育》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真的!不忽悠,没有你们的大力支持,咱们球迷自己的《当体》不会越办越火,篮球俱乐部的成员也不会人丁越来越兴旺。小包的桌面上都被热情读者的来信盖满了,无奈只有再申请了一个柜子,才勉强塞下。新的一年里,包满意同志将继续与篮球迷们同呼吸、共命运,想球迷之所想,急球迷之所急。还是那句话,有啥要求,甭客气,照直了说,没见俺  相似文献   

18.
善本 《健身科学》2013,(1):26-26
先玩一个文字游戏,世界上有没有绝对的事?绝对没有!绝对没有? 前两年风行一时的几个营养“大师”可把不少人坑得很惨,现在大家都学乖了,看到某些把“养生之道”说得神乎其神、包治百病的,马上警惕起来。但还是有不少人把道听途说来的一些“养生知识”当成了金科玉律,今天我们就给大家揭秘八个所谓“健康饮食定律”的真相。  相似文献   

19.
《垂钓》2006,6(4):1-1
记得《垂钓》在策划之时,就有人提出这本杂志应该取一个另类但必须醒目的名字,比如《钩》、《鱼杀死》,当时我们就把这个提议否决了,因为前者更像是一个纯粹的商业广告期刊,后者则锋芒毕露地有点儿歇斯底里。很快,大家一致认可了现在杂志的名字:垂钓,因为它显得很含蓄,很文化——很显然,从一开始,《垂钓》便想打起文化的大旗。  相似文献   

20.
心情日记     
陶陶 《当代体育》2005,(5):80-80
“自从第一次阅读《当代体育》,我就喜欢上了这本杂志,从开始借朋友的看,到现在自己去买,我已经看过很多期了,我的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它,男生女生都有。有时我买来会借给大家一起看,而传回来的时候,书已经被翻烂了。我有时很气愤,但心里却非常高兴。因为我知道有这么多和我一样喜欢篮球的朋友!于是即便那本《当代体育》被翻得再破,我也会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