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语文课散发出浓厚的语文味,创造充满语文味的课堂,一直以来都是我的教学追求. 《蝉》是一篇哲理散文.作者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文章中作者首先写了蝉的“烦”和微不足道,表现了厌烦的情绪.直到后来朋友告诉她蝉的生活历程之特殊、生命历程之短暂,她的心灵才受到震动,思想也发生了转变,进而对蝉有了好感,甚至是敬意.  相似文献   

2.
教材简析:《生命生命》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篇生命的颂歌。作者通过生活中普通的"手中飞蛾求生的欲望"、"砖缝中香瓜子的生长"、"倾听自己的心跳"三件事例的细致描写,从字里行间去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希望每个人都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本教学中,我们对作者的处理比较随意:有浓墨重彩的年谱式;有随意选取一鳞半爪式;有些老师则干脆让作者退隐,将作者抛在一边……种种情况,不一而足。一、文本教学中作者介绍的必要性从文本阅读来说,不了解作者就无法理解把握“作者之思”和“文本之志”,对作者的介绍就完全有必要,这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更好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孟子说:“读其书,颂其诗,不知其人,可乎?是以知人论世也。”真正伟大的作品都传达出了一种强烈的生命感受,文本和其生活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尤其是作者借用比兴和象征手法将其情感一隐三藏,我们必须借…  相似文献   

4.
正绿色是和平与和谐的象征,同时也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象征,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对学生绿色、健康、活力的生命教育,能够让学生乐享生命过程,提高学生的生存质量以及对生命的热爱。一、高中语文绿色生命课堂的内涵和特征所谓绿色生命课堂,实际是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到语文的诗情画意之美,然后将其运用到生活之中,感受诗意的生命之美,让语文课堂成为  相似文献   

5.
王瑛 《文教资料》2012,(24):55-57
应用文本是充盈生命精神和生活智慧的文种,但应用写作教学却存在教师、学生、教材与应用文相隔的现象,把活的智慧的课堂变成了知识的简单传授。那么,如何让应用写作的课堂复其生命精神充盈之本原,还其气韵生动之气象呢?作者认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应用文之生命精神本原,以生活本身为教材,改革教学模式,以教师引导、学生授课为主,用生活的方式演绎文种,并辅之以大量贴近生活内容的练习,把应用写作课不仅变成传授知识的课堂,更变成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课堂。  相似文献   

6.
师生的生命姿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高度与质量。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教师在繁忙中困惑,学生在重压下异化。本真的教育生活呼唤鲜活生命姿态的回归,让教师的生命充满个性、理想与闲暇,让学生的生命充满活力、自由与梦想,教师和学生鲜活生命姿态的真实相遇才是教育生活之真正需要。  相似文献   

7.
“生活是一本书,是一本有着丰厚知识的书,是一本永远读不完、也读不够的书。”打开它,每读一篇美文,如品一杯清茶,悄悄滋润你的身心、过滤你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回味。慢慢寻找生活的快乐,开启生命的真谛,让生命之花精彩绽放!本期文章,让我们一起打开处处充满着智慧与学问的生活之书,让我们自信、勇敢、快乐地面对人生……  相似文献   

8.
邵永红 《福建教育》2023,(26):12-14
<正>生命教育活动,要让学生感悟和绽放生命之美,灌输、说理是难以奏效的。生命教育要求我们看见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生命健康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为实践着力点,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引领学生在获得积极体验的同时化解成长难题,读懂并享受生命之美,从而让师生的教育生活充盈智慧和人文之美,让师生的生命世界充溢良善之美。  相似文献   

9.
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是一曲生命的颂歌。文章借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来感受自己的生命这些寻常小事,形象地阐发了让生命在奋斗中闪耀光彩的哲理,歌颂了执著的生命追求、顽强的生命意志和伟大的生命力。文章高远的境界,源于作者对人生、命运等的深层思索。其实,作者就是一位努力抓住生命纤绳的强者。作者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不断恶化,在与病魔搏斗中始终笔耕不辍,用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本质,演绎出了一曲动人的生命乐章。人生在世,每天都要在平凡琐屑的生活中与生老病死…  相似文献   

10.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理解生活的意义,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维护生命,让生命之树常青。  相似文献   

11.
忧郁是一天, 欢喜也是一天, 用欢喜心去调色, 让生活喜悦自适. 用信念去实践美好的自我, 让我们欢欢喜喜地体会 短暂生命的真滋原味 与生活的现实. --作者题记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是时代生活的反映,文章是作者心灵之藤上结出的生命之瓜,积淀着作家至真至诚的生活体验。读一篇文章就是在心灵深处与作家对话,就是倾听作家诉说生活的酸、甜、苦、辣。因此,要真正理解文章,首先要读懂它的作者,了解他一生的经历及每个时期的思想状况,再看看它是作家哪个时期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一种来自自然的原生态生命,是纯真、朴实的生活行为。但作文依然是一件让学生感到头疼的事,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然很严重。针对班级学生的习作状况,作者结合自己的做法谈谈作文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教学犹如作文,作文有立意深浅之说,教学也有定位高低之别。一节开篇即能破题的优质课,必然清楚流畅,让听者如沐春风,大有一种让学生豁然开朗的顿悟之感,于浑然天成的互动中获得语文的滋养和生命的律动。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态度、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形式,每一篇文章,无论其直白还是含蓄,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一种志向或是为了宣泄他们的某种情感。作者究竟是在“抒情”还是“言志”,教师切入文本时时机的把握和宏观的调控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正>整体赏读自然界的声音都是生命的声音,植物也有灵性,草木亦有品格,作者饱含深情地写了落叶的无私奉献、竹子的厚积薄发、胡杨的顽强不屈。在它们身上寄托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生命的思考。生命的姿态千变万化,让人难以捉摸。然而,就在这或卑微渺小或高贵强大的众生百态中,总会释放出一些余音缭绕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让我们对生命肃然起敬,让我们参透生活的真谛,那是牵动心灵的天籁。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是为了让人学会生活,让人懂得如何创造生命的价值、追求生活的意义;让每一位求知者在生命的历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实践;让人在文化的继承和超越中实现“自我对话”与“人的大写”。教育是一种生活,一种健康、纯真、充满智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是时代生活的反映,文章是作者心灵之藤上结出的生命之瓜。积淀着作家至真至诚的生活体验。读一篇文章就是在心灵深处与作家对话,就是倾听作家诉说生活的酸、甜、苦、辣。因此,要真正理解文章,首先要读懂它的作者,了解他一生的经历及每个时期的思想状况,再看看它是作家哪个时期的作品,这样,  相似文献   

18.
哥德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脱离社会生活的政治课理论教学是空洞的、苍白无力的,只有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政治课才会生命之树常青。让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是指教师要注意把课堂教学与生活中的实际联  相似文献   

19.
节选第一部分是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作者在自己“最狂妄的年龄”,生命之花刚刚开放的时候便遭重创——双腿残疾。作者苦闷过,消沉过,在地坛这个荒芜冷落的古园中,作者有了同病相怜的感觉。古园映照了作者的生活,但更给作者提供了一个可以思考人生命运的环境,最终使作者在苦闷和消沉之后是对生命的全新认识,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史铁生以心灵之笔将自己最真实的灵魂抗争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20.
正儿童习作的根本旨趣是解放儿童的"本质力量",让儿童在"成事"中"成人"、"成文"。因此,儿童习作必须从狭隘的书本中挣脱出来,走向广阔的"生活田野"。"田野"是儿童习作的生命之所在。在"田野化习作"中,儿童关注生活、体验生活,表达自我对生活的体认、发现,放飞自我的生命,探寻自我的心灵,完善自我的人格!一、田野化习作:表达儿童生命的田园牧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