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摘要:标枪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型项目,由身体末端发力作用于器械纵轴上非周期运动项目。躯干力量(即核心力量)不仅是投掷标枪主要发力源,而且也是上下肢力量传递的中间环节,因此躯干力量的强与弱对标枪专项成绩有一定影响作用。通过三维影像测试解析、实验等方法,以北京体育大学竞技学院24名二级水平男子标枪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12周核心力量训练。经研究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最后用力阶段,右脚着地时躯干后倾角、髋转角、右膝角有显著性差异;左脚着地时左膝角、投掷臂与躯干夹角、髋转角有显著性差异;枪出手瞬间出手速度、躯干后倾角、左膝角、标枪专项成绩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核心力量训练对二级水平男子标枪运动员身体关节角度的改变、重心的稳定、发力时身体姿态的保持、满弓技术的形成发挥着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现场拍摄与图像解析的方法,对第11届全运会田径比赛男子标枪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男子标枪运动员在投掷步阶段下肢动作有3种不同的时间变化节奏模式;在标枪出手瞬间身体各环节(髋关节、肩关节、肘关节以及标枪出手的速度)变化基本相同;标枪出手瞬间所获得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标枪的出手角度、初始攻角和初始偏航角度比理想值普遍偏大;在最后出手阶段,制动腿膝关节都在逐渐伸展,在出手瞬间的制动腿膝关节伸展角度大于最后用力阶段中的膝关节最大角度;在T1—T2阶段的肩轴与髋轴变化情况各不相同。同时,加速距离主要取决于试图达到最佳投掷效果的许多动作。  相似文献   

3.
对投掷项目最佳出手角度的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抛体运动原理并结合运动实践,对投掷项目的最佳出手角度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探讨。论证了出手角度与出手速度、出手角度与运动成绩及出手速度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投掷项目中最佳出手角度都远远小于45°,尤其是标枪和铁饼表现的最为突出,而且,出手角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最大出手速度。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掷标枪后备人才最后用力投掷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优秀青少年标枪运动员的技术进行分析,分析我国的青少年标枪运动员的掷标枪技术不十分理想。主要表现在:最后用力时的右脚着地发力不积极;左膝关节弯曲过大,并在出手时没有充分伸展;投掷手臂没有明显的延迟动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风洞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女子标枪的最佳出手角度和初始攻角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出手角度和初始攻角的对应关系.根据两种出手速度和出手角度的模型,对女子标枪运动员使用不同米级女子标枪的实际最佳出手角度进行了计算,提出了投出实际最佳出手角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男子标枪运动员助跑速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青少年男子标枪运动员助跑速度训练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标枪运动员助跑速度进行训练,旨在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依此来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结果发现:1)决定标枪飞行远度的是出手速度,完整技术中的助跑速度是决定出手速度的因素之一.2)确定标枪合理助跑速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能力和完整技术水平的发挥,从而提高助跑速度速度的利用率.3)投掷步的步长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条件而定,交叉步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速度,技术的发挥,所以过大过小都会影响到助跑速度的稳定性.4)助跑速度的针对性训练对运动员出手速度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掷标枪最后发力的好坏是影响投掷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标枪技术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整个掷标枪过程中的灵魂与核心.通过瑞士产的DARTFISH运动分析软件对2016年里约奥运视频中前八名决赛运动员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八名运动员最后发力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以及节奏不够明显,用时过长;重心移动速度过慢,下降率过大;上、下的发力顺序和发力角度不够合理;肩关节的水平速度增加过慢,导致翻肩翻肘动作不够充分;身体后倾角度过大,影响出手的速度和角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较科学地解决速度和力量的训练问题,尽快地提高标枪出手初速度,通过文献资料法、高速摄影法、实验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20名女子标枪二级运动员的训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间隙时间为一分钟的轻、重负荷交替训练所组成的间隙训练方法,比一个重量多次重复的传统训练方法对迅速提高女子标枪二级运动员的出手初速度要好。间隙训练法也为爆发性用力项目的训练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难度323C起跳技术是影响该难度动作高质量完成的关键环节,其动作人体重心的运动学基本特征与要素是重要的评价依据之一。运用运动生物力手段对起跳阶段人体重心的运动学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助跑结束时获得的水平速度并不是越大越好,而缓冲时段水平速度的损失也不是越小越好。一级运动员右腿摆动慢,上步不积极,左腿蹬摆不充分,左臂摆幅小是导致左脚离地时刻水平速度增长小的关键所在。右脚离地时刻水平速度的损失率与垂直速度呈显著正相关,武英级起跳时左腿加速摆动与右腿快速蹬伸的协调配合是起跳离地时获得较大垂直速度的最重要原因。蹬伸时段重心水平位移与左脚离地时刻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之间呈显著性相关;缓冲时段一级运动员没有武英级身体重心下降低,但用时还长,然而蹬伸时间没有显著差异,这是一级运动员没有武英级完成动作好的最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0.
对影响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左侧支撑技术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左侧支撑技术是掷标枪最后用力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其重要作用和意义已在标枪教学和训练中引起广泛关注和足够重视.为此,着重从左腿支撑、左肩制动和左腿蹬伸三个阶段七个方面,对影响左侧支撑技术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阐述,以期能为标枪教学和训练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法,训练实验法,分析了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和垂直速度的变化规律,认为背越式跳高起跳身体重心由低向高不断加速上升,垂直速度是由小到大不断加速增大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的“两步”中完成的,起跳垂直速度是摆动腿支撑和起跳腿支撑下的“双动力”起跳中获得。弧线助跑起跳最大的优越性是经济实效地降低和升高身体重心,为身体重心运动方向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提早积累创造有利条件。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训练的中心是围绕以速度为核心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结合;四个平衡;五个途径;六个转化”进行起跳训练。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女性穿不同鞋行走时步态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SIMI-MOTION录像解析系统对青少年女性穿不同鞋行走时的步态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女性裸足或穿球鞋行走时,步态特征表现为:步长长,步速快,步态周期短,重心起伏幅度小,单支撑时相占支撑时相比例高,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灵活性好;青少年女性穿高跟鞋或松糕鞋行走时的步态特征表现为:步长短,步速慢,步态周期长,重心起伏幅度大,单支撑时相占支撑时相比例低,说明青少年女性穿高跟鞋和松糕鞋行走使下肢肌肉机能减弱.提示青少年女性穿高跟鞋或松糕鞋行走对青少年女性的生长发育有重大不利影响,建议青少年女性日常生活少穿或者不穿鞋跟较高的鞋.  相似文献   

13.
以第十届全运会男子铅球项目前6名运动员的滑步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运动学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的滑步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右腿摆动最高速度基本上出现在右腿积极蹬伸阶段,但存在着右脚蹬地角较大、滑步时间较长、右髋角较大等问题,从而减小了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增大了身体重心的垂直速度,使滑步阶段铅球速度和身体重心速度相应减少,从而影响最后成绩。  相似文献   

14.
张树峰是我国在本世纪第一个越过2.30m的跳高运动员,蝉联了第10、第11届全运会男子跳高冠军,通过对他在第11届全运会越过2.28m的技术动作进行运动学研究,结果表明:张树峰的摆动腿着地点到身体重心的水平距离相对较大;起跳开始阶段的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有所下降;起跳开始瞬间身体重心高度低于摆动腿最大缓冲瞬间的身体重心高度;在起跳过程中起跳腿在最大缓冲瞬间膝角在背越式跳高膝关节缓冲最佳角度范围之内;起跳阶段的蹬伸距离较小,缓冲时间相对较长,腾起角度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5.
跳远运动员起跳的旋转特点及起跳能力与腾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跳远起跳结束时,摆动腿的快速制动,形成摆动腿环节重心的惯性效应对髋关节的力矩,使人体产生向后翻转的转动角动量,这种向后翻转的转动角动量,是抵消或减小起跳时人体产生向前翻转的转动角动量.从起跳能力与腾空技术关系的相对观看,只有与起跳能力相匹配的腾空技术,才是跳远最好或相对最先进的腾空技术.  相似文献   

16.
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摆动的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献资料方法对背越式跳高的起跳过程进行分析,阐释了起跳过程中摆动腿的摆动与身体重心运动轨迹、身体重心垂直速度及位移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的摆动动作对身体重心的运动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挺身式跳远起跳时摆动腿脚踝动作的分析研究发现,挺身式跳远起跳时摆动腿脚尖勾起(踝关节背曲)制动有利于提高身体重心垂直做功的高度,增加向上的垂直速度。跳远起跳时摆动腿脚尖勾起的摆动腿制动更有利于防止腾空时身体的前旋。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三维定点摄像法、影像解析法等,以刘虹参加2016年全国竞走大奖赛暨奥运选拔赛20km比赛的技术特征为研究对象,对其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其里约奥运会技术改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刘虹技术的规范性、实效性特征较好。技术规范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其腾空时限处于模糊腾空时限内,但是最后冲刺阶段由于提速导致腾空时限远超过临界值。头顶垂直位移稍偏大,摆动腿离地瞬间膝角偏小,垂直膝关节角度同样偏小,且重心移动速度越快,其膝角越小,易形成“跑”的动作表象。着地技术符合裁判员判罚的直腿标准,且垂直支撑阶段“反弓”动作明显。实效性特征表现为左、右步长均有提高,“小步高频”的中国技术风有较大改观;但仍存在左、右不均衡现象。两大腿夹角偏小,说明刘虹向前“送髋”的技术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第十一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男子跳高冠军黄海强起跳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运动员起跳结束瞬间,起跳腿髋、膝、踝三关节蹬伸较充分,但是两手臂和摆动腿摆动速度较低、摆动幅度较小;起跳瞬间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绝对值较低,垂直速度低是阻碍他运动成绩提高的最主要原因;在起跳时间上,与国外优秀运动员没有明显差异;身体重心的最高点位于横杆的后方,最后一步步长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0.
运用对比分析法,对我国优秀男子100m运动员步幅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男子100m运动员途中跑的步幅结构不合理,支撑阶段的步幅小,腾空阶段步幅过大。主要原因在于:着地距离短,膝关节缓冲幅度小,以及摆动腿摆动的时机晚、摆动慢、摆动幅度小。在保持最大步频的基础上提高步幅,是选择步幅训练手段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