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乌鲁木齐市初级中学、完全中学、重点中学三类学校的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对体育隐蔽课程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隐蔽课程的内容要素了解较少,在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充分将体育隐蔽课程与体育显性课程结合起来,使得教学过程不够完整。针对本调查结果提出建议,以促进我市中学体育隐蔽课程的进一步完善。1.提高体育教师对体育隐蔽课程的认知水平2提高体育教师素质3.重视学校体育隐蔽课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陈召 《体育世界》2009,(4):53-54
在分析体育隐蔽课程和快乐体育等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得出体育隐蔽课程的特点和内容构成等为快乐体育教学奠定了基础,并对体育隐蔽课程建设以实施快乐体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体育隐蔽课程的研究是当前体育课程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高校体育隐蔽课程实施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普通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实施现状,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学校课程可根据体育课程的性质我们可以把体育课程分为体育显性课程(学校情景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体育课程)和体育隐蔽课程(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体育课程)两大类。体育课程中的隐蔽课程,和显性课程一样,是构成体育系统的精髓。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较重视显性课程改革,忽略对隐蔽课程重要性和认识,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体育课改革发展的进程。本文试从隐蔽课程的理性层面在高校体育课中的潜在作用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探讨了体育隐蔽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为体育隐蔽课程开发、实施拓展了空间,国家、地方、学校3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出台为体育隐蔽课程的开发、实施夯实了基础,体育隐蔽课程开发既必要也可行.  相似文献   

6.
通过教学实验法,研究体育隐蔽课程对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结果发现:体育隐蔽课程对提高大学生的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有显著性效果,且男生身体自尊水平显著性高于女生,说明体育隐蔽课程对促进大学生身体自尊有显著性作用。建议各高校大力开发体育隐蔽课程,调整体育课程结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屈辉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5):105-106,110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体育隐蔽课程的特征和构成要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体育隐蔽课程的个体发展功能。探究了体育隐蔽课程对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形成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主要着眼于显性课程领域,而对隐蔽课程的改革关注不多。因此,主要从教学论的角度,阐述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概念及特征,探讨在高校开展体育隐蔽课程的意义,从而为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荣萍 《精武》2011,(5):33-34
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隐蔽课程是显性课程的重要补充,在育人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体育教学中的隐蔽课程进行探讨,进一步把握体育隐蔽课程的本质,能够正确认识隐蔽课程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试析冬季体育教学隐蔽课程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体育隐蔽课程内涵与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冬季体育运动和教学特点,探究冬季体育隐蔽课程的功能与价值,指出体育隐蔽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类型.是通过培养和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对冬季运动课程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程实施的意义与本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体育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付诸实践的动态过程.虽然其三种价值取向分别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之处,但相互适应取向更符合我国体育课程的发展方向.体育课程实施既是学校与新课程相互适应的过程,也是体育教师主动发展的过程,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现代我国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分离与整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现代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分离的原因和结果及整合的理念与途径作出了初步探讨。结论:“制度课程”与“二元论”是造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分离的根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分离不利于两者的横向融合和体育课程的创生;“体育课程教学”,即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变革、体育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体育课程开发过程、体育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体育教学事件,是促进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新理念;理清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促进体育课程论专家与体育教学论专家的平等对话、赋予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话语权,是推动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体育课程的本质涵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课程涵义多重性的影响,我国学者对体育课程涵义的认识不尽一致。根据课程涵义的最新进展和体育课程的本质特征,我们认为,课程涵义的整合化是认识体育课程本质涵义的基础;体育课程本身是静态的,其意义生成的过程是动态的;体育课程改革要注重从“三位一体”之“和”走向学生主体发展之“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体育课既紧密联系,又不能相互取代。  相似文献   

14.
论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借助后现代主义课程理念的思维范式,系统地认识和考察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着重阐释了“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的两个方面——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和建构性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并进一步对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的实践性问题和现代性问题进行剖析,以揭示后现代主义体育课程理念的指导性及其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程改革文化动力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文化动力因子,即内驱力和外驱力因子进行分析,认为正是由于文化动力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才导致了体育课程改革的频繁发生和体育课程自身的不断进步。同时认为,正确认识和把握体育课程改革的文化动力特征将有助于未来我国体育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了体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依据课程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对体育课程的改革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体育课程改革发展主要趋势有:不断完善课程体制,增强体育课程方案的适应性;课程的教学功能与课程的育人功能紧密联系;开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课程教材呈现多样化;课程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在课程编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指导体育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现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存在的缺陷,通过文献梳理、历史借鉴、综合考量与逻辑推理,重新构建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为不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研究认为:(1)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新目标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新要求,是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的理论依据,为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指明了方向;(2)重构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提出了体育修习、健康促进、思政品德领域目标,突出了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学科特征,凸显了新时代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顶层设计;(3)重构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上承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新目标,下接学校体育教学与学校体育各项工作及活动,符合学习层级理论并同普通高中课程目标有效对接;(4)重构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有效落实,在学校体育各项活动中切实贯彻,具有理论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国内关于体育课程资源的研究进行回顾,对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分类方法、筛选机制、开发的途径与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且这一基础上探讨适合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建设的理论问题,为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思考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主要运用专家调查、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方法 ,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一些主要的困惑不解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目的是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表明 :体育课程目标的改革应首先明确课程目标特点及定位 ,体育课程目标应体现人文性 ;体育课程教材改革应以增进健康为目的对课程实践内容重新分类 ,推行教材“审定制”,突出教材的特色 ;课程体制改革应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打破单一垄断的课程方案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课程实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理想得以实现、课程价值赖以生成的重要途径,是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愿景的战略通衢。为了切实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由课程愿景转变为课程现实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必须强化如下策略:体现中国特色,创新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运行机制;树立新观念,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注重实效,大力推广大课间体育活动;重视条件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课程资源保障;科研引路,充分发挥课程研究的牵引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