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牛顿第二定律 高一物理(人教版)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三节、<牛顿第二律>中的演示实验,教材采用夹子夹细绳的方法来控制小车的运动和停止,操作不但繁琐,且难易控制,效果也不佳.  相似文献   

2.
一、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实验的改进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 ,做好该演示实验是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关键 .现行高一物理 (必修 )教材中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 ,是用铁夹控制小车的运动和停止 ,该装置看起来简单 ,但不易成功 ,其主要原因是 :①当夹子松开时 ,不能同时释放两小车 .②小车运动容易偏离原来的方向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 ,可作如下改进 .1.实验装置图 (如图 1)  ①两块J2 14 5型演示斜面板 (双轨道的长斜面 ) :长 12 0cm、宽10cm ,底板装有四个调节螺栓 ,用来调节斜面板 .②定滑轮两个 :固定在斜面板的一端 .③海绵两…  相似文献   

3.
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实验武汉市汉阳县第二中学刘成道(43010)高中物理必修课本第一册81页图3-4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其他的上下册课本分别见上册87页或89页),是讲授和演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简明实验方法。它是用不同条件下的两个小车在同一时刻发...  相似文献   

4.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传统做法中,要保证小车的质量M远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从而减小系统误差;这里通过两种改进方法介绍了如何消除牛顿第二定律中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5.
杭清平  王衡 《物理教师》2002,23(3):31-33
1 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是高中物理“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图 1 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验装置 .”它的不足 :( 1 )平面结构 ,不便学生观察与比较 .( 2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属系统误差 ,实验时需要平衡摩擦力 .( 3)利用小车后面系绳来控制位移 ,误差太大 .由于惯性作用 ,利用夹子夹细绳时 ,不能立刻止住具有一定动量的小车 ,不可避免地存在位移上的误差 ,由于两小车运动速度不同 ,动能不同 ,因此被夹的绳子向前滑动的位移也不同 .说明两个小车的位移误差也不同 .( 4 )夹子有时夹不住 .实验所用夹子夹口不能完好密合 ,造…  相似文献   

6.
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课本的第三章中的第三节的"牛顿第二定律"是这一单元的重点知识,做好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实验非常重要.实验装置看似简单,但要做得成功还有一定的难度,要用人工控制两个小车同时停止运动,确实不易,稍有不慎,小车就会冲出长木板撞向定滑轮,影响实验效果.由于实验中的两个小车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也影响了学生观察实验的可视效果.两块木板与小车之间的摩擦阻力对实验的影响也很大.教材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很好,为定性分析的演示实验.但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都要做演示实验的定量分析,而由于实验装置结构上的不完善,造成很大的实验误差.要想在实验中获得精确的实验数据来验证其定律,减小摩擦是关键.为此,我对教材中的装置进行了再次改进,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物理课本中,测量速度、加速度以及验证牛顿第二第定律的实验,通常使用的仪器是打点计时器,实验时小车必须带着一条纸带运动,由于摩擦势必会增加系统误差。为了克服这  相似文献   

8.
高中物理第一册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时,必须使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小桶和砂的质量。但是这“远大于”究竟是何值?通过计算可清楚地知道。 如附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相似文献   

9.
对“研究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装置”的部分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物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湖北省出版(集团)总社1998年重印)第一册第86页,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图中的俯视图(即图1)中,小车与夹子间的系线,本来应该是和小车与定滑轮间一样,是  相似文献   

10.
中学物理课《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是建立在用实验得出对质量相等的物体,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和在相同的力作用下,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成反比这两个结论的基础上的,再进一步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公式。可见,作好这两个实验乃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材中实验设计的思考方向是正确的,利用教材图5-4“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把夹子放开让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然后把夹子又关上,让两小车同时停下来,即两小车运动的时间相等,即:t1=t2,利用:s1=12a1t21,s2=12a2t22得:ss12=aa21用比较相同时间内两小车运动的位移来求两小车加速度之…  相似文献   

11.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是课程标准要求的高中基础实验,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实验,此实验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摩擦力的平衡,同时,为了减少系统误差就必须使得绳子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本文着力讨论关于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两个问题,即小车拉纸带与否进行平衡摩擦对实验的影响大小,以及小车的质量与钩码的质量必须满足什么关系才能将绳子的拉力近似看作钩码的重力。  相似文献   

12.
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课本中第86页(图3—4)中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能很好地演示加速度与外力、质量的关系,但由于夹子一般力度不够,而小车运动得较快,关上夹子时,不能立即使小车停止运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物理第三册(选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学生实验中,由于是用砂和小桶的总重力来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给实验带来一定的系统误差.对此,我们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4.
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有一个演示实验《研究牛顿第二定律》,这个实验是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但在实验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系统误差),使得通过实验很难得出结论。分析其原因主要有:①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力比较大与拉力相比不能忽略;②实际实验中砝码质量与小车质量相比不能忽略,砝码质量太小拉不动小车;③小车运动后用夹子很难使它们同时停下,这样就不能保证时间t相同;④书上实验为一人操作,不方便。为了克服这些因素影响,我对此实验装置进行了重新设计。1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2为2个质量均为m的空心金…  相似文献   

15.
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的核心内容.而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却删去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这一学生实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做好演示实验成了关键.但笔者认为按现行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演示存在不足:一是两车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不便学生观察对比;二是用铁夹难于控制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和同时停止运动,造成实验误差;三是桌面对小车有摩擦力作用,也会引起实验误差,影响实验效果.此实验误差较大,一般只能定性研究.笔者在教学中重新设计了该实验操作方法,能很好地进行定量实验来研究牛顿第二定律,且误差不超过5 % .现将实验装置及其操作介绍如下:一、…  相似文献   

16.
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是动力学的根本,深刻揭示了运动和力之间的本质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具体定量的感知是关键。因此,做好"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非常必要。关于"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提供了两个供参考的实验方案:"双车位移比较法"和"单车纸带打点法"。在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小车受力关系时,  相似文献   

17.
一、用“抬高斜面法”能“平衡小车受的摩擦力”吗? 新教材中介绍的用斜面小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必定要受到木板给予的摩擦阻  相似文献   

18.
1 牛顿第二定律高一物理(人教版)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三节、《牛顿第二律》中的演示实验,教材采用夹子夹细绳的方法来控制小车的运动和停止,操作不但繁琐,且难易控制,效果也不佳。我们学校物理实验教师,对演示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去掉了夹子,采用小车自动停住的方法,使操作变得非常简便。具体改进的做法是:将二套J04263型力学轨道小车(用J2018型斜面小车也可)一高一低放置(轨道都要放平),以提高演示效果。然后,用木块组合(由四块木头钉合而成、像飞机尾巴形状似的)通过轨道小车的夹紧螺钉,将  相似文献   

19.
在新编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第三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中,总结牛顿第二定律的两个关系(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的演示实验过程是这样进行的:在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时取两个质量相同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板上,小车的前端各系上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里分别放着数目不等的砝码,使两个小车在不同的拉力下,做匀加速运动,小车所受的水平拉力F的大小可以认为近似等于砝码(包括盘)所受重力的大小,车的后端也分别系上细绳,用一只夹子夹住这两根细绳,以同时控制两辆小车,使它们同时开始运动和停止运…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课本中,“牛顿运动定律”一章的“牛顿第二定律”是这一单元的重点知识,做好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实验非常重要.实验装置看似简单,但要做得成功还有一定的难度,要用人工控制两个小车同时停止运动,确实不易,稍有不慎,小车就会冲出长木板撞向定滑轮,影响实验的效果.由于实验中的两个小车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也影响了学生观察实验的可视效果.为此,我们对教材中的装置进行改进,具体做法如下.1实验器材 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线;钧码和砝码;洗衣机排水电磁铁;传感器(型号:GS38—N,感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