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子 《大学生》2013,(12):68-69
正本期关键词:逼着老师做学问研究生时期最常见的科研模式就是"跟着导师做研究",导师给什么任务,学生就老老实实地跟着做。不过,也有一些学生,用他们的勇气和智慧打破了传统的科研模式,主动找老师,不仅自身得到了快速成长,就连导师也受益匪浅。我是同济大学工程力学的研究生。读研三年来,我对桥梁设计的力学结构特别感兴趣,这跟我的导师孙教授的引领和指导有着很大的关系。很多人都把导师称为"Boss(老板)",认为导师就是研究工作中的"Leader"(带头人),只要完成Leader分配的任务就能顺利毕业。我却觉得这样的概括并不贴切,我更希望导师能成为我专业上的"Tutor"(指导者)甚至"Guider"(领路人),这样才能让我在读研过程中领悟更多专业知识,在技能上也能掌握得更加扎实。也正因为这个想法,我在三年研究桥梁力学结构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坚持和付出,与导师孙教授也建立起了一座稳固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很庆幸,考到了军校,很幸运,又考上了研究生。很多地方大学的朋友都对军校的生活感兴趣,特别是军校研究生的生活,迫使我每趟回去聚会都要像答记者问般面对成堆的问号和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不过,倒也让我无意间思考了作为一名军校研究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转眼间,研究生生活已经度过一半了。记得在研究生入学复试的时候,胡老师作为主考官问我的一个问题是:你在研究生生活期间打算怎样度过。我现在清晰地记着当时的回答是:我想把我大学未完成的两件事情做好。一是读书,二是打篮球。因为特殊的求学经历,我没有在大学很好地实现这两个愿望。也许,这是我选择继续读书的原因之一吧。现在,我就谈一下研究生入学以来的读书心得和读书观的演变过程。一来作一个回顾和总结,二来可以把剩余的研究生生活过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日看到《中国研究生》杂志刊登的一组关于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文章,让我想起了自己在北国冰城哈尔滨的三年硕士研究生生活,想起了我和我的导师平淡而真切的三年相处。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生的课堂上,专业课老师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王泛森院士的《如果再让我读一次研究生》。读完感悟颇深,对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有了底气,有了更好规划的方向。现在有底气之余,想到自己四年大学时光,所得所失或许也有值得一谈的内容。四年的时间我目睹了校园的一天天翻新,校园也见证了我一天天的成长,时间像一把刻刀,日复一日却又真实地用一笔一画把自己雕琢成现在的模样。  相似文献   

6.
陈岱孙教授     
陈岱孙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1900年10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18岁入清华学堂高等科三年级,两年后以公费赴美留学。在美期间.先入威斯康辛州立大学经济系.192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入哈佛大学攻读研究生.师从当时美国三大著名财政...  相似文献   

7.
如果要说起我的研究生生活,那么做兼职班主任的这段日子将是不可或缺的一笔,因为兼职班主任这一特殊的职务带给我很多很多的感动,使我的研究生生活过得如此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8.
读了研究生才发现,生活并非如我想象的那么美好,似乎人生永远不会一劳永逸。因为备考省上统考的学位英语,研究生一年级时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英语学习上,而专业课也排得很满,且以非常艰深的理论课为主。每天早上八点就要匆匆地赶到教室占座位或者上课,虽然这样疲于奔命,但收获甚微。现实和自己期望的研究生生活简直相差太远了!刚刚入学时的  相似文献   

9.
2000年4月全国研究生考试成绩一公布,我就成了单位 同事注意的对象。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我,一个中专出身 的学生,如何能考上研究生呢?记得当年我报名准备考研时, 一位老朋友对我说,如果学校能招50岁的研究生,那么我信 你能考上。言外之意,考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过,成绩 下来以后,我也觉得有点意外.两门国家统考课都在60分以 上,加上三门专业课,总分达到370分,创造了“杂牌军”一 次报考就胜利通过初试的好成绩。如今我已经研究生毕业一 年,工作生活稳定。不久前看到研究生考试的热闹场面,不 禁回想起以前考研的难忘日子,久违的考研经历又一次让我 激动,现写下自己的体会与诸君共勉。  相似文献   

10.
自从来到南京师范大学读研究生,我深切地感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校园网带给我们的便捷。平时,我也常访问其他高校的校园网,我觉得我们学校的校园网有三大特色。  相似文献   

11.
看上去很美     
当时考研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动机,只是还没有做好踏入社会的心理准备,而学校生活的单纯和散漫让我难以割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的研究生男友,我们交往的时候他总是很愿意向我描述研究生生活是如何轻松美好,就业前途是如何宽敞明亮,说到这些的时候他常常带着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对我说:“小丫头,考研吧。”我听信了他的话,相信了考研是一条通往美好未来的金光大道。刚开学时每个人的自我感觉都很好,当然也包括我。光听“研究生”这个头衔就够美的,似乎预示了某种光辉灿烂的未来,足以引来许多艳羡的目光。我们每天除了上那几节可有可无的课就是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研究生》2009,(6):61-63
在我的印象中,研究生一直是讲究礼仪,治学严谨,心灵高尚,生活状态良好的高素质优秀人才,然而通过接触和观察,我觉得他们中的一些人根本没有我想象中那么优秀。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这里先谈博士研究生给笔者留下的印象。我是一名在职硕士研究生,上学期,有一次和舍友在食堂一楼吃饭,偶遇舍友的一位老乡,  相似文献   

13.
路漫漫,踏征程2005年4月的某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同学告诉我2005年西部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开始了。那时候我已经有惊无险的考上了本校计算机系的研究生了,经过一段短暂的说服家庭的工作,我保留了研究生学籍,选择了来西部志愿服务。当时自己已经有些厌倦了大学的生活,很希望去体验一种别样的生活,同时也有一种热情,想真正发挥出自己,锻炼自己,多长长见识,于是便义无返顾地在网上填报了。最后,我被分配到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科技局。这和我先前想选择的教师职业所不同。多伦县  相似文献   

14.
1983年学校送我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在美国学习生活两年,我感触最深的是美国人民的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也渗透在教育事业中。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很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无论是研究生的选拔、课程设置、讲授方法、课程要求,还是论文选题、科学研究、学术活动等方面,都体现了这一思想。一、研究生的选拔美国选拔研究生,一般没有入学考试,而主要以大学成绩参考。很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德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工作原因,我和研究生有较多的接触。通过个别谈心、召开座谈会、举办讲座、讲授党课、参加党支部发展会等活动,以及担任研究生的班主任,我对研究生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有了比较多的了解。他们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毕业以后我直接到研究生院工作,现在又调到研 究生队从事管理工作。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的导师已经开 始一边搞行政,一边搞科研。这里通过记述研究生期间导师 对我生活学习的指导情况,反映一些从事行政工作的导师与 指导学生的关系,给正经历相似情况的研究生朋友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7.
柴明涛 《大学生》2012,(Z2):127
我本科念的是环境科学,2010年毕业之后,考上了中国地质大学大气物理学和大气环境专业,如今已经读了一年半的研究生了。研究生的生活往往被"课题"、"科研"充斥,我们这类理论性很强的专业更是如此了,真可谓"科研大过天"。在不同的时期,做科研也有不同的侧重  相似文献   

18.
读研的日子     
有朋友经常问我读研究生的日子是什么样的?学友之间也时时在谈论读研的日子应该是怎样的?而我们自己的实际生活又是怎么样的?这三年的生活也许就仿佛弹指一挥问,我们的心态到底是怎样在现实与梦想的游走间成长起来的?为寻找答案,我们走访了研究生同学,他们如是说:  相似文献   

19.
吕喆 《大学生》2012,(10):70-71
应杂志之邀,今天我就来写几段指导研究生的旧事,这既是对我个人指导研究生的美好回忆,其中的经验教训也可以给后来的同学们一些启发。从我正式作为硕士生导师指导研究生至今已有10年,期间先后指导了30多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指导这些学生论文过程中的点滴往事,目前仍历历在目。应杂志之邀,今天我就来写几段指导研究生的旧事,这既是对我个人指导研究生的美好回忆,其中的经验教训也可以给后来的同学们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事务管理是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研究生事务管理主要指研究生学术、科研以外的事务进行的管理,以及研究生的自我管理。近年来,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研究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高等院校必须合理运用事务管理的机制缓解研究生的压力,帮助研究生学会正确的应对方式,构建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