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潭野钓     
龙潭不是湖泊、水库,也不是河流中积水很深的潭,而是在县级地图上都找不到的村寨名。龙潭村,它位于四ill省广元县离城ho多公里的大山峡谷之中。村旁,有一条绳蜒流淌的无名河。河宽不过10米,窄不足3米,水位最深7-8米,最浅l-2米。无名河水流平缓,转弯处在山沟里没...  相似文献   

2.
钓“鼠”     
常忠喜 《钓鱼》2006,(15):69-69
钓鱼怎么会钓到老鼠呢?说起来这也算是我钓鱼生涯中最有趣的一件事了。那是去年秋天的一天凌晨4点多,我和同学大林、小刘一行三人骑摩托车到离南京大厂区10多公里外的一个水库汊河里去钓鱼。走在路上,开始下雾了,后来雾气变大了,我们都放慢了车速,本应该是在凌晨5点左右到的,可  相似文献   

3.
钟山潭位于广西上林县东部,是一个野潭。因为它通地下河所以有很多自来鱼,特别是花鱼和鲶鱼,大的每条重四五千克。去年中秋节,我和陈宏群老师去那里过了一次钓瘾。 那天天刚亮,我和陈老师就带好钓具、蚯蚓和足够的干粮出发了。钟山潭虽然离上林县城只有16公里,但仅有9公里通单车,还有6公里是凹凸不平的羊肠石路,连推单车都推不动,哪里还骑得。我们只好背着钓具,扛着单车,每走百来米就坐  相似文献   

4.
一笑开心     
《健身科学》2010,(12):19-19
如何去想 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相似文献   

5.
初钓日月潭     
黄新中 《垂钓》2012,(3):68-69
日月潭是台湾最大的天然淡水湖,也是蜚声中外的风景名胜区,它位于南投县大山之中,水面海拔740米,水域面积8.8平方公里,最深处40多米,中有小岛,名日“拿鲁岛”(邵族语),亦名“珠仔山”,是邵族族长祭祀的地方。岛北为“日潭”,岛南为“月潭”,因其轮廓酷似日月而得名。  相似文献   

6.
自称为铁杆棋迷,当属不谬。即使我人在异乡,也常被棋摊粘住而乐意流连。一次从厦门乘校车去泉州一中,参加跨市级的教研活动。午饭后,我们一行人,有的呆在校车里小憩,有的去逛商场,有的去附近的景点游赏。我也跟着四处溜达,在一个公园边的小亭子下,我就不想走了,那里聚集着一堆人,是我熟悉的景象——他们正在下棋。我就像蛾儿见到光亮一样,情不自禁地凑上去了。  相似文献   

7.
特别的鱼星     
伏治友 《钓鱼》2005,(2):49-49
这是三年前发生的真实故事。初夏的一天,我们一行5人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这地方很美,青山苍翠,古树参天,林子里不时传来阵阵鸟鸣。一个长方形的水塘大约有十多亩,惹人注目的是塘边的高坎,有的由岩石自然形成,有的为人工砌就,高约1米,像一道围墙把整个塘面团团围住,阳光下倒印在水里,就像一块硕大的碧玉镶着一道金边。这塘里的鱼很好钓。鲫鱼不但多,而且个头也不小,一般都在200克左右,鲤鱼、草鱼、鳊鱼都有,还有乌鱼、黄颡。尤其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我们即将收竿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串特别的鱼星。鱼星颗粒不大,成并列的两行排着,行与行之…  相似文献   

8.
左其坤 《钓鱼》2005,(13):24-24
我前往垂钓的山沟很陡,两岸都是斜坡,以前从未有人走过。现在堵死后可以钓鱼,才有人在这个斜坡上行走。这里有一个钓鱼的孤老头,70多岁了,闲暇时就过来钓鱼。他的钓竿就是一根竹子,有的地方把这种鱼竿叫“独角龙”,竹子还不算短,有5米多。那天他看见我要到沟里面去钓鱼,便自告奋勇地在前面带路。我一再说前面路很不好走,老者又拿着长竿,走起来很不方便,还是不要进去为好。老人却听不进去,话没说完人就已经走出好远了,我一看这情景也就只能跟上。这里实在是没有路,大家就在斜坡上走,碎土、砂石随时都往下掉。我尽量把身子往里靠,左手提包保持着平衡,小心地迈着脚步。老头走在我的前面,我们的距离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9.
1.日月潭(图1) 日月潭是台湾著名风景区,在南投县的丛山中,潭水深达8米,潭中的珠子岛高出水面18米,把潭水分为日潭、月潭,故称日月潭。游人泛舟可登临小岛,观赏环潭风光。潭之四周林木茂盛,翠峰环抱,潭东水社大山高达2056米,朝霞暮霭,时或烟雨迷蒙,湖山隐约,环境幽静,风光旖旎。7月平均气温为摄氏22度,为盛夏避暑胜地。  相似文献   

10.
我一直认为李昌镐任何时候都是一个不解之谜。就像一座云雾缭绕的大山,把自己悄悄隐藏起来,深不可测,高不可攀。于是,我鼓足了勇气,决定到大山里去看个究竟。  相似文献   

11.
去年10月28日晚,我与钓友老徐、老苏、小樊结伴,在离贵溪县城30公里的一个中型水库垂钓。我用1.6米海竿钓起一条长1.1米,胸围0.6米,重16.5千克的大草鱼。意外的是,只用了仅仅5分多钟的时间,就将这条鱼遛得肚皮朝天,乖乖就擒。有的钓友知道后打趣地说:这么短的时间,你是不是用好酒把它灌醉了啊?我说是曳力装置用的好。  相似文献   

12.
火头潭奇遇     
有个歇后语叫做“芝麻掉进针鼻里——遇巧了”。有一次,我们到“火头潭”钓鱼,就遇到了一桩蹊跷事儿。“火头潭”在黄河南岸,大堤脚下。传说清朝乾隆年间黄河在此决口,洪水冲成了这个方圆百亩的大潭。按说,像这样大的一处水面,正是搞水产养殖的“聚宝盆”,附近柳桥镇上的群众也曾放进去过鱼苗,到头来却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为什么呢?因为潭中有一种害鱼在作怪,此鱼学名乌鳢,当地群众俗称“火头”(潭因此而得名),其形体似圆筒,牙齿锋利,性极凶猛,专捕食水中的青蛙、鱼等。因此,这偌大的一个水潭,成了由“火头”们一统天下。距“火头潭”…  相似文献   

13.
莫宁来了,穆托姆博走了。 从去年的这个时候到现在,网队一直在以“愚公移山”的态度努力着,试图将“非洲大山”穆托姆博的屁股从替补席上挪走。一年过去了,他们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这座大山动摇了。网队总裁索恩与穆托姆博的经纪人法尔克达成初步协议,用3000万美元买断穆大山的合同。胸怀大志的网队总可以如愿以偿的倒出地方大展拳脚了,这事儿听起来怎么都像我们身边某些国企在买断工人的工龄。  相似文献   

14.
垂钓响滩河     
今年初,我到四川省东北部的平昌县挂职锻炼。县城依山傍水,听当地人说,那环绕县城的巴河和渠江盛产鲤、鲫、青等十多种鱼类。垂钓者一不小心,还会撞上数十斤重的鲶鱼。如此这般,对我这来自大城市,一直渴望在自然水域中垂钓的“鱼迷”,简直就像一则美妙的神话。我期盼着早日过把瘾。机会终于来了。3月22日,是一个难得的没有公务的周日。一大早,县委办的苟主任和文秘书就开车来,约我去30公里以外的响滩河钓鱼。因为时值鱼产卵期,大河禁渔,我们只有往小河走。去响滩河的路很难走,要翻越一座不大不小的山。颠簸了1个多小时,我们终…  相似文献   

15.
5月26日又是一个周末,晚上8点多钟,钓友邀我去夜钓,我说:“去哪儿?”他说:“你就走吧,反正你又没去过。”我稀里糊涂地上了车。走了两个多小时,大概11点多钟到了山区的一个小水库。夜黑沉沉的,没有一点光亮,我们沿着40度左右的下坡路连走带滑地到了水库边。  相似文献   

16.
陈钢 《钓鱼》2005,(22):36-36
今年入秋以来,天气炎热,雨水稀少,特别是山西左权县这样的高寒地方连续出现30℃的高温实属少见,火辣辣地太阳使左权湖水位一米米下降,白天出钓鱼儿也不肯咬,许多的钓友只能夜钓。我们离左权湖有十多公里,三五个人相约,差不多每天都是下午五点以后出发,一直钓到大半夜回家,由于都已“内退”,所以不管是星期几,天天如此,既能到外面纳凉,又能满足钓鱼的愿望,自然家里人也都支持。清一色的摩托车,来回都列成队,就像当年的“武工队”一样神气。  相似文献   

17.
吴集贤 《钓鱼》2006,(3):33-33
常钓鱼的人都知道一些钓谚。钓谚,顾名思义是钓鱼人之间流传的谚语,是钓鱼人的经验之谈。然而,虽然有的钓谚在钓鱼人之间口耳相传了千百年,也并不是百试不爽的,也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就拿“放长线钓大鱼”这名钓谚来说,不但钓鱼人知道,不钓鱼的人也经常说到,那么这句钓谚有没有误区呢?有的。钓鱼人都知道,钓竿有2.7米,也有7.2米的乃至更长的(海竿矶竿等线更长),显然,7.2米的竿比2.7米的竿长了许多,那为什么钓鱼人不都用7.2米乃至更长的竿,还要用2.7米的竿呢?当然,长线在一定的情况下,比如大江大河大库里抛得远,可以钓到大鱼,这里是“放长线钓…  相似文献   

18.
十多年来,国家足球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苏永舜那批球员。这是由于他们离世界杯最近,球队也最有特色,而球员又最可惜。现在这批球员有的如容志行、李富胜当了领导,有的像陈熙荣、迟尚斌、杨玉敏成了国内有影响的教练员,有的像古广明、沈祥福虽出了国但仍从事与足球有关的工作。似乎只有王峰,近年来与足球脱了钩,当着银荔集团总经理助理。说下海又不全是下  相似文献   

19.
帕米尔     
《新疆体育》2001,(11):38-38
阿富汗一打仗。巴基斯坦也吃紧。报上就说。中巴边境关闭了。中巴边境最著名的边卡就是红旗拉甫。巴基斯坦通往中国的主要的道路就是从那里通过来的。红旗拉甫可是个顶顶漂亮的地方。去过的人不多。许多去新疆的人往往到了喀什就不往前走了。不去帕米尔高原。也就不会去红旗拉甫了。  相似文献   

20.
应适当赔偿     
也许你不信 ,我每次上课都十分小心 ,就怕“小宝贝”受伤。然而有次课我刚带学生做好准备活动 ,让学生到10米外的铅球区考试 ,在走过去时我亲眼看到一位学生的脚轻轻地扭了一下 ,连要摔倒的样子也没有 ,而课后这位学生一检查 ,骨折!十多年过去了 ,至今我还没有想通是怎么回事。其实谁都懂 ,人只要有运动 ,就有可能产生损伤 ,这是自然规律。有的事故在老师的安全教育与措施之下是可以避免的 ,而有的事故其实很难控制。有的老师至今也许未曾有过事故 ,并不等于今后没有事故。假如每一个事故都给体育教师带来许多麻烦甚至上法庭 ,那么久而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