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老师在教《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实物,观察可以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教师的意思是为了让学生得出可以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于是他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很多学生正如老师所料,大声回答说:“3个面!”但坐在我旁边的一位男生说:“6个面。”老师很快否定了他们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孙烈坤 《山东教育》2002,(25):55-5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第一节“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片段:在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及长方体的特征后,为了加强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我设计了如下一个环节。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知道了长方体的特征,现在我们分组做一个游戏。请每组的4号同学到前面领回“百宝箱(学生非常好奇的领回“百宝箱)请同学们不要打开“百宝箱的盖子,认真地…  相似文献   

3.
一、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  2.微机出示实物图。提问:   这些物体的形状还是平面图形吗 ?谁知道是什么图形 ?  3.在立体图形中有一种形体叫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 )  4.你知道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吗 ?(微机演示:先使形状不是长方体的实物消失,再把长方体图形从长方体实物中平移出来,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 )  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  5.揭示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评析:由形到体,由平面到立体空间,是学生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本课开始,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相似文献   

4.
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应该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构建。因此,在教学共同体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形成的“参与”与“发现”,而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和合作.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例如: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教师在利用教具、学具,引导学生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后,提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分别加以研究。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先来研究一下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学生四人一组,边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模型边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段玉江 《云南教育》2001,(17):41-4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 (试用修订本 )第 72页“图形的认识 (一 )”。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认这些形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辨认和区别。   教具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及模型。   2.装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若干个的口袋一只。   3.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各一个。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实物,橡皮泥 (或…  相似文献   

6.
教学背景: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后,安排了"长方体与正方体展开图"一课,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进一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在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活动,通过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联系,最终转化成为学生的认知结构。长方体的认识是学生的认识水平由平面向立体的发展,是认识上的一次习跃。为了落实“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实物→特征→图形→特征”的课堂结构进行教学,以实践活动力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等能力,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和掌握,发展空…  相似文献   

8.
一、充分感知,建立清晰的表象如在教学长方体概念时,能通过直观,让学生充分感知各种各样的长方体,使其建立各种长方体的表象,从而形成关于长方体的观念性形象,学生就会获得关于长方体的清晰概念。在教学长方体的概念时,既要出示有利于学生认识六个面的长方体,如文具盒、火柴盒、药箱等,又要出示有利于认识12条棱的长方体,如铅丝焊接成  相似文献   

9.
[案例(一)]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引入新课学习后,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学具,在四人小组内共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之后.学生进行了毫无头绪的感知活动……交流开始了,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  相似文献   

10.
"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教学长方体的特点。是学生比较深入研究立体图形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是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根据大纲的要求,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通过观察图形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面、棱的特点。能正确判断具体图形中的长、宽、高,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1.
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教学长方体的特点。是学生比较深入研究立体图形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是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根据大纲的要求,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苏瑜 《河北教育》2006,(7):40-41
【内容与最初的目标】《长方体的体积》一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之后教学的,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整个小学阶段体积公式教学的起始内容。本节课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还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圆柱体体积、圆锥体体积计算方法积累经验。我对本节课预设了两个教学目标:①让学生经历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会运用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②通过动手操作,掌握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在探索中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13.
屈婷 《湖北教育》2023,(3):71-72
<正>“长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探索并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及各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一、借助实物观察,提取直观特征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迁移平面图形的认识经验,通过有目的、有重点的观察,形成对长方体特征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第116-118页。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特征,初步会看长方体图形。2.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掌握看图和按面、棱、顶点三个方面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3.通过操作、观察、计算等活动,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九义”试用修订本)第二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名称;2.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电脑演示等,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且能辨认这两种图形;3.培养学生独立探寻问题和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过渡,引出新知。1.请小朋友们拿出一个长方体,数一数长方体共有几个面?想一想相对的两个面的大小怎样?(计算机动态演示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提问:谁知道这个长方体的6个面是什么形?板书:长方形。2.请小朋友拿出一个正方体,数一…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 (试用修订本 )第一册“认识图形 (一 )──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能区别和辨认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知道它们都有六个面。   2.通过摸、看、想、说、拼、数、比等多种活动,形成初步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感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有序观察,正确辨别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   难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形成初步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图形观念。…  相似文献   

17.
高祥龄 《山东教育》2002,(13):45-45,48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辅助作用日益突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一、计算机演示不能弱化或代替学生的实际操作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微机演示,轻视学生实际操作,甚至用微机演示完全代替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认为微机演示比学生操作更简明、更规范、更科学,并且避免了学生操作的笨拙和麻烦,提高了课堂效率,这种想法和做法是欠妥的。首先,它违反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原则。这样的教学不能让学生充分参与、独立探索。学生只是被动地看演示、模仿演示,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8.
1 实验操作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   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的特点,我注意从感性认识入手,指导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操作、观察、思维、语言有机结合,多渠道促进知识内化。   例如在教学《长、正方体的认识》时,我采用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模型的操作实验,发给每4个学生12根小棒6张纸让学生利用双面胶,铁丝等制作长方体,并允许4人一组讨论,研究制作过程。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内涵,概括出了:长方体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并能归纳出长方体棱长和计算公式。紧接着,我又要求学生将长方体的每个面糊上纸,学生很快得出结论: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并且为下一节课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作了良好的铺垫。同样,触类旁通,又很快地解决了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集文字、图像、动画、影像于一身,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近几年来,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来辅助数学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教师去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认识,表面积、体积概念的教学,都可以采用多媒体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实物,再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利用动画效果营造学  相似文献   

20.
【总评】“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得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教师提供给学生大量长方体形状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如果说从实物到获得长方体的特征,是对长方体概念的第一次抽象,那么从实物到直观图则是对长方体概念的第二次抽象。以学生的认识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恰当的教学目标,明确的效率意识,多种教法的有机结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巧妙设计,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加强了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有效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带入解决问题的积极思维状态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同时,通过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眼看、口说、脑想,多种感官协同作用,促进学生动作、语言、思维协调同步发展,达到启迪思维、内化和应用新知的目的,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