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减负”主要是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减负的重要策略是教师队伍建设 ,“减负”工作的着眼点在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素质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2.
易明成 《课外阅读》2010,(11):84-84
提高学习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过重的负担是制约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减负”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学习的措施之首,“减负”包括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和过重的心理负担两个方面。过重的课业负担主要来之于传统的、机械的、  相似文献   

3.
一、减负,真的减了吗?在进行探讨之前,我们先要明白何谓“减负”?“所谓‘减负’,主要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很明显目前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存在“超标”的现象。学生因为课业  相似文献   

4.
“减负”,这是当前教育战线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正在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尽管“减负”道路崎岖漫长,困难重重,但可以肯定地说,将学生从当前如此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其趋势不可逆转。“减负”是指减轻学生过重的、超过学生承受能力的课业负担,是指减轻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心理负担,以及由于滥订资料和补课给家庭造成的过重的经济负担。“减负”要减轻的是过重的不必要的学生负担,但不是说学生学习不要负担,“减负”绝不是减少和取消必要的测验和考试,也绝不是降低对学生学业的应有的要求。“减负”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自由发展、培…  相似文献   

5.
“减负”,依我之见,不只是减轻学生的过重的学业负担,更重要的是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学校、教师能为学生创设一个环境相对宽松、师生关系和谐的学习场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求知心态,才是“减负”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堵志平 《成才之路》2013,(29):34-35
作为“减负”具体实施者的教师,应善于把课堂教学变为“减负”的主阵地,着力构建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诱导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变“苦学”为“乐学”。那么如何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减负”的呼声在神州大地响起。如何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成为全面发展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已成为全社会探讨的热点话题。当然,学生负担过重的因素很多,但是笔者认为“负担过重”的问题更是一个“心理”概念。主要表现在: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过度的学习焦虑、学习动机水平低、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意志力、学习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不尽如人意。对于一个“心理脆弱”的学生来说,即使是合理的学习负担也会觉得过重。因此,要解决“负担过重”问题,就应帮助学生摆脱被动紧张的心理负担和焦虑,加强学生的心理负担承受能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感受求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会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学会克服困难和提高解决困难的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实施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8.
对“减负”的理性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关键是质量减负。数量型减负只是其初级的、外在的形式。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及由此引发的过重的生理、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等才是一种科学的、高层次的、难度较大的减负活动。  相似文献   

9.
减负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文化知识、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更加规范中小学校的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减负"已是个老话题,可为什么长久以来学生的负担没有减轻,反而更重,原因究竟在何处?我认为教师是"减负"的关键,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赢得家长的信任、支持与配合,把中小学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实践、创造。  相似文献   

10.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前基础教育面临和关注的焦点问题。认真审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不难看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又有教育内在的因素。就学校、教师而言,如何实现“减负增效”,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一、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理性分析 什么样的课业负担是“过重负担”?对此,很难简单地作出科学界定,笼而统之回答是,凡是违背教学规律的负担都可谓之“过重负担。”具体说来,可从学习时间量、学习心理体验方面加以考察和认识,以利掌握判断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标准和尺度。 …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尤其是大力提倡“减负”的今天,优化班级管理是我们在素质教育中不断追求的目标。一、上好“规范管理”第一课.扫轻学生心理负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跟上中学学习生活的节拍。首先学期初必须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同时贯彻并落实上级有关“减负”精神。作为教育第一线的班主任,除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之外,更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减负”,在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自觉学习,积极学习,创新学习,让学生真正认识…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以来,素质教育风起云涌,应试教育暗流涌动。目 前,初中生面临各种压力’ “减负”与“增效”相辅相成。减负减 少了学生在校集中学习的时间和作业时间’减轻了过重的课业 负担和心理负担,把学生从“三多一少”(即:补课多、考试多、作业多、睡眠少)的困境 中解放出来;增效是增加教育的内涵和质量’增强学生的主体 性’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学会学习,打好可持续成长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说“减负”     
不可否认 ,“应试教育”的恶果之一是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 ,“减负”问题一提出 ,就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正确认识“减负”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何为“减负” ?  所谓“减负”就是指学校教学工作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包括过重的心理负担、一部分家庭和贫困学生的过重经济负担。“减负”的目的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减负”与严格要求   1978年 ,邓小平就辩证地谈到“学生负担太重是不好 ,今后仍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纠正。但是 …  相似文献   

14.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是我国教育中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毛泽东一贯坚持和主张减轻学生过重负担,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他就减轻学生过重负担问题,提出了富有前瞻性和可操性的精辟见解。认真学习和毛泽东的“减负”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生“减负”都减什么?“减负”后的课余时间到那里去和做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在不久前到国家教育部采访了国家教育总督学柳斌。   柳斌说,江泽民主席十分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贯彻江主席的指示,要认真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首先是要减轻城市学生的过重负担,尤其是要减轻城市小学生的过重负担。要学习总会有一定负担,“减负”主要是指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就是要减轻超量的作业负担,超难度的习题负担,以及那些简单的大量重复的作业负担。“减负”的目的是要减轻对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过大,会迫使孩子们…  相似文献   

16.
学生“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社会、家庭和学校。学校和教师正确认识学生“减负”,是做好“减负”工作的关键。“减负”不是放松质量。“减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减负”也是提高质量的需要,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轻负担,高效益。有少数教师认为,现在强调学生“减负”,质量可以放松了。这是对“减负”的片面认识,是一种通过加重学生负担来提高质量的不健康的教育思想,是一种误解。我们要注意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着眼点在“过重”二字上。学生负担要有,但不能过重,现…  相似文献   

17.
减负后审美教育是片沃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部发出“减负”通知后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大部分中小学校积极响应 ,拿出了“减负”的切实行动 ,采取各种措施 ,力图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减下来。上海市长宁教育学院副院长曹尉年先生指出 ,就“减轻学生课业过重负担”这一说法可以看出它至少蕴含以下几层意思 :一是它承认学生要有必要的负担 ;其次它表明学生的负担应当有一个“度”,不能过重 ;其三它还暗示 :过重的负担应当减轻 ,不足的负担也应当给学生加上。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 ,学生在某些方面负担过重 ,必然在另一些方面负担不足。学生的各项负担只有在…  相似文献   

18.
试论合作学习与减轻学生学习心理负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显形表现为“书本多、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补习多、竞赛多”等方面,其弊端已经被人们所认识,这便有了我国教育界新千年头件大事——“减负”。然而,减负不能单纯依靠减轻学生学业量来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承受的“隐性”负担——心理负担若不设法减轻,减负就不能根本实现。  相似文献   

19.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减负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并不是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减负需要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学校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众所周知,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陆续出台了众多的“减负”政策和措施,试图在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时至今日,人们虽对“减负”各有褒贬,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相关“减负”政策和措施没有减轻学生对学习压力的体验感,“减负”政策和措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减压”才是“减负”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