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康社会思想是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它规划了我国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大方向,促进了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六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与时俱时,把邓小平首创的“小康社会”目标模式,创造性地发展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对“全面建设小康”的宽泛内涵、目标体系作出了科学界定,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视野,从理论和实践上指明了我国人民新世纪新的奋斗方向。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价值客体,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价值目标。它对邓小平价值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体现出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是这一目标的重要理论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对中国进入新世纪后的头五年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出了总体思路,“建议‘指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跨越。邓小平总设计师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划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本世纪末实现的“第二步”目标,就是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980 年基础上翻两番。到今年底,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可达87000多亿元(超过1 万亿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小康社会具有丰富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为本世纪初叶中国经济发展制定了宏伟蓝图,是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宣言。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是对邓小平发展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中国小康社会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翔 《集宁师专学报》2004,26(2):40-43,54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的思想,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及中国小康社会特征的分析来介绍邓小平、江泽民有关小康社会思想,并指出江泽民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仅坚持和继承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紧密结合,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创造性发展,同时又是对邓小平人文理念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和创新。深入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椎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了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并最终在十六大报告中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党中央不失时机地在世纪之交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的就是要促进不同区域的协调发展,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是一致的。西部大开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期准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人曾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其进行了艰辛的不懈探索。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领导集体作为这一理论的开拓者确立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作为继承者确立了“翻两番”的目标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作为集大成者最终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十六大报告以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对“小康社会”的基本含义从质与量及其属性等方面进行了新的界定,并科学地论证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和可行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从理论上来讲,它是对古代传统“小康”思想的超越、突破和调整,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从实践上来讲,它对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人类的进步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