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沏茶     
今天,我也想沏一杯茶尝尝,品品这绿茶的味道。我从茶盒里捏了一小撮茶叶。唉,茶,你喝起来如此的清香,却长得如此的难看:又黑又瘦,还长满了皱纹。我把茶叶放进了一个透明的杯子里,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开水倒进茶杯里。顿时,杯子里好像  相似文献   

2.
冲茶     
以前喝茶,都是爸爸妈妈把茶冲好后让我喝。今天下午,爸爸在睡觉,妈妈去买菜,我想喝茶,就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冲起茶来。我先在茶壶里放了一点茶叶,再把开水倒进茶壶里,然后拿起茶壶摇一摇。过了一会儿,我拿起茶壶往茶杯里倒,倒出了黄澄澄的茶水。我端起茶杯,把茶杯里的茶一口喝完。啊!真香!没想到这茶是如此地清香。接着我又喝了第二杯,感到舌头上有股浓浓的苦味。我又喝了第三杯,这次的感觉有点甜,而且,甜得清清淡淡的。像这种清香、清淡,苦味和甜味搅拌在一起的茶,何尝不是一壶好茶呢?以前,喝爸爸、妈妈冲的茶时,从没有这种感觉。今天,我自…  相似文献   

3.
生命若茶     
周末和朋友去茶楼小坐,我饶有兴致地看着茶师表演茶道。她先倒了小半杯水,把茶轻轻放在茶杯里,用纤纤玉手慢慢摇动后,把茶杯递到我们面前,一缕淡淡的香味沁人心脾,  相似文献   

4.
大夜班下,我刚进家门,妻一脸怒色冲我一句:“看你的宝贝儿子做的好事,竟把手机放进了茶杯里!”说着妻拿眼瞪已躲在一旁在儿子。我瞟了一眼儿子,他脸上的泪痕还未干,显然他已遭到他妈的教训。一时,我也来理睬儿子,拿干布擦拭手机。谁知,我手机还未擦干,儿子可能发觉我没有生气,便怯生生地凑到我身边,可怜巴巴地说:“爸爸抱抱!”看着儿子的可怜相,我急忙蹲下身抱起他。儿子一个劲地在我怀里揣像是十分委屈。我轻声问他:“宝宝,你怎把手机放进茶杯里?”儿子一听我问他话,一下子,他忘了妻刚才的教训,一脸兴奋地说:“我想给手机洗澡!”一时,我不…  相似文献   

5.
泡茶的启示     
家里来了客人,爸爸让我去泡茶。 我按照爸爸平时教的泡茶方法,先把茶杯洗干净,倒进少许热水,涮一下杯子,使其温热。再从柜子里翻出一盒好茶叶,用小勺轻轻地攫取2~3克,放进杯子里。接着,往茶杯里冲入小半杯热水,待茶叶慢慢浸润半分钟后,再冲热水至七成满。这样,茶叶就算泡好了,等上一两分钟即可饮用。  相似文献   

6.
前几天,妈妈让我把剩的茶叶水浇到花园里。我在花园里碰到了表弟,便把茶杯往地上一放与表弟玩起了过家家。表弟把几颗生锈的螺丝钉放进了茶杯里。反正呆会茶叶水也要倒掉,我也没阻止他。哪知玩了一会儿,竟然忘了倒茶水这事。过了几天,妈妈在院子里发现了茶杯,大声训斥我:“你怎么把墨水往茶杯里倒呀?”“我没有啊?”我也非常纳闷,接过妈妈手中的茶杯一看,果然是黑黑的半杯墨水。咦,这会是谁干的?家里只有我和表弟两个小孩,而且家里也没有黑墨水呀?我倒掉茶叶水,杯里只剩下几颗黑黑的螺丝钉。会不会是螺丝钉变的“戏法”呢?凡事爱弄个明白的…  相似文献   

7.
晚饭后,爷爷照例又喝起茶来,只见他的茶杯里积了黄黄的、厚厚的茶垢。这时,我突然想起刚  相似文献   

8.
各喝一半     
上完体育课,同学们都口渴极了。丁丁连忙拿起茶杯跑到茶水桶前,接了满满一杯茶。我也端着茶杯来接水,可水只滴了几下就没了。喝不到水,我真是急死了。正巧,丁丁看见这情景,他连声说:“别急,别急,把你的杯子拿过来,我们各喝一半,味道一定会更好。”我感激地看着丁丁,心想:以后别  相似文献   

9.
<正>一位北大学子在现实生活里屡屡碰壁,便给时任北大校长元培先生写了封信,希望能够得到些指点。蔡校长便约了个时间和他见面,看着学生进了自己的办公室,蔡校长就笑着招呼道:"快坐下,我给你泡杯绿茶。"从抽屉中拿出茶叶,放进杯子里倒上开水。学生端起茶杯,只见茶叶稀疏地浮在上面,水是惨白惨白的,他喝了一口,没有一点茶的味道,眉头不禁一皱。蔡校长没有理  相似文献   

10.
那是我生活中好长一段时间也没能解决的难题——每次,我将大茶缸里的水往小茶杯里倒时,总要洒出来一些水,无论将茶缸口如何紧紧地贴着小茶杯口沿,如何小心翼翼地倾倒,总要溢出来一点点,害得我要经常去擦拭。  相似文献   

11.
晚饭后,爷爷照例又喝起茶来,只见他的茶杯里积了黄黄的、厚厚的茶垢。这时,我突然想起刚从书上看到的知识:茶具内壁长出的一层茶垢,含有镉、铅、铁、砷、汞等多种金属物质,人在喝茶时会把这些物质摄人体内,危害健康。于是,我劝爷爷把杯子洗一洗。经爷爷同意后,我开始给爷爷洗杯子。  相似文献   

12.
失而复得     
今天轮到我值日。放学时,我把钱从书包里拿出来,放进口袋就去值日。结束后,我摸摸口袋,高高兴兴地走回家。  相似文献   

13.
张清菱  张玉兰 《作文》2020,(3):26-26
今天,我照例去看在阳台上晒太阳的"菱角"(我养的小乌龟)。天哪!鱼缸里黑不溜秋的圆东西是什么啊?我定了定神,才发现原来是"菱角"!"菱角"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脏了啊?不行,我得给它洗个澡。说干就干。我先把"菱角"从鱼缸里拿出来,把它放进一个装着水的小盆子里。可谁想,"菱角"竟然想趁机逃跑,极力地蹬着小短腿往盆沿上爬。  相似文献   

14.
茶的味道     
小时候,偷偷喝过爷爷杯中的一口茶,从那以后,我就喜欢上了茶暗香深凝的味道。爸爸也喜欢喝茶。每次他喝茶时都会从那个很旧的铁盒子里抓出一把干干的茶叶,一点一点倒进杯子里,这时候,一股茶叶的香气就扑鼻而来,爸爸把开水倒进茶杯,茶叶开始在水中激烈地翻滚,然后慢慢地舒展开来  相似文献   

15.
上帝的盒子     
我手上拿着上帝给的两个盒子(他说’"把你所有的悲伤放进黑色盒子里,所有的快乐放进金色盒子里。"我按照他的话做了,在两个盒子里存放了我的快乐和悲  相似文献   

16.
保护蛋宝宝     
一次,黄老师让我们做一个有趣的游戏--"护蛋行动",保护鸡蛋不破,体验一下当爸爸妈妈的辛苦. 第二天早上,我先把鸡蛋从冰箱里拿出来,再把它放进一个有许多空气的塑料袋里,然后在杯中放上一点棉花,最后把塑料袋放进杯中.  相似文献   

17.
1 引发矛盾,激发兴趣,初步感知 矛盾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因此,我在讲授这课前就有意识地给学生制造了矛盾,引导他们发现矛盾,尔后针对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初步感知空气占据空间.我先拿出三个预先准备好了的玻璃茶杯,第一个里面装满米,第二个装满水,第三个装满空气.这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后,说出这三个茶杯里分别装着什么.前两个茶杯,学生们异口同声说出:第一个是米,第二个是水,唯有第三个茶杯,学生们众说纷云,有的说:"空的,没装什么;"有的说:"装有空气."两部分学生争论不休,达到了我设想的目的.我便来了个急刹车:"同学们,争得好,这个茶杯,有的同学认为空着,那就是说这个茶杯的空间没被什么占有;有的说,装有空气,那就是说茶杯这个空间被空气占有了.究竟这个茶杯的空间被什么事物占有或者没被什么事物占有,这正是我们这节课研究讨论的焦点."学生此时个个兴趣盎然,他们很想知道哪种说法是正确的.这时,我又因势利导说:"装有米和水的这两个茶杯,在里面东西不往外流的前提下,还能装东西吗?"学生回答:"不能."我又问学生这第三个杯子现在还能装东西吗?学生回答:"能装."这时,我便找一个学生亲自上来往这个空杯里装水,尔后,我启示道:"有的同学认为这个茶杯在未装水之前,里面装有空气,那么现在装满了水后,里面的空气哪里去了呢?"有几个同学说,被水挤压了出来.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倒出了茶杯的水,用干毛巾擦干杯的内壁,请一位同学倒拿着空杯垂直插入装有水的水槽里,直到水淹没茶杯后,再慢慢提起.我又请几位同学把手指伸进杯内,检查杯子的内壁是干还是湿,然后告诉同学们.他们四位同学均说杯里是干的,我追问了一句,既然杯里干着,那说明槽中的水进入茶杯中了吗?"没有" .同学们惊奇地答个性、品质.如教学<"你们想错了">一课,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知道方志敏的高贵品质,我让平时几个会表演的同学上台分别扮演两个士兵和方志敏,根据文中所描述的动作、神态、语言,他们把每个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淳尽致,充分再现了方志敏同志那种共产党人忠于革命的美好品质. 通过表演,方志敏的高大形象永远屹立在同学们心中.  相似文献   

18.
喝茶     
暑假的一天,天气非常炎热。太阳像个火球朗朗地照着,地上就像降下了一盘火,热浪逼人。我们几个小伙伴在野外捕蝉,个个晒得口干舌燥,热汗直流。这个时候,我是多么想有一杯茶解渴啊。可是这儿哪来的茶呢?没办法,我只好跑回家。还没有进家门,我就大声喊叫起来“:妈妈,快开门,给我倒杯茶,快把我渴死了。”我一连喊了几声,可屋里就是没有人回答,我只好自己动手。我推开家门,走到饮水机旁,拿起一个茶杯,按下饮水机的开关,水“哗哗”地流了下来,很快地装满了一杯。我端起茶杯,送到嘴边,仰起脖子,张开嘴,咕噜咕噜几声,一口气就把它喝完了。啊,真爽!…  相似文献   

19.
讲台上放着一只装有半杯茶的玻璃杯。教常识课的李老师先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茶杯,然后他问大家:“杯里装的是什么?”  同学们异口同声:“装的是茶。”  李老师又问:“还有什么?”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补充说:“有水”、“开水”、“茶叶”、“茶色的液体”……  李老师再问:“还有什么?”只有半杯茶吗?  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做声。  李老师告诉大家:“还装有半杯空气。”  刚说完,只听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啊”了一声。  李老师笑了:“没想到吧?茶杯么,总是用来装茶,装水、装饮料的,所以一见到茶杯,你们就自然地会想到它…  相似文献   

20.
《留学生》2007,(3)
出国前,亲戚朋友们送来很多新茶让我带上,我也就没有客气,十几公斤的茶叶一股脑儿塞进行李中。来到西班牙后,我仍然是茶杯不离手,一旁放着一只暖水瓶,蓄着泡茶的开水。这暖水瓶得来还真不容易,是我打听到一位中国人要离开这里,就厚着脸讨要来的。谁知,我这种生活方式让西班牙朋友们看见了,觉得很"新潮",都来打听茶叶、茶杯和暖水瓶的来历。因为他们也想尝试喝中国茶,过中国式生活。好在我的茶叶很多,我非常大方地分送给那些好奇的人,就当为增进中西两国人民的友谊做贡献了。他们大多数人并不会饮用,只是觉得精致的茶叶罐上的中文字和图画非常艺术。打开罐子后,他们把里面的东西称做"草"。于是,我一次次耐心地纠正:这种东西叫做"茶"。卡门太太的小儿子在葡萄牙工作、他见过中国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