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查 《语文知识》2004,(11):10-10
巾 古代平民用以裹头的头巾.秦朝时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如贾谊《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相似文献   

2.
第二粒纽扣,因其靠近心脏位置,被多情善感的女孩从男孩身上摘下,挂在脖颈间,以示心心相印,这样,它便成了青年男女传情示爱的美好信物。拥有了第二粒纽扣,就意味着拥有了对方整个的心灵,这真是一种诗情画意的占领!  相似文献   

3.
施琴 《良师》2003,(11)
尺子是度量长度的单位。最早的尺子就长在人们的身上。鳰:伸出你的拇指和中指,便可以量一段长度。在现代汉语中叫做“鳰(zhǎ)”,最早的一尺便是一“鳰”寸:中指尖到中指节上的一段。丈:在古代是指成年男子的身高。直到今天,成年男子仍被称为“丈夫”英尺:在英语中,英尺和脚是同一个词———“foot”。在法语中,“脚”也是古代的长度单位,约32厘米多一点。到后来,随着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出现了统一的长度单位。“尺子”原来长在自己身上!江苏@施琴  相似文献   

4.
席子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家具。古人吃饭、休息、睡觉全在铺垫的席子上,直到汉朝,席仍是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用具。席的原料一般用竹蔑、蒲苇之类编成。用竹篾编成的席称“筵”,用藁秸织成的席叫“荐”,用莞蒲织成的席才叫“席”。席的长短不一,长的可坐数人,短的仅坐一人。席和筵是同义词,都是铺在地上的坐具。区别在于:筵比席长一些,是铺在地上的垫席;席是加在筵上供人坐用的。古人饮食宴会均在席上,故酒席也  相似文献   

5.
多功能服装     
我想发明一种多功能服装。它是用纳米微(wēi)粒加入新型材料和丝麻(má)混纺而成的布料做成的衣服。这种衣料表面是由极微小的百叶窗式的无数小片组成,收缩时封闭不透(tòu)气,张开时空气流通,凉爽(shuǎnɡ)适宜,整件衣服就是一个空调器。在衣服上配有红、黄、蓝三个纽扣,这三个纽扣是三块高能电池,也是三个开关。当按红色纽扣时,百叶窗小片合拢(lǒnɡ),衣服密封,给衣内充入热气,衣服成保温衣。按动纽扣用力大小不同,热气充入量也不同,衣内温度也就不同。当按蓝色纽扣时,“百叶窗”张开,衣服透气凉爽。当按黄色…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服装因面料、款式及封建礼制思想等因素,并没有现代意识上的口袋。然而,如果从实用功能上看,古人的衣装从袖子到腰带再到靴筒,处处都有“口袋”。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关于他的典故、成语很多.其中有一个是关于孔子读书的成语,叫做韦编三绝。这条成语讲,孔子读一本书。非常用功。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多次。“韦编”就是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就是断。  相似文献   

8.
第二粒纽扣,因其靠近心脏位置,被多情善感的女孩从男孩身上摘下,挂在脖颈间,以示心心相印,这样,它便成了青年男女传情示爱的美好信物。拥有了第二粒纽扣,就意味着拥有了对方整个的心灵,这真是一种诗情画意的占领!有时,解读一首精美绝伦的古诗词作品,也需要我们读者细心寻觅那璀璨夺目的"第二  相似文献   

9.
“店小二”是指古时候饭店、酒店或旅店里的服务员。那么,为什么要称他们为“店小二”呢 ?  在旧社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老百姓一般是没有名字的,只有上了学才有学名,一旦做了官,也就有了官名。但是,普通百姓家能够上学或当官的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没有这个机会。因此,他们的名字多是用行辈或者父母年龄合算一个数目作为称呼。如明代常遇春的曾祖父叫“五四”,二哥叫“重六”,三哥叫“重七”,他本人叫“重八”。古代酒店、饭店或旅店的服务员,很显然都是平常的普通老百姓,所以,人们也要给他们取一个数目符号用来称呼。当…  相似文献   

10.
<正>纽扣的历史你留意过纽扣吗?这些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小东西不仅能把衣服连接起来,增加衣服的保暖性,还是漂亮的装饰品。人类使用纽扣,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最初的纽扣材质都是容易获得的自然资源,如石块、木头和贝壳。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各地出现了各具特色的纽扣。我国传统服饰上的盘扣就是用布条盘织成各种花样来固定衣襟,而纽扣的“纽”之所以是绞丝旁,也正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1.
班规检查员     
玩纽扣可以发展孩子的观察、认知、分类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秩序感和美感。1.“印”纽扣。纽扣的图案和形状千姿百态。孩子在玩橡皮泥时可以用纽扣来做模具。将橡皮泥捏成一个“饼”,然后将各种形状的纽扣印在上面。于是,装有“草莓”、“葡萄”等各种水果的精美“水果拼盘”就出现了。2.“穿”纽扣。用细线把各种颜色的纽扣穿成一长串项链;或在分类基础上,按颜色、大小、形状、图案、扣眼数目或不同材质,将相同的纽扣穿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星星纽扣     
男孩佳佳有一件黑色的衬衫,那上面有好几颗星星状的纽扣,“就像夜晚挂在天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的。”佳佳常常对小伙伴说。“可是,你从来没有穿过呀。”和佳佳要好的胖妞妞说。“妈妈说,晚上穿,星星纽扣才会发光,才好看呢。”佳佳对着胖妞妞的耳朵,大声说。小伙伴们都不信:“你骗人。”机会终于来了。女孩朵朵过生日,佳佳穿上黑衬衫,扣上星星纽扣,提着礼物去参加。夜晚,星星纽扣发着光,可亮啦。草丛中,一群萤火虫看见了佳佳:“瞧,我们的伙伴,跑到小男孩衣服上去了。”说完萤火虫们飞到了佳佳胸前。佳佳吓了一跳,用手捂住…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人穿衣讲究之多自不必细说,而我们的祖先古代穿衣的细讲究也不亚于我们。早在棉花传入我国之前,古人的衣料只有丝织品和麻葛织品。丝织品总称为:“帛”,分类细,种类多,如绫、罗、绸、缎、锦、纨、绢、素、缟、缣、练等。这些只有统治者才能穿。一般贫民只能穿麻布衣和葛布衣,所以布衣就成了平民庶人的代称。后来一般读书人在没有入仕之前,也称为布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称“臣本布衣”。头上戴的主要有冕、弁、冠。冕是天子、诸侯、卿大夫祭祀时戴的帽子,是最尊贵的礼冠。  相似文献   

14.
科技快递     
《今日中学生》2006,(7):71-73
美国一位建筑师决定学习服装设计师,用纤维“织”出40层摩天大楼,整幢大楼不使用钢材,而全部选用高强度碳素纤维,用交叉织成的网格制成 ,其强度要比钢材高出许多倍。  相似文献   

15.
在去幼儿园接女儿的路上,遇见了女儿同班小朋友,他们告诉我说:“阿姨,梦馨衣服上的纽扣被哲滨扯掉了。”我的脑海中顿时闪现出女儿衣冠不整的模样。谁知到幼儿园见到女儿,奇怪,三个用黄色线缝住的纽扣好好地都在衣服上,一个也没有掉。我的眼睛在女儿身上再一次仔细“扫描”,仍看不出有何不整齐的地方。我问老师:“听说梦馨的纽扣掉了?”“是的,游戏时,纽扣被小朋友扯下了,我怕她给丢了,以后找不到同样的纽扣,所以就帮  相似文献   

16.
边晓芳 《职教论坛》2002,(20):59-59
图案作为附丽于物品外的装饰纹样,它跟随着人类发展的脚步,能反映出时代特色及人们生活的方式。服饰图案是一种专业图案,它和服装一样有着相同的功能性和审美性。我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称。自古以来,人们都在不断地追求形式的美,因此服饰图案显得比较重要。例如:我国古代服装,无论是正式的礼服还是燕居便服,都用图案装饰着。这些图案旧时北方称“绦子”,南方称“阑干”,起初是为了使服装结实耐穿,后来发展成了一种固定形态,到了清代甚至形成了一种女服的特色———“镶滚乡彩”。在现代,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仍保留着“花边”装…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登记户口的册籍,古代边称户版、丁籍、籍账等。早在2500多年以前,中国就有了户口记截。当今的户口薄是用纸张印制而成的,但在古代却是“以版为之”的,后来再改书于帛或纸上。《明史·食货志一》云:“太祖籍天下户口,置户帖户籍,具书名、岁、...  相似文献   

18.
阅读、学习古代诗文,有时还要遇到对年令的称呼的问题。比如潘岳的《闲居赋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文中的“弱冠”、“知命之年”怎样理解呢?这就需要知晓古代对年令的称呼。“弱冠”即“弱冠之年”古代当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冠礼,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后来就用“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令。《礼记·曲礼上》说:“二十曰弱冠。”但是,女子二十岁左右的年令,却不称“弱冠”,而称做“及笄”或“笄年”。这是因为古代女子到成年时就可以盘发插笄了。笄(ji)是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因此,女子成年时就叫  相似文献   

19.
新春话年     
春节是我国民间古老传统的佳节。农历正月初一为“年”,这在我国已经流行了3000多年。起初叫“稔”,古代的辞书都把它放在禾部,以寓谷禾丰稔之意。《谷梁传》云: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有年说是收成好,大有年,就是大丰收。年的初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管谷的生长时期叫“年”,一熟为一年,所以古文上有“年,谷熟也”的记述。“年”这个字也表示五谷丰登的意思,获得丰收就叫有年。现在人们把农业上的收成叫做“年成”,道理也就在这里。所以,春节就成为我国最盛大和热闹的节日了。 还有一种民间流传的说法,“年”是古代一种凶猛无比的怪兽,每逢腊尽春来,“年”因食物发生短  相似文献   

20.
说“太岁”     
俗语“太岁头上动土”比喻胆大,去招惹强悍、厉害的人。“太岁”怎样由“星宿”变成“人”的呢? 太岁,是古代天文学中假设的岁星,又称岁阴或太阴。因为岁星在五行中属木,所以后来就叫木星。其实,“太岁”与“岁星”是两码事。古代占星术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