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六朝时期杂传的创作极为繁盛,作为一种史书著述体例,其一方面与魏晋六朝史学的发展有直接的关联;另一方面又与文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杂传蕴含了丰厚的文学价值,对六朝文学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为六朝时期文学的自觉、文史分野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发展 ,以唐代为分水岭 ,形成前后不同的两条主流。唐代以前 ,传记文学的重心是史传文学 ;唐代及其以后 ,传记文学的重心是脱离史书的杂体传记。张新科教授最近出版的《唐前史传文学研究》(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资助项目 ,西北大学出版社 2 0 0 0年 9月出版 ) ,以唐前史传文学为研究对象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唐前史传文学研究》在绪论部分首先全面论述了史传文学与历史、文学的联系和区别、唐前史传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特征、研究唐前史传文学的意义、方法等 ,认为史传文学具有历史与文学的双重性质 ,不仅…  相似文献   

3.
周霜  赵洋 《考试周刊》2011,(46):32-33
《诺桑觉寺》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哥特式的语言文字,以谴责和讽刺当时风靡的哥特式风格的小说体裁。  相似文献   

4.
5.
简·奥斯汀小说《诺桑觉寺》在日常生活叙事中以叙述者的大量评论赋予小说很高的叙事价值。从修辞方面看,评论使小说产生了反讽的效果,使日常生活叙事不沉闷;从主题来看,评论显化了小说的叙事主旨,凸显了作者的道德观;从叙述过程来看,评论使小说产生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体现当时英国中产阶级日常生活的清闲。  相似文献   

6.
对于简·奥斯丁的作品 ,批评界讨论最多的是《傲慢与偏见》 ,《理智与情感》这两部作品 ,而对《诺桑觉寺》涉及极少 ,其实《诺桑觉寺》这部作品在简·奥斯丁的六部作品当中应该享有很重要的一个位置 ,因为它不仅再次演绎了经典的爱情与婚姻故事 ,更是巧妙的讽刺了当时在英国文坛风靡一时的感伤小说 ,尤其是哥特小说 ,以自己的实践 ,再次强调了理性和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7.
美国当代女作家安妮.普鲁的小说《船讯》成功刻画了小人物奎尔——一个其貌不扬、才智平庸的失败中年男人如何从一个天真顺从、备受压迫而失去个体身份的大男孩成长为一个成熟、独立、自由完整的成年人的心路历程。本文分析了成长小说的共性特征在小说的内容、人物设置和结构上的体现,界定《船讯》的文学属性,指出此小说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8.
9.
在《诗经》文学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朱熹博采众长,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明确提出"废《序》言《诗》",主张"以《诗》说《诗》",求《诗经》的"本文本意",为后人从文学地理视域解读《诗经》文本打开了巨大的空间.他抛弃小序和《诗谱》比附政教、以美刺言《诗》的做法,在《诗集传》中用"地域界定+风俗考察"的方法解读《国风》,将地理视角贯穿于对具体诗篇、诗句和词语的理解中,并在《诗集传序》中提出文学与地理之间"物-人心-诗"的关系链条,直接影响了宋末的王应麟.  相似文献   

10.
产生于同时代的《霍小玉传》和《莺莺传》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时,在对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等方面也表现出两位作不同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1.
李艳 《文教资料》2010,(14):33-35
本文从日本作者泷泽马琴所著《南鲶里见八犬传》中遣词造句、情节构思等角度分析了该作品与《水浒传》的相似与关联之处,考察了当时日本文学所受到中国文学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林洁 《铜仁学院学报》2004,6(4):25-26,29
《李娃传》是唐传奇小说的名篇,它的大团圆结局不同于唐五代其它描写妓女与士子的恋情小说.本文即从荥阳公子的性格、李娃的二重人格心理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这三个方面分析这篇小说结局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呼兰河传》是女作家萧红写的一部散文化小说,它的语言特色鲜明、生动活泼,其中色彩词语的使用非常丰富,尤以ABB式色彩词语最为突出。这些词语因作者使用小女孩视角,并具备一定的绘画知识与技能及表达的需要而呈现出使用数量多、个性特色鲜明与“BB”后缀选择精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拉伯雷的《巨人传》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瑰奇之作,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研究主要徘徊在它所体现的民间文学、文化的"狂欢化"特征上。文章尝试从另一新的角度对之加以审视,以期揭示这部作品除和民间诙谐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外,还和骑士文学发生了密切关系: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传》在许多方面戏拟了此前中世纪的骑士文学。这种戏拟归纳起来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微观方面,即作品细节;二是宏观方面,即情节结构。对于拉伯雷,戏拟主要是一种艺术手段,借以更自由便捷地、一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观察、见解和思想,借他山之石以攻玉。  相似文献   

15.
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自问世以来,一直评价不高。本文从创作主体入手,分析了作者创作这税长篇小说的缘由、动因,并对小说文本作了一番还原式的分析,从而认为是一部情绪模式小说。即作者是以自己的思乡情感体验和情绪变化转迹,作为小说的线索或结构框架。作品中的景、物、人、事,也只是作为作者某种情绪的对应物或替代物而存在。  相似文献   

16.
李艳  易文勇 《学语文》2007,(4):5-55
小说和戏曲是不同的文学体裁,小说是借助于语言,将已发生的事通过语言来告知读者;而戏曲则把业已结束的事件当作正在进行的故事来向观众演绎。所以两者在表现手法上又有不少差异。  相似文献   

17.
陈寅恪先生认为《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用诗传合一的体式来书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故事,在结构上为“一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其实由于叙事诗和传奇体裁迥异,它们不但展现出诗歌和小说的不同艺术魅力,同时还反映唐中期诗歌与小说互相借鉴、交融,共同臻于艺术妙境的创作状态。在体裁艺术上同样为“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  相似文献   

18.
《搜神记》作为唐前非“有意为”小说的杰出代表.它的成书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史传文学作为我国成熟较早的叙事文学,不仅与古小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古小说的产生、发展、壮大有深刻影响,也同样对《搜神记》在叙事手法与题材内容上起到不容忽视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老舍的《茶馆》与萧红的《呼兰河传》都打破了文体的陈规,老舍以小说的方法写戏剧,萧红以戏剧的方法写小说,他们因此相交融,竟有了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写“类型人物”的深刻寓意,达到了戏剧的“间离”效果与思索品格,从而创造了喜剧、闹剧、悲剧、正剧“四合一”的精品。  相似文献   

20.
假如没有萧红,这世上恐怕很少有人知晓呼兰河。在中国诺大的政区图上,它只是针尖大的小点儿,甚至,因其渺小,连作为点的资格,都被理所当然地取消了。然而,萧红独具匠心地赋予了呼兰河以生命。尽管有人说,这生如死差不多。 人可以作传,地也可以作传。萧红的独特在于把地理上凝固的一个点,活化成立体的、充满喜怒哀乐的、流动的一段生命流程,只为了活着。她笔下的呼兰城,俨然是一个人,有他的音容笑貌,神态心理,形形色色。 六十年来,《呼兰河传》的命运,历尽坎坷。贬低、指责、漠视……近年来又升温,重新评说。然而,《呼兰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