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第4届女子足球世界杯比赛停顿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第4届女足世界杯足球赛20场的技术统计,对比赛停顿、比赛停顿消耗时间、比赛密度、比赛纯时间等指标进行研究,发现这些指标所反映出的运动量和强度、练习次数、间歇次数、间歇时间等训练学信息含量对运动训练的量化控制有直接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比赛密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统计、对比研究发现 :1)第 17届世界杯足球赛的比赛密度和比赛纯时间比第 13届世界杯、第 11届欧洲杯明显减少。减少的表面原因是 :比赛停顿次数太多、比赛停顿耗时太长。深层原因是由于比赛的激烈对抗程度明显增加 ,裁判员判罚的尺度更加严格 ,运动员控球能力参差不齐 ,导致犯规增多 ,球出界增多 ,受伤换人增多 ;2 )足球比赛密度能体现运动员比赛的体力活动特点。比赛密度、每场停顿次数、平均每min停顿次数、每次停顿消耗时间指标 ,具有运动强度、练习次数、间歇次数、间歇时间等信息含量。同时 ,它在理论上证实了足球运动员间歇变速跑是足球比赛的重要特征 ,这要求我们在足球体能训练中尽量采用间歇变速跑的方式 ,而不是 12min跑 ,这对我国足球训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世界足球大赛纯比赛时间差距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国内外83场足球比赛的现场统计,对纯比赛时间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两次中国联赛纯时间比世界大赛分别少了11.37%和23.51%。中国联赛纯时间少的原因是停顿次数过多、停顿时间过长。深层次原因在于裁判员的判罚水平较低、运动员对球的控制能力较低。中国裁判员、运动员、教练员在规则精神、足球规律的理解和执行上与国外有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4.
足球比赛中运动员体能特征的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剖析比赛时场上的活动情况,统计了比赛中因球出界、犯规等原因中断比赛的次数和时间、持续比赛的时间等参数,分析目前我国足球运动员比赛中的活动能力,寻找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的体能特征,为训练提供参考依据,使训练更好为比赛服务。  相似文献   

5.
从比赛中心率和跑动特点看我国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状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活动实际上是一种长时间无规律的包含高、中、低三种强度的间歇运动。鉴此,只有在提高有氧耐力的基础上,通过间歇训练发展运动员的无氧能力,特别是无氧非乳酸能力,才会更有效地改善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体能状况。正确运用间歇训练法的关键是控制好练习的时间和间歇时间两个要素。以最大能力完成5~30秒练习,间歇0.5~5分钟,有助于无氧非乳酸能力提高;以次最大能力完成30~90秒练习,间歇30~90秒,有助于提高无氧乳酸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足球训练中,技术训练与正式比赛中使用的技术出现脱节的情况普遍存在,该文对足球比赛过程中影响球员速度的原因、球员的足球意识、影响球员比赛训练效果的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并探索了在比赛状态下的足球训练方式,以提升球员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方法讨论不同间歇时间小场地比赛法对U17校园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影响,通过德尔菲法选取与U17校园足球运动员高度相关的9项测试指标,得出:恒定和递减间歇时间小场地比赛训练方法对于提升U17校园足球男子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和耐力素质效果均较为显著,P值均小于0.05,其中小场地比赛结合递减间歇时间训练法在提升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方面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足球训练中教学比赛是不可缺少方法之一。足球训练中常常也把教学比赛作为提高队员技战术实战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德国青少年足球训练中,有一句熟话,叫作"随意比赛",意思也就是通过比赛来体验足球训练中的实战能力。常常会安排一些教学比赛,让队员在比赛中尽可能体验和享受足球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从而提高队员足球技术、战术、以及身体对抗的能力。同时,教学比赛能调动队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练习效率,完善技、战术运用能力,培养团体协作和集体精神。  相似文献   

9.
我国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比赛负荷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和观察统计等方法对1996 年全国女子足球锦标赛决赛和全国奥林匹克青年足球锦标赛决赛进行了调查和统计。笔者着重对女子足球运动员比赛时间负荷特征和体能活动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在持续比赛时间短,强度大的女子足球比赛中,磷酸元供能系统在供能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我国女子足球运动员比赛中快跑和冲刺距离和次数均偏低,因此在体能训练中应加强跑动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
吴叶海 《浙江体育科学》2004,26(4):18-21,24
通过实验、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间歇训练法运用于中长跑训练中的个体运动员所承受练习的重复次数与组数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相同分段距离和不同分段距离具有个体所承受练习的重复次数与组数指标;个体所承受练习的重复次数与组数指标存在着差异性,个体所承受练习的重复次数与组数指标的获得,为运用间歇训练法,并产生最佳训练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不断深化和大众体育发展,体育游戏这一健身效果好、趣味性强、易于开展的项目,越来越受到重视,被广泛运用于体育实践。而现代的排球正朝着“娱乐排球”“快乐排球”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学生荻得自主、快乐的情绪,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加强了排球教学中对体育游戏的认识,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了对排球教学、组织和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邓文才 《体育学刊》2004,11(5):111-113
电脑游戏虽然是近期出现的新生事物,然而却使许多青少年着迷;体育游戏虽有悠久的历史,可当前部分体育教学内容,由于缺乏游戏性,造成了学生厌学的现象。体育教学改革可借鉴电脑游戏的某些特点,加强体育教学游戏性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体育赛事品牌的法律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事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它是赛事外在的形象标识.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体育赛事品牌知名度的提高,针对各种赛事品牌的侵权行为开始出现并有扩大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赛事的健康发展.文章全面阐述了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品牌法律保护的现状,对体育赛事品牌侵权行为进行了分析,从构建完善的体育合同法律体系、加强体育赛事转播机构的法律约束力、完善反埋伏营销法律体系、维护明星运动员的权益等方面提出了对体育赛事品牌进行必要法律保护的措施,研究目的在于促进体育赛事品牌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生活与习惯,网络游戏热潮的掀起引发了游戏界设计以武侠文化为题材的游戏产品的热潮,因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风格特征已然成为中国原创游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网络武侠游戏带动大家走进具有各种魅力的武侠游戏世界,体验自己的另一种生活,谱写自己的故事。本文主要是从多种角度解读以武侠文化为题材的网络武侠游戏所具备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节奏谋略在现代排球比赛中的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子建  李杰 《体育学刊》2002,9(4):116-117
高水平的排球比赛不仅是运动员综合实力的对抗,更是教练员谋略巧妙运用的较量。在当今参赛球队实力水平日趋均衡的情况下,正确运用节奏谋略,利用节奏制胜将成为现代排球竞赛的主导趋向。  相似文献   

16.
散打运动踢、打、摔的基本技术及组合,属于"操作性"动作技术,其动作必须符合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运动学原理、相生相克的技击原理以及竞赛规则的要求。怎样通过对运动员技术、战术、体能、智能、心理品质的培养并在比赛时临场运用,是本文探讨散打博弈逻辑思维的主旨,以供广大散打运动参与者训练和比赛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嘎拉哈游戏是流传于东北民间的传统游戏,蕴含着浓厚的东北民族文化,但其目前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桌游游戏的兴起为嘎拉哈游戏拓宽了展示、教习与传承的渠道,为嘎拉哈游戏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机遇。嘎拉哈游戏可视为古老的桌游游戏,我们要重视桌游游戏对嘎拉哈游戏传承的积极作用,恰当应用桌游方式促进嘎拉哈游戏在现代的保护性传承。  相似文献   

18.
心境是排球运动员的一项重要心理指标。采用BFS心境量表作为测试工具,运用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中国女排运动员的赛前与赛中心境状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赛前与赛中女排运动员在愤怒性和抑郁性2层面上程度趋于一致;在活跃性、愉悦性、思虑性和激动性4维度平均得分上,赛中均高于赛前,程度有所加深;在平静性维度平均得分上,赛中低于赛前,程度有所减弱;在无活力性平均得分上,赛中低于赛前,程度有所加深。  相似文献   

19.
广州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的办赛理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南生  熊畅 《体育学刊》2007,14(2):29-32
办赛理念是办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基本思想,明确办赛理念,对于厘清办赛思路、指导办赛目标、明确办赛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对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进行思考,先分析了确立2010年广州亚运会办赛理念的基本依据、办赛理念的基本思路,然后提出了亚运会办赛理念的基本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