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各级教学研究室试行工作条例》自1984年颁发以来,特别是从1990年春全省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之后,我省部分教研室为改进和加强教研室的教学业务管理工作,相继成立了教学业务管理组(以下简称“教管组”)。迄今为止,全省已有近50%的市、县(市)教研室成立了教管组。还有不少市,县(市)教研室正在酝酿成立。各级教研室的教管组在加强教学业务管理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各级  相似文献   

2.
正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的现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一个重要的章节.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在教学时必须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意义,特别强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是:先求出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再找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即每一个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公共部分.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得知,比较直观地找出几个解集的公共部分的数学工具就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告诉或传递给学生静态的数学知识,而应尽可能地使学生获得怎样探求新知识的智力、智慧价值.义务教育第三学段中方程(组)的教学价值常常被解读为解题程序化训练的"表象价值",而隐藏在"表象价值"背后的"智慧价值"常常被忽视.数学教师应把握好方程(组)教学的价值取向,让方程(组)的教学过程变成增长学生智慧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思维始于问题 ,创造力寓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设计问题组 ,进行问题组教学 ,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那么 ,在化学教学中 ,如何创设问题组呢 ?一、问题组中的问题要质量高 ,切忌填空式有的教师认为 ,创设问题情境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教材内容以填空的方式编成习题 ,再让学生答完这些题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例如 ,学习硫酸的性质时 ,有的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 :浓硫酸是一种  色  的液体 ,H2 SO4 的质量分数为 98.3 %的浓硫酸的沸点是  、  挥发 (填难或易 ) ,密度比水   (填大或小 )。浓硫酸溶于水时  大…  相似文献   

5.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代数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难点之一。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解方程(组)的问题。它是教学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学生对应用题存在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有少数学生遇到此类题根本不敢动手,有的勉强列出方程(组),却又很不直观。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敢于面对问题,勇敢地去解决问题呢?我首先鼓励学生树立必胜的信心,世界上怕只怕“认真”二字,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在教学实践中,我严格要求每个学生掌握好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6.
所谓题组,就是将知识之间联系密切、题目形式相似、解题思维方法相近、解法基本相同或有联系的题目串联在一起构成一组题。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和实效性,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纠正学生解题中易犯错误、查漏补缺、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形成知识网络、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一、易于学生参与,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出现在学习新数学概念和新数学关系(包括公式、公理、定理、法则等)(新数学概念和数学关系以下简称新概念和新关系)之前的题组,它的“基”是旧数学概念和旧数学关系(以下简…  相似文献   

7.
分组教学、分组训练,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做法。那么,当前小学语文“组”的教学现状如何呢?笔者带着这一问题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分析,我的感受是:小学语文“组”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突出的问题是组的教学核心一重点训练项目没有得到实际的落实,还是用数据来说明问题。调查内容及方式:查看第九册(六年制小语教材,下同)第二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教师的备课。情况统计: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学数学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的普遍存在,笔者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总结提炼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题组教学.文章就题组教学的步骤与题组编拟的策略进行了论述.重点研究了如何实施"题组教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角色互换式互动教学在组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实习课成绩及优秀率总体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要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角色互换式互动教学应用于组织学与胚胎学实习课教学中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二元一次方程组,作为初中代数的重点内容之一,不仅因为它是“学习线性方程组和二元二次方程组的基础,可以进一步解决一次函数、解析几何中的问题以及科技、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人教版《代数》第一册(下)教师教学用书p2语),更因为通过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代数中把“未知”转化为“已知”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次方程组     
按照现行普通中学教学教学大纲(修订草案,1956年版)的规定,初中代数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之后按下去就学习“一次方程组”。大纲对这部分的内容,作了如下的安排: 一个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情况。方程组。方程组的三种情形:(1)只有一组解的;(2)无解的;(3)有无穷组解的。数字系数和字母系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数字系数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列出方程组来解应用题。作下列数字系数的方程的图家: y=ax b, ax by c=0.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本文准备就这一章的教材内容,安排体系,以及教学中的若干问题,作初步探讨,供进行本章教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涛 《青海教育》2020,(4):46-46
课程教学范畴主要研究课程教学过程的构成因素、形成结构、组织机制、价值取向及其实施方法论。课程教学范畴的科学化是建构科学教学过程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力图建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体系中不等式(组)难点课程教学范畴形成机制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一、不组班教学是对传统组班教学的一种改革传统组班教学(即班级授课制)在17世纪由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并奠定了其理论基础。至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对之进行深化并形成了在当今仍有深远影响的传统教育派,其基本特征是以教师、教材、课堂教学为中心(简称三中心),组班教学是其教学组织形式。随着历史的发展,组班教学逐渐暴露出固有的缺陷,已不能顺应时代的需求。1995年国家教委批准广播电视大学开展“注册视听生”试点时指出,“注册视听生”实行学分制,不以固定教学班建制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选择学习时间和部分选修…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南宁市优秀青年教师课堂展示活动中,笔者上了一节公开课。之所以选《逻辑联结词》(第二课时)作为上课内容,一是因为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容易暴露其思维过程,利于在课堂上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从而进行对话与反思教学;二是因为自己是第一次上这种富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容易引起大家的争鸣。而用题组教学的方式是改善探究与对话式教学中教师对课堂调控效果所进行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5.
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1)认识并掌握形状工具组工具的模式、绘图工具类型及其选项栏的使用方法.(2)掌握绘图的基本程序与颜色填充程序及参数设置方法.(3)掌握绘图工具的组合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考考点分析"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初中数学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同时也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纵观近年广西中考数学试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集表示方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的存在性问题的探讨.此外,一元一  相似文献   

17.
现代的教育理论确定了“二主一线”的教学思想,如何在教学中贯彻“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让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技能、优化思维品质,是广大教师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以往的“题海战术”费时费力,效果欠佳,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利少弊多。几年来,本人有意识地以各类题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完善知识技能起到了一定作用。 一、通过“孪生”题组明察秋毫,使学生的思维善“辨” 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学生因常抓不住问题的本质,而在方法上机械照搬,以致时常出错。鉴于此,本人设置了一些貌合神离的“孪生”题组,以增加学生思维的辨别能力。 例1:(1)果园里有200棵桃  相似文献   

18.
按知识的内在联系编拟题组进行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并形成完善系统的技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保证思维的连续性和相对完整性。如何根据教材内容,从教学目标出发,遵循儿童认识规律,进行编拟题组教学,下面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所谓题组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某一方面的目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有效地选用一组数学问题组织教学,并且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除了解决单个的数学问题外,通过几个问题的前后联系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的变化,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20.
题组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新知建构,有利于学生通过对系列问题的解决促进思维能力发展。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已有认知基础、所要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精心设计题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