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受民族传统文化及民族审美心理的制约,悲剧意识的贫乏导致我国传统悲剧艺术发育的贫弱。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文学创作悲剧意识普遍觉醒并逐渐拓展、深化。曹禺前期戏剧创作以其深刻、强烈的悲剧意识表现出异于传统的审美意识,显示着对传统悲剧艺术审美理想的反拨。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作品中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形成她悲剧创作色彩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经历的变故、感情的受挫。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在其作品中具体体现在:对婚姻、对扭曲的人性、对变态心理、对命运的不可抗拒、对"人性恶"等方面的描写。  相似文献   

3.
哈代的小说表现出一种人生无常的命运观念,他对社会下层民众怀着深沉的爱,关注着他们的命运,把他们的生活作为作品中主要反映的对象.在新的工业文明取代旧的农业文明的过程中,旧的和谐被打破了,小人物在这种大背景下大都由于难以适应新的环境而陷入困境中.种种因素,让作家陷入了困惑与痛苦的思索里,产生了浓重的悲剧意识,弥漫在作品中.  相似文献   

4.
曹帅 《职大学报》2009,(2):11-14
创作悲剧,是20世纪80年代女性作家心理能量的释放,是她们内心精神的裸露,是她们心灵的独白.但这些作品的情感基调却并不是灰色的、消极的,而是积极、健康而又满载着女性作家们的种种理想与希望的.  相似文献   

5.
悲剧是西方思想文化优秀成果之一,被认为是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它表现出了人们对自身价值尊严积极探求的精神.竞技体育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悲剧意识的关怀下逐步成长,悲剧意识对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虽然竞技体育的竞技手段日益先进,竞技水平也今非昔比,但竞技运动体现出的基本精神丝毫没变,仍然表现出人类对最原始、最本质的力量与价值,存在方式与生命尊严的追求.悲剧意识使得竞技体育具有了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稼轩词中生命体验式的创作方式揭示了词人浓郁的悲剧意识。悲剧意识在中国文化中主要体现为“柔”。辛词中的悲剧意识体现了这种柔性的力量。它在更深层次上是来源于作者对边缘式的“归正人”的生存处境的体悟与感受 ,正是在这种以“宦游”为主要形式出现的边缘处境中作者揭示出了生存的悲剧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悲剧意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个体与群体的审美文化自觉,师陀的小说创作也显示了他的这种美学追求和文化建筑。可以说,死亡的悲剧是师陀小说悲剧意识的最终指向,他以不同形式的死亡来向我们展示悲剧的终极状态,而其作品中许多人物的死亡都体现出了滑稽与荒谬性,将我们引向生命的纵深与终极的否定。本文试图通过对师陀小说死亡悲剧意识的分析探讨来进一步认识其小说的深层意蕴和内涵,体味师陀对生命的终极思索。  相似文献   

8.
玛蒂尔德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塑造的众多悲剧人物中的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形象。她不满现实的不公,奋力反抗,用自己的言行向社会展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最终成为社会的牺牲品。文章从玛蒂尔德的悲剧中叩问命运、质疑命运。  相似文献   

9.
透过沈从文、汪曾祺师徒创作表象,可以看到其深沉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通过人性美母题从审美方面表现出来,并且在乡土特色的梦境中和悲剧的现实相互映衬,又在难能可贵的自觉意识中呈现不同的光彩.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用犀利的笔触创造出一个荒凉独特的小说世界,这一切与她的人生悲剧意识密不可分。幼年失落于家庭,又被家族裹挟着失落于时代,动荡的社会现实最终成全了她,这一切使她形成独特的“失落者”心态,失落感成为她最基本的心理状态,由此连缀出她的人生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1.
祭文本该由他人写,挽歌本该由他人唱,但是陶渊明却破天荒自祭自挽.悲叹"箪瓢屡謦,絺綌冬陈"的贫困,回忆童年"合欢谷汲,行歌负薪"的欢快,留恋"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的乐趣,表达"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的遗憾,抒发"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坦然.这种自祭自挽是高人对生命的大彻大悟,足以感染后人.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不像屈原有很执著的政治理想和高涨的政治热情,他是一位追求自然的很随意的诗人,其诗文<闲情赋>是情感最热烈、最富有想象、最美的爱情辞赋之一,是其留下的144篇诗文中,惟一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文.诗文表达了自己对异性狂热的追求和不被接受的忐忑.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与前后妻共生养了五个儿子.在初为人父时,颇有希望儿子兴盛祖业光耀门楣的雄心,但十多年后,他平静坦然地接受了孩子们的平庸,令人感动的是最后遗嘱如古刹的暮鼓晨钟,敲出淡远绵长的祝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立足于作品从三个方面论述哈代小说中存在的悲剧意识:即社会悲剧、命运悲剧和生命悲剧;然后从作家入手对其悲剧意识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诗的语言既朴素又清丽,但往往带来的是高超的技巧效果,从而显示出了语言上的特有品质。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事实看,陶渊明政治哲学主要是以田园与政治为基本的经验内容而形成的。从田园与政治的本质关系看二者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性源于田园本性与人的本性的统一,从而形成陶渊明田园政治的政治哲学思想。田园政治是符合自然、田园、人性,根植于道德本体的政治。从田园政治的制度设计看,陶渊明注重政治制度的经验内容,如衣食为先、重视农业、没有赋税、社会和谐等,他对君主制和法律制度的看法也自成一格。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在其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鸟意象揭示丰富的思想内涵,鸟成为他一生心灵轨迹生动的反映和写照.研究陶渊明诗歌中鸟的意象,对于把握陶渊明诗歌创作轨迹的变化,进一步认陶渊明伟大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大半辈子以酒为友,只要有酒,"无夕不饮"。他以酒言志,以酒排忧,以酒取乐,在飘飘然的沉醉中创造出人类理想的桃花源。他好酒的社会原因是避祸与文人互相影响,个人原因是遗传与兴趣。  相似文献   

19.
关于陶渊明的文艺思想、美学思想,论者向以“平淡”、“自然”、“真率”作评,把“自娱”说视作其创作理想,从无异词。陶渊明对社会与政治并未忘怀,“平淡”不过是外在表层的“淡化”手段,而非追求的目的。其审美趋向的实质是外淡而内奇,这不仅体现在使用率极高的“奇”字上,而且也体现在他的田园、咏史、咏怀诸作中。这和他儒道兼综的思想、外和内刚的性格,以及“平淡”萎靡的玄言时代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