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方实力派与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实力派与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吴贤辉一导致南京国民党政权迅速覆灭的因素很多,其中,地方与中央的长期不协调、甚至对抗关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试图把南京政权的这种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置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的转型期里作上动态的考察,以探讨其迅速覆灭...  相似文献   

2.
明朝灭亡后,其残余势力在江南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就是弘光政权。它从福王朱由崧1644年5月即帝位于南京,到次年5月灭亡,整一年时间,可谓是个短命政权。其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当时客观的政治军事形势不允许弘光政权长期存在,是其速亡的外因。 弘光政权在江南建立的时候,国内存在着三种政治力量,即农民军、清朝和明朝残余势力。三者相比,清朝刚刚封建化,政治清明,军事力量强大,清朝统治者雄心勃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政治观是指大学生对基本的政治问题,即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的社会政治关系、政治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它是大学生观察和分析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的基本出发点。[1]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  相似文献   

4.
朱元璋与明初三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师──首都是一个政权的政治中心,也是一个政权存在与否的重要标志。朱元璋建明称帝之初,建都南京,设立北京(开封)、中京(凤阳),明朝初年出现了三都。朱元璋选择南京为都城是其以武装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军事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凤阳建立中都也是其在明朝建国之初所采取的重大政治措施;以开封为北京,只是为了北方对元作战而临时设立的指挥中心和补给基地。  相似文献   

5.
政治常识前言指出,要理解和把握政治的科学含义,必须着重弄清政治与经济、政治与阶级、政治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明确: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斗争,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那么,全书是如何论述这三对基本关系、如何阐明这三个基本观点的呢? 一、根源并服务于“经济”这一基础 政治常识全书所涉及的政治现象,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都是根源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为这一经济基础服务,都是为了维护一定阶级的根本的经济利益。 首先,一定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基本情况是由这个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状况决定的。也就是说,各阶级由于对生产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剧变,家族组织和国家政权合二为一的组织形式解体,宗法制度逐渐远离国家政权的结构和权力,沦为乡土社会各个家族都具备的社会形态。以宗族为单位聚居是乡土社会的主要结构形式,“中国古代的政治是家族本位的政治。”乡土社会的宗族制度,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一种特殊形态的人与人的关系。宗祠与族田从精神上、物质上起到了聚拢族众的作用,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7.
对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的调研与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生的政治观,是指大学生对基本的政治问题即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的社会政治关系以及政治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基本看法和态度。政治观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科学的无产阶级政治观是接受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前提。因此,从这一意义...  相似文献   

8.
政权稳定是政权系统在运行中呈现出的秩序性和持续性,它具有动态性、相关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政权稳定主要表现为国家主权安全、民众对政权系统高度认同、社会政治心理稳定以及国家权力结构合理有序。权威和秩序是政权稳定的两大要素。对"政权稳定"概念进行界定,是政权稳定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就曹魏政治上的派别,对曹魏政权的性质及其形成、演变情况,作些分析,以说明这种政治变化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关系、曹魏政权何以转移与西晋以后大族政治何以出现。下分三部分谈。一曹操时期政治上两大派别的出现在曹操底下的官吏中,有两个极为重要的集团存在:一为以汝颍人物为首的世族地主集团;  相似文献   

10.
伍星 《教书育人》2009,(7):88-89
大学生的政治观是指大学生对基本的政治问题,即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的社会政治关系、政治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它是大学生观察和分析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中间的相当一部分人不仅可能成为各条战线的建设骨干,而且可能成为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骨干。  相似文献   

11.
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组织机构急速增加,但组织趋于涣散;党员人数迅速膨胀,但党员对党更加淡漠;党部经费大都来自政府拨款,经费不足,许多活动难以开展。在党政关系中,不仅实现不了党对政府的指导、监督,反而处于从属地位,影响到了国民党的执政能力。这种局面的出现,源于国民党中央地方党务设计的失策。但从根本上说,是国民党的主义、政纲、政策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相冲突,与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趋势相冲突,它没有广大的民众基础,只能依靠政权的力量推行其主张。  相似文献   

12.
政党执政和党政关系构成国家政治文明中至关重要的政治要素。实现政党执政文明,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党政关系。党政关系的实质就是执政党如何领导并掌握国家政权,实现执政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有效领导和治理。  相似文献   

13.
据《禹贡》所载,昭通在夏、商时期属梁州,位列五服之中的荒服区域。由于《禹贡》成书年代和记载内容受到诸多质疑,昭通政区的源头也一度失去了令人信服的文献基础;但现代考古证据却表明,最迟在商代,包括昭通在内的诸多西南方国、部落境域,因为与中原王朝发生了多方面的联系,故而进入了中原学者的视野。研究昭通政区的起源,《禹贡》所述先秦时代的华夏、四夷格局以及九州、五服制度等方面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仍旧难以代替,并不能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加坡政党体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一党体制和一党为主的体制还是有区别的,尽管在统治方式上两者之间有交叉,即有时一党体制提供的社会自由度并不小于一党为主的体制,但总的来说,一党体制要专制于一党为主的体制。从体制形式上来看,前者只有一个政党存在,后者还有一些小党并存。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的制度化水平是很高的,这表现在其适应性、自主性和凝聚力方面。其适应性一是表现在它在现代化进程中同化了不同的利益集团;二是其一党为主的政党体制有一定的民主性。其自主性一是表现在执政党在社会经济多元化的情况下没有受到体制外各种利益集团的牵制;二是党内无派。凝聚力主要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改造使其意识形态能够与时俱进地凝聚人心。新加坡之所以还没有发生政党体制或政治体制的转型,与它的体制的制度化水平较高有很大关系,其体制对环境的变化有更大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曹魏时期三级行政体制似仍在发展之中,州作为高层政区似并不完整,中央仍对郡国实行直接控制,而且民政重心仍在郡国。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党-国"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党-国"理论由"立党救国"、"以党建国"和"以党治国"等三个历史和逻辑紧密相联的部分组成."立党救国"表明中国近代的政党首先是民族危机的产物."以党建国"反映出孙中山学外国、建我党,以我党、建我国,先党后国,党国同构的的政治思维."以党治国"无论在理论说明还是在制度设计上,尽管总有些改变,但在"革命"时期,革命党独占政权,党员独有或先有政治权利的本质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7.
时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法以"传统讲授""网络+课堂""大班授课,小班讨论"三大模式最为典型,此三者虽各具特色,但其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痛点问题,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旷课问题严重,课堂参与度不高,实时控制大课堂教学管理难。鉴于此,在新时代里必须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关键领导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法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光辉历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党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革命、建设、改革三大范式。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三大范式,大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作用,对于坚定党的领导、保持党的先进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价值理念上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是高度一致的,而且与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态环境之间早已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关系.特别是它所特有的政治功能,对于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南京国民党政权从建立到在大陆的崩溃,仅存续22年.它在大陆的短命是历史的必然.严重的吏治腐败是一切腐败之源,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政权的基础,败坏了国民党的党风、政风,使国民党政权丧失民心.吏治腐败是南京国民党政权迅速败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