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借喻、借代都是传统辞格,但是关于这两个辞格的区别问题,语言学仍存在着争论。简要回顾这些争论情况,并就吴德升把“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判为借代的观点,进行反驳,认为它只能是借喻。  相似文献   

2.
3.
借代和借喻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格,但由于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即本体事物不出现,借用另一事物来代替本体事物,于是人们便容易将两者混淆。本文通过对借代和借喻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它们的区别所在,以达到正确认识、区分两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借喻和借代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格,但因为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的辞格,因而容易混淆。本文通过对借代和借喻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它们的区别所在,以达到正确认识、区分两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借代和借喻     
给事物换一个名称,即不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而用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的名称去代替,这就是借代。  相似文献   

6.
横跨两个世纪的借喻与借代的异同之争,掩盖着三个深刻的理论问题:一是比喻的相似性与借代的相关性是事物本身的客观属性,而非语言的属性,体现在思维中,则是一个求“真”的认识论或认知心理学问题,而非语言学问题;二是修辞学的研究客体≠研究对象,二者应有明确的区分;三是修辞内外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辞格层次的复杂性,故应对修辞规律(广义辞格)、方法技巧(对辞格的能动把握)进行清理整顿,以建立有序的类聚系统。  相似文献   

7.
借喻与借代的逻辑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喻与借代是两种易为混淆的辞格,二形式上相似,都是借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但其本质是不同的.可以从逻辑的角度出发,抓住借喻与借代的逻辑特征,刻画出逻辑形式来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8.
借代和借喻是两种修辞手法,二者有相似点,都是本体不出现,所以极易混淆。要准确区分,必须从二者的本质入手。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不能明确区分借喻和借代这两种修辞格。下面,我用代数中的集合概念来明辨二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借代和借喻是汉语修辞格中两种常见的辞格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因二者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 ,教学中都把二者作为首先要讲的辞格。这两种大家熟悉的辞格 ,其区别也是很明显的。比喻是用于和表达对象本质不同却有相似性的其他事物述说表达对象 ,使表达易于理解的一种修辞格 ,俗称“打比方”。借代是借用与表达对象相关的其他事物代称表达对象 ,使话语具体鲜明地突出表达对象的特点的一种修辞格。在语言实践中辨认二者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比喻中的借喻和借代有时不易分辨 ,如鲁迅小说《故乡》中关于杨二嫂的描写“圆规”,就是使用了借喻…  相似文献   

11.
比喻和转喻是传统的修辞手段,也是人们重要的认知方式。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存在于比喻和转喻系统中完美的结构对称性,包含有明喻式转喻、暗喻式转喻、借喻式转喻和象征性转喻等,让我们对比喻和转喻的机构对称性有了新的理解视角。  相似文献   

12.
黄林慧 《海外英语》2014,(21):231-232
Both metonymy and metaphor are very important in our cognitive activities, but there are some distinctions and common grounds between them. This paper mainly deals with in what way they distinct in some aspects, while how they are related to each other in other aspects.  相似文献   

13.
Both metonymy and metaphor are very important in our cognitive activities, but there are some distinctions and com?mon grounds between them. This paper mainly deals with in what way they distinct in so...  相似文献   

14.
隐喻和转喻思维对低调陈述话语的理解和生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低调陈述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所具有的隐喻和转喻能力。交际受信息、经济、认知突显和社会需要等原则制约,说话人或是运用来源域里的知识结构来彰显目标域里的知识结构——即用隐喻;或是选择突显、易感知的部分代替整体或整体的其它部分以及用具有完形感知的整体代表所要传递的信息——即用转喻进行交际,因而产生低调陈述意义。低调陈述含意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动激活而非有意识的推导。  相似文献   

15.
隐喻和转喻是两种有效的思维方式,是经验概念范畴化的认知手段。隐喻通过选取或构建词义间的相似性,实现源域到目标域的系统映射,使词汇在原义的基础上衍生出新义;转喻通过邻近性原理激活同一认知域中的凸显概念作为认知参照点,以连锁或辐射的形式达成对新生意义的认识。可见,词义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其内在组织规律受隐转喻理据的支配,因此,词汇教学的根本是要培养学生的隐喻性思维能力和联想推理能力,从而构建词汇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修辞现象,更是认知思维方式。隐喻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的认知活动。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过程。隐喻和转喻理论为词义演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隐喻和转喻两种认知机制在英语饮食词语的语义延伸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电视公益广告是一种新型的多模态话语,由文字、音乐、图像和色彩等多种模态互相协作编码而形成。本文以多模态转喻和隐喻理论为框架,从人类认知的角度,结合公益广告的语类特点和情感取向,尝试分析央视2014春晚公益广告《筷子篇》中的隐、转喻现象,并对其进行深入解读,旨在揭示此类语篇中多模态转喻和隐喻的内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模式是不相同的。隐喻的认知基础在于相似。这种相似性在人与宇宙万物之间建立起关联域,形成两个相互关联认知模型,即“始发模型”和“目的模型”。隐喻中的始发模型对说话者或听话者来说要比目的模型更为熟悉。在两种模型发生关联和互动反应时,通常是更为熟悉的事物的特点和结构被映射到相对陌生的事物上,因此,隐喻是在不同的认知模型之间进行的映射,转喻是在同一认知模型中进行的映射。在同一认知模型中,目的模型蕴含在始发模型之中。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人类语言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在对隐喻和转喻的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隐喻和转喻认知思维模式对汉语"手"和英语"hand"做语料对比分析,分析了"手"的词义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义项拓展,分析了其多个义项产生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从而也有力地证明了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0.
程成  翟宏远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26(3):126-128,F0003
“隐喻”“转喻”理论早已存在,雅各布森将它发展并用于文学领域。随着现代广告业的发展,隐喻、转喻被大量应用于电视广告创意中,探索在广告创意中运用隐喻转喻的方法,从而为广告制作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