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业余爱好结正果●柴全喜我1990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北省藁城市职教中心(原农技中学)担任果树专业的教学工作,由于工作比较努力,也取得了些许成绩,于1992年10月被提拔为教导处副主任,1993年被选拔为藁城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4年获市科技贡...  相似文献   

2.
随着知识生产机制的转型,面对日益复杂的问题世界,如何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跨学科机制创新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共同战略议题。研究基于卡内基梅隆大学“智能+”的案例考察,分析了美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跨学科创新举措和特征逻辑。总体来看,问题导向的项目驱动和灵活多元的学位设置构成了美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跨学科机制创新的突出特征。在此背景下,卡内基梅隆大学充分发挥自身的智能教育优势,形成了三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智能+”跨学科机制创新路径:一是以校内院系间深度协作为突出特征的专业融通机制;二是以加强不同学段间关联为突出特征的学段贯通机制;三是以跨机构多元协同参与为突出特征的校际联动机制。基于美国的案例经验和启示,研究认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跨学科机制构建应促进面向“问题”与“学生”需求的多元化学位项目设置创新;贯通校内与校外、不同学段之间的协同参与和合作;深化跨越“国别”与“区域”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  相似文献   

3.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我国历史上曾借鉴苏联补充教育经验,建立校外青少年宫系统,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未能得到较好的延续。而俄罗斯在苏联的基础上,通过设立校外专门机构,构建了多层次的拔尖创新人才教育体系,具体包括普及层次的一般性补充教育机构,多领域层次的“天狼星”教育中心以及特定领域层次的“量子智慧家”儿童科技园。这些专门机构覆盖更多地区和偏远农村;实行“标准选拔+先学习后识别”模式;有明确领域并关注高尖端战略方向;注重人才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若通过建立校外专门机构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一方面能够带来扩大基数、促进发展和整合资源等利好,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负面的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4.
“拔尖创新人才”主题研究起始于2002年,至2010年形成研究热潮.已有研究针对“拔尖创新人才”进行概念辨析,介绍不同高校、学科的培养实践,探讨不同教学方法的适切性与可行性,开展国内外经验对比.鉴于现状,建议进一步厘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钱学森之问”的应有之意,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投入,规避“拔尖创新人才”专属高等教育现象,避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乱象丛生”,寻求有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中,抢抓机遇,广开渠道引进拔尖人才;营造良好环境,培育优秀人才;加强体制改革,探索人才队伍建设新模式等做法.  相似文献   

6.
蔡昌卓,1962年8月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现任广西师范大学国际化教育学院院长、国际交流处处长和港澳台办公室主任。先后主持4项国家级和3项省级研究课题,发表论30余篇,出版各类作30部,计65万册,2100多万字。先后荣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广西第七、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被评为广西师范大学首届十佳青年和拔尖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曾获得广西优秀教师、广西人民政府颁发的劳动荣誉勋章、广西人民政府劳动勋章和美国肯塔基州州长颁发的“KENTUCKY COLONEL”荣誉称号。[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天津教育》2009,(6):13-13
学有余力的北京市优秀高中生可以通过“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在课改模块中选择“翱翔计划选修课”,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还可以选修大学课程冲抵高中学分。今年5月,北京市2009年“翱翔计划”启动,标志着北京市正式将“天才教育”纳入教学体系。2008年3月,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推出首个拔尖人才培养项目——“翱翔计划”。该计划采用“学校推荐+初步筛选+专家面试+组织认定”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学生。  相似文献   

8.
《高等理科教育》2021,(1):F0002-F0002
2009年,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兰州大学成为实施该项计划的19所高校之一。学校在总结多年来举办“基地班”“隆基班”等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所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于2010年8月成立了兰州大学萃英学院,负责实施“拔尖计划”。  相似文献   

9.
方希档案 方希,大学本科学历, 1980年参加教育工作, 1992年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 1999年被评为湖南省特级教师。   方老师先后获区“优秀辅导员”、“优秀教师”、“巾帼建功立业优胜个人”、“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拔尖人才”,市“优秀青年教师”,市“优秀教师”、“十大先进青年知识分子”等称号;获区“课堂教学新苗奖”、“课堂教学园丁奖”,市“小学教师普通话比赛”一等奖、“小学语文电教课”一等奖、“青年教师赛课”一等奖、“小学语文新教材示范课”一等奖,省“首届小学语文教改成果观摩课”一等奖、“九年义务教材新课文教…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如何培养科创教育人才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构建了基于实践创新的“四创五步”普通高中科创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在广州市培英中学师生长期实践探索基础上凝练形成的,主要包括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培养方式和培养路径三个阶段。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五步”教学法、“四创”培养路径、“七种”创新方法、“六让”实施策略的科创教育机制,能够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实践创新思维能力,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需要,黑龙江大学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该项目为俄语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提供了专项路径,打造了全新的学习和发展平台。在这一培养计划框架下,黑龙江大学俄语专业根据自身办学特色,组织开展了俄语专业拔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文章跟踪研究该项目的实施情况,在肯定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反思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本硕连读+跨学科+研究型教学”的培养模式,以优化拔尖人才培养方案,为我国外语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提供参照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阅读》2005,(4):7-12
2005年高考政治考纲同2004年考纲相比,没有作大的调整,基本维持原状。考点有少量的变化。变化体现在新增与调整两方面,其中新增的经济常识知识点有“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等。哲学常识知识点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评钟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惺诗论的贡献在于“引古人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探索了继承与借鉴的关系;讲究机锋,把乱世的诗论引向了神宗;辨析灵心与深厚,纠正了七子与公安的偏颇,钟惺的诗作虽然反映现实的作品不多,但我们从中还是可以看出时代的阴影和人民的苦难。  相似文献   

14.
教研明星     
俞国平 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浙江乐清育英学校小部主任。2000年、2003年先后被评为“省教坛新秀”“省青年科研标兵”“市优秀青年专业拔尖人才”。他长期从事小学语文实践及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为了能够在北京市“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试点工作中贡献我们的力量,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发挥我校在北京市基础教育领域的示范、辐射作用,首师大附中成立“高中创新教育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该班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笔者通过对内蒙古拔尖科技人才行业、专业、职称、学历、性别和年龄地域结构现状的研究,找出了内蒙古拔尖科技人才地域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拔尖科技人才数量少,优势产业缺乏拔尖科技人才,拔尖科技人才学历低、女性少、年龄老化;提出了解决办法:加快优势产业和企业拔尖科技人才培养和选拔工作,努力培养中青年拔尖科技人才,加强基础教育拔尖教师队伍建设和拔尖科技人才培训工作,重视选拔女性拔尖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7.
拔尖学生和学校拔尖鹰潭师范河奇每所学校总有些拔尖学生,或学习尖子,或文体尖子,或在其他竞赛中夺冠得奖的知名学生。如今.检查频繁,有的学校都在这些学生身上投下“赌注”.文艺、体操、“三笔字”、口语评比乃至学校评优,全靠这些学生去争分夺旗,艺术团、体育队...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整齐划一,并迫使理解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要达到同一目标。但在具体实施中常常却是只“看见”那些“拔尖生”和“中等生”,而“看不见”那些所谓的“差生”。于是,学困生的挫折感日甚、差距越大,在实际操作中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某人达到目标的期望值很高,工作中就会干劲十足;  相似文献   

19.
为祖国干点实实在在的事情———第七次“中国现代化与中国留学生座谈会”侧记贺雪鸿为探讨留日学人如何在新时期下为祖国做贡献,中国驻日使馆教育处于1997年3月30日举办了第七次“中国现代化与中国留学生”座谈会,来自日本各地的留日学子代表二十多人及有关人士...  相似文献   

20.
能不能有效地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成为了国家科技实力的最大方差解释变量,也成了国家竞争力(包括制度优势)比拼的重要着力点和指标。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绝不仅仅是局部的、技术性的事情,而是一场涉及理念、制度、方法、技术、资源等要素的系统性改革。首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警惕“形式训练”老路,不能将拔尖创新能力的识别、筛选和训练作为重点。其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不是筛选出一小部分学生予以单独培养,而是应面向绝大部分学生,改变整体教育模式,营造有利于各类学生“冒出来”的多样化评价制度。最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优先任务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将研究生阶段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进而带动整个人才培养链的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