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继文 《班主任》2001,(8):45-46
几十年来,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到处探寻她的踪迹,至今不舍。她就是我的小学老师。  相似文献   

2.
张松涧 《河北教育》2007,(12):47-47
这是一页迟交的答卷;这是一幅刻有岁月烙痕的画图;这是一段难忘的回忆。 今天下午,我刚走进办公室,手机振铃响了起来,一看是一个陌生号码。本欲挂机。不知怎的,却突然生出一种灵觉。开机一接,电话里第一句话,告知我的就是一别40年,一直挂记在心、熟悉而亲切的名字——何九玉——我的小学老师。  相似文献   

3.
在负笈苦读的寒窗岁月,是否有这样的一位或几位老师,他们可亲、可敬,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为你的前行点起一盏路灯,照亮曾经混沌青涩的时光,成为一生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怀着饶有兴味的心情,为您精心搜集和整理了几位名人与老师的真实故事,以期唤起我们共同的温馨记忆,让尊师重教的传统绽放出永不褪色的光彩。  相似文献   

4.
刘成军 《班主任》2008,(8):75-76
人常说:“年轻人喜欢展望未来,老年人则爱回顾过去。”这句话似乎不无道理。因为过了知天命之年的我,也开始喜欢回忆过去,总想将自己所经历的事细细捋过。结果发现,最使我留恋的是学校生活,闪现最多的面孔,则是一个个教过我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  相似文献   

5.
王飙 《中国教师》2006,(9):28-30
韶山冲的山水养育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毛泽东的启蒙教育就从这里开始。小的时候,由于母亲文七妹体弱多病,毛泽东从两岁的时候便开始寄养在湘乡外婆的家里,因为外婆天天忙于家务,便让表兄文运昌和文南松在上学的时候带他到二舅父文正莹的私塾里玩耍。懵懵懂懂的毛泽东还以为自己也成了学生呢,虽然没有人问他,但他却能很安静地坐着听课、背书。舅父看他不哭不闹,还能把所学之书背上来几句,很是喜欢,便抽空教他一些古诗、教他写字,教他一些做人处世的行为标准和礼节。稍大一些,还给他讲历史上一些人成材成功的故事,当然,故事的中心无不是围绕他的…  相似文献   

6.
我为求学时能遇到一位好老师而感到欣慰。也许是因为自己当了15年小学教师的缘故吧,去年回老家过春节时,非常想见见我的启蒙老师———王自玉。于是,我特意去给他拜了年。王老师与我同村,所以自小就很熟识。王老师不是那种特别伟大而又学识渊博的人,他的一生极其平凡。王老师只上过完小(相当于现在的小学毕业吧),但他又做了小学教师。我刚上学那会儿,正好是他教我们班的课,他总是和蔼可亲的样子。王老师既教语文,又教数学,还教体育及其他课程。当时的教室远不像如今的教室这样宽敞、明亮,而是一间只能遮风挡雨的土坯房子。室…  相似文献   

7.
在我一生的学习生活中,最有趣最放松最快乐的时期应当说是在山东老家度过的。而在这仅有的三年小学低年级学习时段中,最难以忘怀的是我的启蒙老师,最难以割舍的是他留给我的丝丝缕缕的情愫。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自《寻春之路》一书。作者洪汛涛,当代儿童史学作家,为孩子们写作了大量小说、诗歌、童话等文艺作品,已结集出版近百种,不少作品在许多国家有译本,多次获国内外大奖。他的童话作品《神笔马良》,在国内外影响广泛,饮誉世界,被列为名著,主人公马良已成为中华民族儿童形象的典型代表。《我的启蒙老师》是作者对少儿时代生活的回忆。他从小就读了许多"写给儿童看的作品"、古代名著以及当代许多知名作家的作品,受到很好的文学熏陶。他把书当做自己"最好的启蒙老师"。文中还特别叙述了童年的他很爱听二祖父家那位老长工讲故事,爱看家乡戏班演的戏,以及跟姑姑、姐姐们学刻窗花、制作"香包"等往事。作者认为,正是民间故事、地方戏曲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制作……这些"民间文艺,给了我很大的教益。它是我的又一位很好的启蒙老师"。作者在记述童年往事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书和民间文艺这两位启蒙老师。因为"它们,无私地、慷慨地、热忱地,以它最甜美的乳汁,哺养我"。这既是一种感恩,也是对少儿时代生活的总结。这其实也回答了,作者为什么能够在文学道路上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格非 《中学教育》2007,(9):12-13
1971年9月,我们村庄像变戏法似地一夜之间变出了一所小学。一些略微识得几个字的农民于是也就一夜之间变成了我们的老师。这所学校开始时竟然是露天的,后来搬入一座破庙,用麦秸秆和泥巴糊了几排课桌。再后来新建的校舍落成,但课桌仍然是泥砌的。所不同的是,麦秸秆和泥巴糊成的桌面上刷了一层白石灰。我们一不小心就会将铅笔扎入桌面,时间一长,几乎每张课桌上都布满了一个个圆洞。到了春天,这些洞里住进了蜜蜂,当那些  相似文献   

10.
二叔闫烈是我的启蒙老师。我背着书包念书的时候,二叔就在生产队里的学校教书。说是学校,其实只有一孔窑洞,里面用土坯砌了两排"桌椅",紧挨黑板的一角,放着一张没上漆的白板桌子,那不足两平方米的空间就是二叔的"办公室",二叔就是从这里开始了他漫长的教学生涯。二叔性格憨厚,非常有耐心,从不跟我们发火。师生同处一室,我和伙伴们一有难处,便毫不犹豫地跑到二叔面前。二叔从不怕麻烦,总是满足我们  相似文献   

11.
那年我八岁:因为爸爸妈妈要到黑龙江的大山里搞试验,狠狠心,他们便将我送到乡下的舅舅家。  相似文献   

12.
正我的启蒙老师叫冉廷爵,是位民办教师,虽然他只是初小毕业,但却很会教育学生。小时候,我家穷,都7岁了,却还不能上学。  相似文献   

13.
14.
读一本好书犹如结交一位好朋友,读一种与自己专业对口的杂志犹如拜了一位受益终生的良师。我与《湖北教育》正是这种学子与良师的亲密关系。 31年前,风华正茂的我,刚脱下军装,当上村小教师。面对一双双童稚的面孔,我不知如何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不知如何引导他们到学海远航。上课时总是用军人的面孔和持枪的架式舞动教鞭,吓得二三十个孩童呆若木塑,对我敬而远之。教学几乎没有效果,学  相似文献   

15.
我最初认识的字,是“天、地、君、亲、师”。后来,我到了入学的年龄,父亲领着我去认老师,是一个男老师。父亲悄声告诉我:“老师是教学生认字、做人的。”偷眼看那位被称为老师的人,心里就一愣,老师原来这么帅气、这么年轻啊!铃声响了,跟着同学们如潮水般涌进了教室。第一次进校门,心里充满着好奇,同时,也免不了有些紧张。我们就用这种好奇而又紧张的目光盯着老师。  相似文献   

16.
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爸爸。爸爸爱读书,一有时间就会拿本书读得津津有味。爸爸不但自己读书还教我读书。 从我小时候起,爸爸就经常到书店给我买拼音图、认字图、古诗图等。买回来以后,用透明胶条把它们粘在墙壁上,然后一个字一个字教我读。读拼音图的时候,爸爸一边教我怎么读,一边教我怎么记住它。  相似文献   

17.
那年我八岁。因为爸爸妈妈要到大山里搞试验,狠狠心,他们便将我送到乡下的舅舅家。舅舅那里的乡下一点也不美,到处是破烂房子,山是光秃秃的山,水是浑浊浊的水。舅舅家的东面小河边,有几间土坯加大麻竹建成的小屋。土坯间的茅草稀稀落落探出头,墙角的青苔很青,很滑。夜里,我们就提着小油灯笼在墙根下捉纺织娘。一天,我不经意地踮起脚尖朝残断了的木格窗里一瞧,见里面有十几二十条破桌凳,一个斑斑驳驳的木黑板挂在一面墙上。因为这面小黑板,我一下子明白过来:呀,这就是这个村的小学校?那么破旧,我可不愿意来这上学!初秋,舅舅和舅母看着日渐疯…  相似文献   

18.
刘杰羽 《初中生》2015,(8):40-41
我的启蒙老师不是小学老师,也不是我的父母,而是我家背后的那座山.正是他,给我上了人生的第一堂课. 记得小时候,我最常去玩的地方就是后山了.那时的我总以为山也像我们人一样,会说话,只是他比我们懒惰,天天呼呼大睡,不想说话罢了. 那个夏日的黄昏,我和往常一样去后山玩,我向他打招呼:“早上好啊,大山!”可是,除了随风摇曳的杨柳外,没有任何回答的声音.  相似文献   

19.
<正>我的启蒙老师熊治邦,是我的本家,按辈分,他叫我叔。熊治邦个子不高,瘦弱,小时候读过三年私塾,能写一手流畅的毛笔字,可邻居们都说,他写的字太瘦,不打眼。不过,一到过年,人们还纷纷找他写春联。他家不宽敞的土屋里挤满了人,一直写到有人家放年炮了,他还收不了笔,鼻子脸颊不是红纸的晕片就是墨水的黑点。他对别人谈论他的字不以为然,说:我这字是有根有襻的,瘦金体,已经改造加粗了。瘦金体还要瘦呢!大家都默不作声,全庄子几  相似文献   

20.
读二年级时,妈妈盘算着让我由基层小学转到中心,我心里十万个不愿意。在妈妈的半强迫之中,我来到了一个崭新的校园。第一个迎接我的是林老师。老师微笑着,牵着我的小手,把我领进教室。老师紧握的大手让我感受到了些许温暖。刚进教室,“人之初,性本善……”同学们朗朗上口的读书声让我有些好奇。林老师察到了我的反应,快步止过来,递给我一本书——《三字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