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本意是讥讽说话不看对象.因为不看对象,对方不明其意,即使道理再好,也无济于事,故事出在南朝僧枯《弘明集·理惑论》.相传我国古代有位音乐家名叫公明仪,不仅精通音乐理论,而且善于弹琴.有一次,他外出游玩,看到一头牛在低头吃草,便对着牛弹起琴来.“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  相似文献   

2.
<正>人们说话、做事,大概没有一个人愿意被别人说成是“对牛弹琴”,因为其明显带贬义。据有心人考证,这个成语最早来自东汉官员牟融的《理惑论》,该文有如下记述:“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这则典故非常通俗,无须翻译。后人将其比喻为说话不看对象,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讲内行话。有时也用来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别人的真实意思。我们不该对牛弹琴的时候自然也有,比如你天天向一颗石头念自己的小说,这颗石头也永远变不成你的粉丝;你日日朝着河水唱情歌,流水也不可能变成你的亲密爱人。  相似文献   

3.
刘军 《教育文汇》2011,(11):17-18
如何借鉴名师教学,我想到了三个成语。 一是对牛弹琴。“对牛弹琴,难觅知音。”教学亦然,要看对象,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名师的教案是根据他当时当地任课班级学生的情况设计的。我们与名师的教学对象相同吗?我们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能力与名师任课的班级相同吗?我们为自己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了吗?照搬名师的教案能体现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理念吗?一句话,我们备课“备”学生了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你不也在重复“对牛弹琴”的故事吗?  相似文献   

4.
对牛弹琴     
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古时候有个叫公明仪的人,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尊敬他。有一天,公明仪来到郊外,见此地山清水秀,鸟语  相似文献   

5.
作文思维操     
我的小发明要求:写一篇“科学小论文”,文体不限。导语:有一则大家熟悉的成语“对牛弹琴”,都知道这是比喻不看对象,对不懂道理的人白费口舌讲道理。这个成语被古人创造出来,不知沿用了多少年。然而在近代却有人实验“对牛弹琴”,发现对奶牛弹琴,播放音乐,竟然牛奶产量大增。后来,有人试着给家禽也边放音乐边给它们喂食,发现家禽也长得很快,产蛋量增加了。在  相似文献   

6.
<正>两个人吵架,一方对另一方说:"我真是对牛弹琴。"对方并不是牛,自己也没有弹琴,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成语"对牛弹琴"是用来嘲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的话,它的由来有个美妙的故事。春秋时期,鲁国有个非常著名的音乐家叫公明仪。公明仪极善弹琴,优美的琴声从他手下流出,听众便会如痴如醉。一年春天,公明仪带着琴去田野散步。春风柔和,送来青草阵阵芬芳,公明仪心旷神怡,不由得四处环顾。他  相似文献   

7.
某大公司老板有急事要找一名职员,他拨通了这个职员家的电话,听到一个孩子低声说:“喂?”老板问:“你爸爸在家吗?”“在。”小孩悄声说。“请他接电话好吗?”老板问。令老板惊讶的是,小家伙低声说:“不行。”老板想跟一个大人说话,于是又问:“你妈妈在家吗?”“在。”“请她接电话好吗?”小家伙又低声答道:“不行。”老板知道这么小的孩子不可能一个人在家,决定让照看孩子的人捎个口信。“家里还有别人吗?”老板问。“有,”小孩低声说,“还有一个警察。”老板很奇怪怎么会有警察在这个职员家里,于是问:“让那个警察接电…  相似文献   

8.
成语“曾经沧海”,《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那么。这个解释是否准确呢?让我们从这个成语的来源说起。  相似文献   

9.
邯郸学步     
成语“邯郸学步”常常用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那么你知道这个成语是怎样来的吗?  相似文献   

10.
张小惠 《考试周刊》2014,(61):127-128
本文由成语"对牛弹琴"联想到教师应该向公明仪学习,通过构建和谐课堂、激发学生兴趣等方法,用自己手中的"琴"弹出学生的心声,弹奏动人的旋律。  相似文献   

11.
目前有的老师常以“对牛弹琴”的感叹来比喻自己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讥讽学生基础知识太差,听不懂教师讲的课。但是,查一查这句成语的出处,就可看出它的本意并非如此。“对牛弹琴”一语出自南朝梁人僧祐的《弘明集》:“昔公观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孤犊之声,于是,  相似文献   

12.
《山东教育》2005,(19):126-127
“今天的孩子会说话吗?”这个问题绝不是故弄玄虚。上海市教科院附中语文教师马山美对此问题有一个比喻,“就像一些人学的是‘哑巴英语’一样,现在不少学生十分怯于或者根本不知怎样当众表达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同学少年》2010,(4):52-52
成语“五脏六腑”,本义是人体内脏的统称,也用来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那你知道“五脏”、“六腑”是怎么划分的,它们具体指什么吗?  相似文献   

14.
有一句五个字的成语,叫“三年不窥园”,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个成语。讲的就是汉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董仲舒小时候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只要你认真体会,去感觉,成语的含义往往能用一个字概括,如“恒河沙数”是比喻“多”的意思,“凤毛麟角”是比喻“少”的意思,“千钧一发”比喻“危”的意思,“高枕无忧”比喻“安”的意思……下面16个成语,你能分别用一个字把它的含义写出来吗?  相似文献   

16.
由“对牛弹琴”想到课堂教学杨少春成语[对牛弹琴],意即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若对此成语细加推究,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牛,兽类,弹琴者,人也。五音六律,惟人熟耳,[牛]不懂琴音.理固宜然。[牛]受抱怨,实在是无辜的,有过完全在不问对象...  相似文献   

17.
1.猜谜语。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观动作,猜成语”的游戏。这两幅图中人物的动作表示的是同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吗?  相似文献   

18.
“让孩子学吃苦”在幼儿期有必要吗?读者朋友,1997年的家教话题到这一期就结束了。今年,我们共组织了5期话题,它们是:拿了压岁钱,怎么花?双休日,怎么过?孩子吵架,家长怎么办?在幼儿期,究竟应该教给孩子点什么?“让孩子学吃苦”在幼儿期有必要吗?一年来...  相似文献   

19.
有次参加了一个中班下学期的圆形拼贴画活动。这是一个家长开放日活动,老师设计了一份家长观察记录表.请家长们观察幼儿的行为并进行记录。在表格的最后有这样一些问题:“你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你觉得这个难吗?什么地方难?”“如果下一次再做,怎样才能更好呢?”设计这些问题的用意就在于看看孩子的反思水平。一位外婆看着表格,很疑惑:“这么点小孩.他们会反思吗?”  相似文献   

20.
成语“无事不登三宝殿”比喻没有事不会登门造访,只要登门,必是有事相商。比如:“他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今天突然跑去见从无来往的哥哥.准是有要事!”何谓“三宝殿”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