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感触最深的是“人”、“文”分离。当我们将作文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着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和“尖子”的时候,其实,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萧索了,学生的人格个性已经人为地斫损了。翻阅文本,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思维模式”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长期的个性箝制,窒息了学生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感触最深的是“人”、“文”分离。当我们将作文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着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的时候,其实,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萧索了,学生的人格个性已经人为斫损了。翻阅学生作文本,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致思模式”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长期的个性箝制,窒息…  相似文献   

3.
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感触最深的是“人”、“文”分离。当我们将作文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着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的时候,其实,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萧索了,学生的人格个性已经人为斫损了。翻阅文本,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致思模式”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长期的个性箝制,窒息了学生的母语感悟和文学才情,学生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从“统一说话”滑向“双重人格”。究其缘由,大致有三:  相似文献   

4.
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感触最深的是“人”、“文”分离。当我们将作文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着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的时候,其实,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萧索了,学生的人格个性已经人为斫损了。翻阅文本,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致思模式”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长期的个性钳制,窒息了学生…  相似文献   

5.
作为学生作的第一读,感触最深的是“人”“”分离。当我们将作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着作“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的时候,其实,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萧索了,学生的人格个性已经人为斫损了。翻阅他们的作,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  相似文献   

6.
受传统作文教学观念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仍是学生最忧愁的作业,很多学生觉得作文难,提起作文就心烦.作文中的学生成了一个灰色的生存群体.对语文教师来讲,作文教学是他们的一段沉重的心情故事,简直是"为伊消得人憔悴".当我们将作文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着作文的模式、套路、技巧的训练的时候,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的时候,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已经锈迹斑斑,学生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萧索,学生的人格个性已经人为折损.不可否认,现在的小学生的习作现状确实很"骨感".  相似文献   

7.
文章靠人写,这似乎再明白不过。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的老师一味宣扬“立意要高”的作文标准,我们的学生由于盲目从众的思维惰性及淡薄角色意识的话语趋同,致使“人”“文”分离似乎到了见怪不怪的地步。当我们热切追逐着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学生的心灵正在“美丽谎言”下形成斑斑锈迹。人格个性人为斫损正在扩展.精神家园荒芜萧索正在蔓延。所以,当前的作文教学必须做到人文合壁,让学生写出悟性,释放灵性。  相似文献   

8.
张玲 《四川教育》2020,(3):25-25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引导学生善于“发散”,让学生的作文构思不受定势束缚,敢于标新立异,有新角度、新观点。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是,学生的作文有雷同化、概念化、公式化的特点,从立意到选题,从构思到叙述,缺乏个人特色。学生写自己的老师,必定都是深夜工作、带病教学;写自己的同学,必然是拾金不昧、刻苦解题。这些选题已成为学生作文的“标配”,成为了学生作文的“套路”,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9.
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感触最深的是“人”、“文”分离。翻阅文本,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致思模式”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长期的个性籍制,窒息了学生的母语感悟和文学才情,学生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从“统一说话”滑向“双重人格”。究其缘由,大致有三: 其一,一味宣扬“立意要高”的衡文标准。其二,盲目从众的思维惰性。其三,淡薄角色意识的话语趋同。 面对学生作文中的“沉疴”,我们不能只是大难,而要从本质上厘清“人”与“文”的关系,使“人”融入“文”,“文”…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一提起每况愈下的中学生作文,社会各界就众说纷纭,愤怒混着焦虑,责备和着忧思,无奈掺着失望…… 为了寻求改变,人们煞费苦心,竭尽全力,在一番番变革中,各种理念与流派应运而生.然而,当形形色色的训练序列、完美精致的技巧方法、包打天下的规矩套路形成之后,当“作文满分秘诀”“快速构思技巧”“出奇制胜要窍”满天飞的时候,学生作文却江河日下,走到了“中学生作文全线崩溃”(温儒敏语)的今天.  相似文献   

11.
当我们看到学生面对作文题目苦笑相觑的时候 ;当我们批改着拾人牙慧 ,没有灵性 ,同是一种精神套路的作文的时候 ;当我们慷慨陈辞讲解作文的模式体系、方法规律的时候 ,作为语文教师是否意识到学生心灵、精神、人格的异化 ,是否意识到封闭、单调、落后作文教学中的“沉疴” ?在大力提倡从“师本”走向“生本”教育的今天 ,我们在作文教学问题上 ,应提倡开放 ,向社会、生活开放 ,向学生思维开放 ,向学生情感开放 ,使学生写出有物之文 ,有我之文 ,有文之文 ,以适应写作教学目标革新的需要。向社会、生活开放王蒙曾说过 :“当你拿起笔时 ,你激动…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学生应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小学阶段的作文是一种习作,它有别于“创作”、“著作”,是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表达训练。但是,出现了单纯从语文教学角度理解小学作文,热切地追逐着所谓的作文“体系”、“模式”、“套路”,热烈地欢迎着“快速作文”之类的作文训练法。可以这么说,我们造就了许多思路狭窄、立意粗浅、文笔呆板、千篇一律、万人一面的习作“作者”,或者是一些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高手”。翻开学生的作文,我们往往会看到许多“套路”一致的文本,仿佛是一个糕盒子印…  相似文献   

13.
笔者多年来深深地体会到,学生作文的选材立意能力差是作文的“老大难”问题。因此,培养学生选材立意能力,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笔者的做法是:先“框”后“放”,限制与解放有机结合,严格选材,精心立意。一、先给学生一根学走的“拐杖”记得古代文学家欧阳修曾说:“作文之体,初欲奔驰。”笔者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也曾搞了几次“自由命题”,结果效果很不理想,于是细细一想,古人的话也未必是金科玉律,自己应该探索自己的教学之道。我抓住选材立意这个关键,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尝试着从“限制”做起,先给学生一根学走路的“拐杖”。虽说…  相似文献   

14.
纵观当今作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在观念和实践上都误人歧途。教师受功利的驱使,一味地热衷于作文“模式”、“体系”、“套路”的训练。当我们津津乐道于丰硕的教学成果时,殊不知作文教学已被挤入了死胡同.学生写作的主体性已经严重缺失:学生厌倦、害怕写作;写作内容空洞无物,写作情感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15.
无可奈何花落去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模式化倾向严重。教师喜欢教方法,说白了,就是教给学生作文的套路。更多的时候,教师乐于从审题、立意、构思、技巧等方面去导引,而不考虑学生的真情实感,漠视生命主体的个性差异。如此一来,学生“套”出来的文章如枯枝败叶一般,毫无生气,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篇篇溢满矫情、主题圣化的“套中文”。叹息、无奈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作文历练的实质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理论网页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本源”的习作教学理念就是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这是作文教学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关键所在。过去,学生习作来源于教材或教师的预设,中心思想已被框定,作文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围绕中心思想去寻找或编造素材。这种“立意本源”的作文教学使学生在作文中大话、假话、空话、套话连篇,他们逐渐练就了一套奉命作文与应试作文的本领,失去了生活的本真和儿童的情趣。我们摒弃“立意本源”并不是说学生习作不要立意,而是教师…  相似文献   

17.
潘金敏 《考试周刊》2011,(85):70-71
目前的初中生作文,有的无话可说,有的彰显出一些写作套路。无话可说的.固然内容、语言都贫瘠;彰显套路的,那是得到了老师的秘密武器——魔方式的“范例”与“变革”。学生一旦掌握,在中考中以不变应万变,有时也能侥幸对付过去。然而.考试结束,学生终将觉得自己在写作方面的无能为力,与前者又有何异?并且,这种作文教学中容易滋生假思想、伪情感,形成不负责任的写作态度,这已然严重违背了《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作文教学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当作文指导紧紧围绕怎样才能得高分时.我们已经失去了教学最该尊重的东西:真情实感。使学生作文失去了一份真。  相似文献   

18.
笔者多年来深深地体会到,学生作文的选材立意能力差是作文的“老大难”问题。因此,培养学生选材立意能力,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笔者的做法是:先“框”后“放”,限制与解放有机结合,严格选材,精心立意。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模块”之一。作文,作为学生的一项比较独特的作业,是他的所有作业中最富有创造性的一个。可是有创新、有新意的作文却为数不多。由此我从眼光求新、材料求新、角度求新、布局求新及立意求新五方面去研究,引导学生作文“求新”,改变了学生作文目前所存在的现状,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一个学生,能写出一篇作文并不难,能写好一篇作文却并不容易。所谓“好”,其中一个要求就是“新”,所谓“新”,包括题目新、选材新、语言新、立意新等。今天我们只谈选材新。“没啥写,不会写”,当学生作文迈过这个门槛之后,紧接着的问题就是“把文章写新”。新的不一定是好的,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