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期发表三篇论文。第一篇是邓洪波撰《清代省会书院:遍布全国的教育学术中心》。其主要内容为:(一)省会书院的建立;(二)省会书院的特点(经费充足,频频受到皇帝的关顾,师资水平高,肄业诸生须在全省范围之内通过严格筛选方可入院,规模大、招生多,课程设置由朝廷议准通行);(三)省会书院的新生代。清朝中、后期新兴的省级书院,呈现出一种多样化、专门化的趋势,如两湖书院试图以中西结合之方,为传统的书院注入新的活力,求是书院以讲求新学、西学为主,尝试将中国书院制度和西方近代教育制度沟通,皆是书院改革的产物。又如诂经精舍、学海堂在嘉、…  相似文献   

2.
溆浦县位于沅水中游,属古楚文化腹地,历代盛行读书之风。明清时期书院、义学、私塾遍及县境各地。据不完全统计,县境先后有19人中进士,141人中举人(包括武进士和武举人),420余人中进士。同时还培育了一批蜚声中外的学者,如清代严如煜、严正基、严咸祖孙三人,近代教育家、辞学家舒新城,历史、考古学家向达,经济学家武有干,教学家、法学家杜元载等。沈从文先生称激浦为人杰地灵之地。自清末废科举后,书院多改为学堂或学校,书院的教育制度也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而逐步被淘汰,但书院的影响却很深远,甚至值得现代教育参考借鉴。一…  相似文献   

3.
古代甘肃书院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甘肃书院考漆子扬书院是我国封建时代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其名称始于唐玄宗时建于都城长安的丽正书院和集贤书院,亦如清代学者袁枚《随园随笔》所言,唐朝的书院只是“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作为一种教育制度,书院真正形成于宗代初年,且多设在环境幽雅...  相似文献   

4.
清代,归化城和绥远城共建有三所书院。即启秀书院(长白书院)、古丰书院、启运书院。形成了满、汉、蒙三学并立、分庭课徒的格局。三书院在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显示了不同于内地书院的诸多特点。这些书院不仅在人才培养和繁荣当地的民族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国书院史上也应有其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5.
骆卡娜 《文教资料》2011,(2):143-145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正蒙书院(后改名为梅溪学堂)被认为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小学。虽然它采用中国固有的"分斋教学法",但实际的课程设置、教授内容、教学组织管理等为西方学校制度的模拟。本文通过描绘正蒙书院的历史沿革、办学理念、课程安排、教学情况来指出张焕纶与正蒙书院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书院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优良传统。从湖南古代书院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书院的教学特点、教学管理及制度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获得如下对现代大学教育的启示:确立以人为本的大学教育理念;大师执教才有一流大学教育;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重视具有人文特质的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7.
一、清代书院学术风气腐败书院学术风气主要取决于其教学内容。就教育内容而言,清代先后出现过几类不同的书院。清朝入关不久,统治阶级还无暇顾及到书院。明末清初有些学者承明代书院讲学精神之余绪,陆续恢复了一些以讲求理学为目标的书院讲学,如孙奇逢讲学于百泉书院,李二曲讲学于关中书院,黄宗羲讲学于浙东各书院等。但随着统治者对书院控制的加强,它们的影响并没有传播开来。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股以学习“实学”为主,反对学习理学和贴括的书院教育,以颜元主持  相似文献   

8.
军事教育是清代书院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书院顺应时代潮流,引入了近代军事教育内容,扩大了军事教育的对象,甚至还尝试改办近代军事学校,对近代军事教育作出了一定贡献。书院进行军事教育所积累的若干经验,如教学方式灵活,以学生自修研究为主;考核方式灵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对目前各类学校军事教育课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崔来廷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142-143,145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肇始于唐朝,止于清末,拥有长达一千余年的历史,在科举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清代是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鼎盛时期,地处岭南一隅的广东省拥有书院达500余所,其书院数量之多堪称全国之冠。以清代广东书院为范本,对清代书院的办学体制、经费投入与经营机制、经费支出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进行考察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书院是重庆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近代教育发展产生过复杂影响。自宋代至清代重庆地区书院的组织形态及教育内容经历了曲折的变动,也与区域历史文化的阶段特点相伴随,考察重庆地区书院变革的进程,可反映中国内陆地区古代教育向近代教育艰难转型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1.
清代通渭书院教育蓬勃发展,先后建立了寿名书院、近圣书院、华川书院、华阳书院等四大书院,为当地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化育民风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重点探讨了清代通渭书院设置情况、教育目的、教学制度、经费筹措、教育影响等。  相似文献   

12.
莲池书院是清代在保定设置直隶省最高层次书院,其课程内容起初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所开课程多种多样。自从近代西学被引入了书院,莲池书院的教育内容呈现出中西交融的态势。名师讲学为学生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课艺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师生关系的融洽,考课制度化建设,共同构成了书院的教学景象。  相似文献   

13.
清代通渭书院教育蓬勃发展,先后建立了寿名书院、近圣书院、华川书院、华阳书院等四大书院,为当地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化育民风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重点探讨了清代通渭书院设置情况、教育目的、教学制度、经费筹措、教育影响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教育史(含书院史)研究有许多新成果、新见解。文章仅以若干个“三”为例:如书院教学是三体现象的典型模式;中国学校发展有三个阶段;具有学校性质书院有三个要件;教育史可划分为思想、制度、实际活动三个方面;中国古代的三种教育;唐末书院产生的三个原因;书院讲会有三种活动方式;历史上出现讲会式,宣讲式,聚徒式三种类型的书院;对北宋四大书院三类不同的概括;有北宋三大书院的说法;北宋三次兴学与书院的关系密切……等十余项,以供学者一笑。  相似文献   

15.
李储林 《教育文化论坛》2013,(5):125-127,130
贵山书院于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在明阳明书院基础上兴建,是清代黔省规制最高的书院。其历明清民国三代,见证贵州书院之兴衰改制,体制规模甲于全省,为全省书院建设树立了标杆,培养了众多人才,在教化黔中、推动贵州近代高等教育发展方面有着重大历史贡献,同时也映射着今日高等教育的发展,堪为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钟山书院是清代著名的省会书院,清代著名的校勘大家卢文招曾先后在此担任山长近十年,他改革教学内容,以经术导士,同时在书院努力著述校勘并带动生徒参与其中,开创了钟山书院的学术风气,培养了许多人才,使之成为江浙一带重要的文化学术基地。  相似文献   

17.
钟山书院是清代著名的省会书院,清代著名的校勘大家卢文弨曾先后在此担任山长近十年,他改革教学内容,以经术导士,同时在书院努力著述校勘并带动生徒参与其中,开创了钟山书院的学术风气,培养了许多人才,使之成为江浙一带重要的文化学术基地.  相似文献   

18.
古代的"课程"是指学生根据考课目标而自我安排的学习规程。清代广东书院存在着两种课程模式,一种为应付科举而设置,一种为崇尚经史古学而设置。这一差异导致了"无课程"与"有课程"之书院的分野,展现了两类书院不同的教学风格,进而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无课程"书院注重围绕科举内容进行考课,这导致书院生徒不能潜心做学问,而有追求科名等沽名钓誉之行为;"有课程"之书院注重经史教学,强调学问的经世致用,进而保障生徒的自主学习,体现出对传统教育本真的回归,这是晚清书院改革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9.
清代书院是我国历代书院的典型,它在我国教育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继承了历代书院的优秀成果,而且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融入了社会发展的潮流,承担起推动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的责任。因此,对清代书院的研究一直受到学者的重视。总结近三十年来学者们对清代书院的研究情况,发现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研究范围逐步扩大;研究成果丰硕;研究内容走向深化。  相似文献   

20.
书院是中国独特的一种教育制度,它和官学、私学鼎足而三,不仅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事业,也是通往近代教育的桥梁。书院的教学制度、考试制度和奖惩制度,种类多样、规章详备,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对于现在的教学管理制度也有不少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