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晏阳初是中国大搞平民教育的代表性人物。他学贯中西,立志强国,认识到中国教育应当根据本国情况,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走出自己的独特道路。他认为中国农民有四大病症,即:愚、穷、弱、私,提出要以文艺教育治其愚,以生计教育治其突,以健康卫生教育治其弱,以公民教育治其私,并倡导实验的改造民族生活的教育,提出即知即行的基础化、简易化、经济化、普遍化的“四化原则”,以培育科学化、合作化、纪律化的现代新人,达到富民强国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晏阳初和梁漱溟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教育思潮中出于教育救国的共同目的而视角取向、途径路向各异的教育实验家。晏阳初的思想基础是孔子、基督的博爱和西方的民主;梁漱溟则杂糅佛儒,秉承儒家出世思想。晏阳初从教育入手,为根治农民的愚贫弱私而实施文艺、生计、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梁漱溟则为解决文化失调而以乡村教育改造社会的散漫消极,试图通过教育的力量实现平民政治。  相似文献   

3.
刘慧 《职教论坛》2012,(13):93-96
20世纪20、30年代,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提出中国乡村“愚、穷、弱、私”四大病,他针对“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农民的强健力”的要求,邀请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苦读8年、又在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的陈志潜合作,发展乡村公共卫生职业教育,在河北省定县创建村、区、县三级卫生保健制度——三级公共卫生体系:村设保健员、联村设保健所、县设保健院,被世人称为“中国乡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开拓者、公共卫生之父”.  相似文献   

4.
晏阳初认为中国的教育不仿古,不仿欧,要创造适合本国国情的体系,要唤醒民众除文盲、做新.他深入民间采用学校式、家庭式、社会式三大方式,推行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四大教育,以提高平民的文化素质.对他的平民教育思想的总结,对当前我国农村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伦理视角中的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阳初是有世界影响的我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其平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以文艺教育救愚,以生计教育救穷,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其伦理特点在于:民本性与平等性结合、科学性与基础性结合、创新性与重德性结合。晏阳初平民教育的思想与实践为我们提高农民素质、改变农村现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更多的是为了实现个人发展和融入城市生活,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应以培养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性,实现再社会化为核心。现代中国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将儒家的民本教育思想和西方民主教育思想融为一体,针对当时中国农村存在的"愚、贫、弱、私"的四大弱点,提出了对农民进行"文艺教育、卫生教育、生计教育、公民教育"的主张。这些教育思想和原则对于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通过教育实现再社会化,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成功转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已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但贫困地区的农村和农民的脱贫仍面临巨大挑战。晏阳初在乡村改造中积极开展农民教育,针对农民“愚、贫、弱、私”四大问题,从生计教育到公民教育,将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相结合,具有丰富的现代价值。鉴于晏阳初农民教育思想,我国推进精准脱贫工作,应大力发挥教育脱贫作用,激发农民内生力量;开展精准职业教育与培训;强化人才支撑,充实扩大农村专业化人才队伍,更好地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和晏阳初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乡村建设的重要代表,本文考察和比较了他们的乡村教育理念和实践。梁漱溟从儒家的伦理思想出发,试图通过乡学村学,继承乡约的传统,在中国培育个人和团体的新伦理;晏阳初则针对中国农民愚、穷、弱、私的四大问题,以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试图为农民培养基本的文化素养,使他们成为有教养的现代公民。两个人都以政教合一的方式,立足中国现实,应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他们的成功和失败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晏阳初是我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他在开展平民教育时针对中国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采用了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实施了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影响至今。在平民教育运动中,首先进行的就是识字教学。本文主要针对晏阳初在开展平民教育期间所进行的千字课——属于"四大教育"中的文艺教育——进行回顾和分析,其中包括平民千字课的相关概念、开展以及对当今识字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晏阳初(1893~ ),四川巴中人,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的知名人物.他一生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为提高平民的素质、改善平民的生活状况,奉献了全部心力.在长期的乡村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教育理论.研究他的理论与教育实践,吸取其中有价值的东西,对当今农村教育与乡村建设,是有借鉴意义的.一、晏阳初献身农村教育和乡村建设的精神,值得肯定和发扬.  相似文献   

11.
刘学英 《教学随笔》2016,(4):141-142
晏阳初是我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他在开展平民教育时针对中国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采用了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实施了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影响至今.在平民教育运动中,首先进行的就是识字教学.本文主要针对晏阳初在开展平民教育期间所进行的千字课——属于"四大教育"中的文艺教育——进行回顾和分析,其中包括平民千字课的相关概念、开展以及对当今识字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记忆     
<正>成立于1923年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认为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愚贫弱私"四大病,提出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结合并举,"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连环并进的农村改造方案。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开展的农村平民教育经验为当下的农村职业教育提供了坚实基础。图为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成员。  相似文献   

13.
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更加凋蔽。一部分知识分子认为,这种局面导因于中国教育体制不良、教育的非大众化与非科学化。他们纷纷组织团体,在全国各地开展“平民教育”,企图以此达到农村复兴的目的,这就是名噪一时的乡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35年,有关团体至少有一千多个,其中在实际方面,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领导的定县平民教育实验,规模最大,影响最著。平教会于1923年成立,1926创办定县实验区,想先从实验区求出一套办法,然后推行全国,该实验一直进行到1936年。平教会领袖晏阳初等认为,“愚穷弱私”是中国农村的四大病症,必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30年代,黄炎培、晏阳初、陶行知是中国乡村职业教育思想的创始者。黄炎培的乡村职业教育不以职业教育为限、大职业教育主义与乡村建设运动相结合的思想,构建出中国乡村职业教育的雏形。同一时代,晏阳初提出四大教育、三大方式、特别是以生计教育治贫思想;陶行知的教育与农业携手,学校成为乡村改革发展中心的思想,是中国职业教育本土化并进入自我创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晏阳初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平民教育家。他的平民敦育观主要是通过学校、社会和家庭三大教育主体,集中进行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以期培养具有知识力、生产力和公德心的“整个的人”。这种教育观对于当代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借鉴意义:应该把教育看作是系统工程;重新认识乡村文化对教育的独特优势:重视教育在乡村建设和改造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教育是当代农村教育改革的先声.也是现代农村教育理论形成的重要起点。作为其中“最中国化”的一位乡村教育家:陶行知自1927年至1937年十年间,从晓庄到山海,对乡村教育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乡村教育思想体系。深入研究其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今农村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海外华工的生存困境以及"教育救国"理念下的民族改造运动萌发并促动了平民教育思想的发展.平民教育通过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和家庭式教育来消除农村"愚"、"穷"、"弱"、"私"等病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要培养"农民带头人",以带动农村整体素质的提高;以价值观念更新为核心,培育农村发展的新风尚;以科技知识和管理水平为重点,提升农民经营致富能力;整合多种资源,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梁漱溟乡村社会教育的形成及产生入手,具体阐述了乡村社会教育思想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厦教育方式。通过分析选一思想的内涵,笔者联系当今培养新型农民的现实.提出了它对培养新型农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1904年,张伯苓在天津创办了南开中学,后来发展为包括幼儿园、小学及大学的南开学校系列。他为南开制定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这也是他毕生办学理念之魂。一南开教育自一开始就着力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本校成立之初即楬橥‘公能’二义作为校训”,“允公允能,足以治民族之大病,造建国之人才”。张伯苓倡导的“公”,源于对国民素质弱点的剖析。胡适曾讲,“中国有五大恶魔:穷、乱、愚、弱、私”,张伯苓进一步讲“私是五大魔之首”,理由是:“私能破坏一切,它能使你忘了民族,忘了国家;它能使你灭掉良心,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第一个提出参加奥运会的人是近代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他认为体育是可以根除中华民族贫、弱、愚、私、散五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