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颜色词"灰"是非基础颜色词,对其的系统研究较少,文章以"灰"的词义系统为切入点,使用隐喻映射认知理论分析"灰"词义的发展脉络,其词义系统沿着实物义、颜色义、动作义三条路径进一步引申,表现为自然域映射到社会域、颜色域映射到心理域、法律域、社会域等,而其中颜色义借由隐喻映射引申出的意义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2.
一词多义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主要通过隐喻和转喻来实现。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修辞手段,而且是两种重要的词义延伸的方式。隐喻以事物间的相似性为基础由源域向目的域映射,转喻以相邻性和突显性为基础在同一个域内实现事物间的映射。隐喻和转喻并不是截然对立的。  相似文献   

3.
基本颜色词是具有专门性、代表性和确定性的词的聚合。基本颜色词自产生以来,词义一直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基本颜色词词义可以分为隐喻义和象征义。语义不断扩展并表现出不平衡性,由表示颜色义扩展到表示性状到象征义的产生,语义不断抽象化。基本颜色词词义的这种演变是隐喻思维的结果,而象征义是隐喻义进一步抽象的结果,它们的产生都有一定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和历时的角度研究语言象似性在词义演变过程的作用。通过对一词多义历时演变方式的分析,发现词汇的基本义和衍生义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理据关系,表现为象似性。这种象似性以事物之间多种相像关系为依据,是隐喻产生的基础。在词义演变过程中,人们利用隐喻达到词义的引申。  相似文献   

5.
陈艳 《文教资料》2010,(3):16-18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隐喻对于研究词义的演变和词语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结合汉语中由“牛”字组成的相关短语和句子.对有关“牛”的隐喻加以简单分析,从认知角度分析其隐喻义的成因,从而对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概念作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6.
吴鹏 《德州学院学报》2011,27(5):65-68,74
"行"义动词在古汉语中不胜枚举。"概念要素分析法"是通过维度分析,运用"概念要素"来剖析词义结构的方法。概念要素进入到一个词的词义结构之中,叫做词化。运用"概念要素分析法",以主体、对象、方式、目的等多种维度作为考察重点,既能很好地对古汉语"行"义动词词义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总结基本的词化方式,又能清晰地展现其演变模式。以词义为中心,探究词化方式,梳理历时演变,有助于我们对古汉语"行"义动词的词义进行深入考察。  相似文献   

7.
表文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词义分析理论和隐喻投射理论对空间维度词“大、小”的实指义和隐喻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其实指义的具体内容包括“大、小”所描述的事物的突显程度,其所说明的事物的典型形状,以及与其他维度词语对立项数的不同,其所描述的事物的维度突显数量情况等。其隐喻义的内容包括“大、小”表示时间、表示年龄等.其隐喻义与其始原域中的实指义具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论词义演变的隐喻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认知、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也是词义演变的主要方式。认知语义学认为支配着词语意义之间关系的原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性映射。以“相似性”和“联想”为基础的隐喻思维和词义的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并通过隐喻概念的三种方式影响着词义的演变。了解隐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词义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随着"裸×"形式的"裸"族词语的频繁使用,在现代汉语中"裸"词义产生了迅速的变迁。其词义经历了从"身体裸露"到"物体裸露,没有覆盖"再到"没有加工处理,纯粹的",最后为"完全的,彻底的"的演变路径。  相似文献   

10.
空间维度词“深、浅”的认知语义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词义分析理论和隐喻理论对空间维度词“深、浅”的实指义和隐喻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其实指义的具体内容包括参照面和方向性及其投射,以及其所表达的事物的本体特征。事物论“深、浅”的原始参照面是地面,其原始方向是垂直于地面的由上往下的方向,而参照面和方向都可以进行不同于原始状态的投射。“深、浅”所表达的事物的本体特征是非实体性、易穿透性和非易视性。“深、浅”的隐喻义包括表示时间、颜色及其他抽象概念,其隐喻义与实指义具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快乐大本营》“谁是卧底”游戏,其实就是一个对词义解析的过程,从游戏进行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主持人还是嘉宾参与者都对所拿到的词语进行解析,由于游戏规则的限定,他们不能使用大家经常用到的通俗义,而是采用了理性义中的专业义和色彩义,这样的结果会使观众开怀,达到综艺节目的娱乐效果。  相似文献   

12.
"国书"一词常见于古代典籍中,《辞源》和《汉语大词典》关于此词的释义不全面。与史籍相关的"国书"一词在南北朝隋唐时指本国国史或前代某国、某朝的国史。在宋代范围扩大,具体包括日历、实录、会要、勅令、御集、宝训、玉牒、时政记、起居注,亦有国史(多指正史)义。元明含义与南北朝隋唐相近,清代多指满族文字。不清楚各个时代"国书"的含义会造成误读古籍的错误。此外,"国书"是春秋齐国一卿士名,当于辞典中立此义项。  相似文献   

13.
词的内涵意义是基于概念之上的意义,它总能引发出一种甚至多种联想:同一个词的内涵意义因人、因时、因文化而异,有的甚至大相径庭。因此,要准确地把握词的内涵意义需结合多种因素。另一方面,词的内涵意义的表现方式也复杂多样,而最常见的是与一些修辞手段的结合,从而取得特殊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4.
宗白华美学的人格理想是"空灵"与"充实",即在美的关照下达到和谐、富有节奏的理想人格。"空灵"的美学内蕴是自由玄远的心灵以"静照"的态度去接受宇宙和人生的全景,以审美的精神来看待自然、艺术、人生和整个宇宙,从而创造出具有超然绝俗的玄学的美。"充实"的美学内蕴是"真"之美和"动"之美。"空灵"与"充实"的二元冲突在美的介入下达到和谐,展现出具有张力的节奏之美。  相似文献   

15.
语音、语意与文字三位一体,相互映照,共同承载着本民族特有的语言文化;音译作为对原语语音的模拟,必然拥有一定的语意涵盖量,必然具备"传真"原语文化的独特视角。借鉴"五不翻"传统音译理论,探讨音译在文化词翻译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可以例证音译"传真"文化的功能。在中华民族复兴之际,中华文化急需对外传播,翻译文化词也就首当其冲,音译则是不得不倚重的"传真机"。  相似文献   

16.
统观安徒生165篇童话可以发现,安徒生童话呈现出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交流受阻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当两者正面相对时,其中一方(主要是人类一方)并不知道另一方的存在。在安徒生的童话中,“沉默”作为一种幻想方式被运用。“沉默”是安徒生成功在“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灵魂里出入自由”的法宝之一,它成为安徒生童话打破幻想与现实僵局的重要方式。“沉默”的存在在彰显出两个世界的同时,勾勒出安徒生暖昧的幻想观。  相似文献   

17.
“中原雄师”的浩然突围,将一段历史凸耸为惊心动魄的不朽丰碑,然而,它的意义并不仅仅只是让我们去缅怀、去追思,继而去珍爱眼下的一切。其实,没有谁为我们停留,历史的、现实的、理想的都无一例外地横越我们的时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原雄师"以史实的气度超越了一定时代形式的伦理教育意义,实现了突围价值的世俗去蔽,为中华民族的哲学路向追问了深远的意境。  相似文献   

18.
早在先秦时期,婚仪"六礼"便基本确立并被后代所延续,即指"纳采""纳吉""纳征""请期""问名""亲迎"。在这其中,"问名"是颇为重要的环节,多指询问女子父亲的姓氏和血统。在宋代之前,"问名"礼基本被传承下来,宋元时在士庶婚礼中并入了"纳采",明清时期则沿袭了宋元时期的婚俗礼仪。  相似文献   

19.
从常见于报刊杂志的词语"两栖"的基本义入手,阐释它经过人们的隐喻认知机制所产生的新的意义。在这个基础上分析如果没有具体的语境,对"两栖"意义的理解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进而提出语境对词语理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裸官"问题已成为当前中国反腐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裸官"的腐败现象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学界对于"裸官"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裸官"的概念及渊源;二是由于国际大环境、国内体制漏洞、"裸官"的行政伦理修养异变和经济理性追求导致"裸官"现象泛滥,带来经济损失、政治忠诚、国家安全和增加反腐难度等危害;三是在治理路径上,强化权力公开运行机制,加强制度和立法完善,加强作风建设以及打击惩罚力度,提高技术手段,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