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道德与法治问题一直是社会发展中的热点话题,加强人们的道德与法治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良性发展来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与道德素养,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刻不容缓的事情.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容易形成过激的思维意识,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使其能够形成自身的道德素养,形成自我约束,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对自身学到的知识进行反思和总结,在"让学引思"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
"品德的形成"一章既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课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学好这一章能使师范生掌握品德、道德等基本概念,理解品德形成的过程及其规律,为今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有力的心理依据.在这一章中,有许多内容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道德与品德的关系、品德形成的理论等,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呢?奥苏贝尔的"接受--同化"学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根据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讲授或讨论有关知识,而要落实到学生的道德实践中.要引发学生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要求教师在深刻领悟道德规范的普遍价值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道德经验水平的基础上,创设相应的道德情境,一方面将普遍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实践内容,引发学生个体化的道德情感体验;另一方面通过个体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体验,体会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这样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教材编排讲求"文道结合",以正面的形象对学生进行良好品质教育.因此,在语文课本中安排了许多正面的形象,目的是感受人物的品质,在学生道德认识中注入良好的道德内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我从多次听课中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把学生放在课文主人公的对立面,让学生与人物进行"反比",我认为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降低了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社会道德现象的三维结构分别为实践经验、实践理性和实践假说,这三者之间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层次的区别,各自承担着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因此,学校道德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同时,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理性道德的实践教育和优秀文艺作品的熏陶,促成学生情感的转化,进一步形成高尚的道德人格和信仰信念,以满足社会之"道"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加强"做人"教育,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保证.职业学校应把加强对学生的"做人"教育作为突破口,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引言:根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几种基本心理成分.学生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与风尚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而道德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李达 《陕西教育》2005,(11):6-6
诚实守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的道德传统,留下了不少如“千金一诺”的美谈佳话。然而近年来,弄虚作假的风气在社会上弥漫,这股风气也弥漫到了校园,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学费、撒慌骗人……学生诚信危机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这就给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诚信素质,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学生参与式"德育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为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优化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的整体性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式”德育教学模式,彰显学生在道德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参与性,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及道德情感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评价、道德选择能力和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0.
徐卫红 《广东教育》2007,(10):42-43
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带出校园的象牙塔,能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环境,能规范中学生道德行为,培养其道德情感,逐步健全人格;有助于克服学校德育流于空洞说教、脱离客观实际的弊端,把学校"包  相似文献   

11.
自浙江的一所高校创办道德银行,将道德行为折合成"货币"的形式储存后,最近,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紧随其后,也推出了"道德银行".该校的"道德银行"是参照银行运作模式,将学生志愿者参加的志愿服务、好人好事等以"道德币"这一虚拟货币的形式,记录在学院开办的"道德银行"的存折上.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道德币",成为自己的"道德资产".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青岛市宁夏路小学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宗旨,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结合学校生活教育特色以及道德与法治学科“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课程特点,积极开展生活教育视域下“同伴互动”提升道德与法治学习有效性的专题研究。通过健全组织、强化培训,探究规律、构建模型,学科融合、家校联合等方面的深入探索,以及展现“从儿童出发”的基本主旨,同伴教育的影响与价值,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道德生长等方面的重点内容,推动“同伴互动”专题研究,形成“同伴互动”学习策略,实现“同伴互动”协同发展,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学习有效性,以及形塑道德与法治学习新样态。  相似文献   

13.
"感悟-导行"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情感入手,以感悟道德知识为核心,并以指导道德行为为归宿,全面评价学生品德的"知"与"行",符合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形成规律,实现知行合一的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课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认识形成的重要标志有两点:一是道德观念的形成;二是具备一定的道德辨析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就不能忽视学生的道德辨析能力的培养。道德辨析不仅能强化学生的道德认识,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辨析素质和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坚守儿童立场,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省.可采用质疑式自省、体验式自省、助长式自省、对比式自省、实践式自省等方式,促使学生获得自悟,产生知识与道德的自主建构,形成真实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生活、交往方式的变化,使传统的价值观念不断被扬弃;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使价值观念交流和比较的机会增多,这进一步加速了价值多样化取向.这种多样化取向,也反映到学校生活中,体现在青少年学生身上,使学生问的道德冲突频繁发生.如何使学生在面对道德问题时,能够做出恰当的道德判断、道德推理和道德抉择,具备道德敏感性,应当成为学生品德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慎独"精神教育与青年学生网络道德修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慎独"是我国传统伦理道德实践的重要内容.历经各朝学者的倡导和诠释性发挥,早已形成包容着慎始、慎隐、慎微、慎言、慎欲、慎辨、慎终等具有积极意义的道德精神.融合这些精神加强上网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必将大大提高青年学生网络道德修养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8.
所谓"扭曲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借道德美名唆使学生做违反道德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教育者根据某一方面的道德要求和学生思想道德实际,按照学生道德发展规律设计并组织实施的,能促进学生获得道德知识、体验道德情感、认同道德价值和实践道德行为的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课内外活动  相似文献   

20.
思想品德课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认识形成的重要标志有两点:一是道德观念的形成;二是具备一定的道德辨析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就不能忽视学生的道德辨析能力的培养。道德辨析不仅能强化学生的道德认识,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辨析素质和评价能力。笔者结合小学思品第十二册的教学实践认为,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辨析能力的培养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