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界在对铸币税、国际铸币税的认识与测算中存在着几个误区.应明确的是:首先,铸币税来源于政府对实际资源而非金融资源的占用,因而在测算上需要坚持本金论,摒弃利息论;其次,借助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简表可以发现,铸币税仅为基础货币,而与狭义或广义货币余额无涉;再次,国际铸币税不仅包括流通在境外的基础货币,而且包括中央银行吸收的外国官方储备存款及非居民持有的国债.  相似文献   

2.
先秦时期的生产工具——钱、刀,在失去实用工具功能之时,通过铭铸“匕”“化”“釿”“刀”等价值单位,标明所代表的交换价值——面值,完成了第一次标准化,成为了最早的金属铸币。然而作为铸币的钱、刀,很快减重或含铜量下降成为“虚价”大钱,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差异扩大,价值体系陷入危机。历经梁布、“比”布、三孔布、三晋两周圜钱、齐国“賹化”圜钱的探索,青铜铸币含铜量稳中有升,逐步以新的重量单位——寽、两、铢等,标明币值,探索重建新的价值体系。而秦国“半两”圜钱的设计,更返朴归真,直接以新的重量单位为铭。“重如其文”,体现了青铜铸币再次走向标准化的基本方向。先秦时期青铜铸币,通过铭铸货币单位,把交换价值与青铜金属体融为一体,经过了一个标准化走向多样化、再次转向标准化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历史上铜铸币的货币贬值问题,本文从中国铜币货币贬值的实例分析入手,指出铜币的货币贬值具有纸币通货膨胀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由贬值货币投入流通引发,因而具有质的特点;导致价格标准混乱;引起劣币驱逐良币等.本文还从币材特征、流通特点、货币职能上的特征等方面对铜币贬值与货币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指出二者关系并不密切.  相似文献   

4.
通货膨胀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较激烈的问题之一。通常人们认为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过多造成的。但通过对汉、唐时期通货膨胀现象的研究,说明了金属货币流通中同样也会发生通货膨胀问题,因而可从汉、唐时期的经济思想中总结出一些值得借鉴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国历史上铜铸币流通领域长期存在的短陌钱现象,本文从流通领域铜铸币质地差异广泛存在的事实出发。由贱金属货币(铜铸币)内部的价值与价格的矛盾入手,指出短陌的本质是货币贬值。而且这种货币贬值在形式上很有特色,与贵金属货币或纸币的通货膨胀有明显不同,即有钱陌比率的不同,又体现着劣币驱逐良币的格莱申法则的作用,也是货币由实价货币向名目货币过渡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6.
铸币作为一种特定形态的货币,公元前7世纪首次出现在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王国,而后在希腊世界得到广泛传播,腓尼基城邦、中国、印度和波斯也开始大规模使用铸币。其中,中国和印度的铸币被认为有独立的起源,并不是从希腊世界传播而来。在时空维度上,铸币的产生和传播都与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理论的框架大体相符。该理论有助于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多重角度来考察铸币现象,使其研究成为整体认识公元前一千纪欧亚世界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7.
福建商业经济发展,市场商品贸易的繁盛,就出现特殊商品货币流通与铸造。自汉至唐,随着中原汉族迁闽,带来了钱币,唐时福建也好了铜钱。五代王氏治闽,铸有铁钱、铅钱、铜钱,但很粗糙。宋时福建也行铸币,建州丰国监历136年铸币,称上品。无时福建普遍用钞。明代福建铸宝钱,明末清初外国“番钱”流入福建。清初在福建开矿设局铸币,至光绪年间,福建出现“商办”的机器铸币厂,后归“假官办”及“官督商办”。民国时福建都督府又行铸币,市场上出现各种光番银币。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盘剥民财,致使民不聊生。  相似文献   

8.
王晓利 《阅读与鉴赏》2011,(7):57-57,69
一战后,同盟国战败,奥匈帝国崩溃解体,其国际地位大幅下降,原本属于奥地利的银币——玛利亚.特丽莎的铸币权,在欧洲列强的强大压力下被迫于1935年放弃,这就引发了英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对该银币铸币权的长期的激烈争夺,尤其是一向奉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的英国,在这次的争夺战中表现得尤为积极。本文试图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来分析二战期间玛利亚.特丽莎银币对英意两国在东非战场胜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漳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铸币文化。清代早期,漳州新设局铸币,现存世的漳州铸币实物有康熙通宝、咸丰通宝、同治通宝和光绪通宝以及“漳州军饷”。本文分析清代漳州的铸币的开铸动机,考证其铸币地点,探讨明清时期漳州铸币文化形成和消失的社会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0.
货币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战国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诸侯国开始大量铸造金属货币,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比较频繁,因此各国之间也就存在一定形式的货币兑换与结算,以便于商贸的往来。  相似文献   

11.
从铸币业的发展看辽代经济的盛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丹本土铸币业的发展,除了受到汉族化的巨大影响之外,最根本的因素还是本国经济发展规律在起作用。契丹立国前铸币业的萌芽、辽初铸币业的初步发展、中期货币经济的确立、末期的货币紧缺正是契丹国家经济产生、发展、衰落过程的投影。  相似文献   

12.
封闭经济中考虑税收边际成本与最优通货膨胀率即可决定最优铸币税,开放经济条件下不同的汇率制度导致政府不同的货币政策选择,进而决定最优铸币税不同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3.
铸币税是基于政府垄断发行货币获得的一种收入。在中央银行发行纸质货币的时代,铸币税是中央政府获得的一笔永远不需要偿还的债务。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缴的1万亿净利润,是基于中央银行角度的利差收入,与铸币税是两个概念。估算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储备的收益规模后,其结果与央行资产负债表内“其他资产”科目的变化额有所出入,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央行上缴1万亿净利润是中国政府中性财政政策和积极货币政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15.
本论述了铸币的基本特征,并以此为起点,分析了唐代私铸盛行和铜钱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诗经·卫风·氓》"抱布贸丝"中的"布"不是用于物物交换的布帛,也不可能是金属铸造的布币,而应是实物货币之"布"。  相似文献   

17.
漳州是我国历史化名城,具有丰富的铸币化。清代早期,漳州新设局铸币,现存世的漳州铸币实物有康熙通宝、咸丰通宝、同治通宝和光绪通宝以及“漳州军饷”。本分析清代漳州的铸币的开铸动机,考证其铸币地点,探讨明清时期漳州铸币化形成和消失的社会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8.
西汉初允许私人铸钱,这一政策对当时的社会经济造成了颇为严重的后果,但汉初九十余年又不能废止这一政策,究其原因,一是政府财政困难,不能提供巨额经费保养诸候王,二是中央政权不够强大,收回铸币权,必将引起诸候王的反抗。到汉武帝时能收回铸币权,则是上述因素发生变化的结果。 汉代劳动者弃农趋末的现象极为严重,统治者又无法弥止,其原因是汉代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生活十分艰厥,而根本原因则是汉代赋税十分繁重,农业劳动者根本无力承受。 汉代的商业资本极为发达,但这种商业资本脱离一般社会经济发展,是一种畸形发展的商业资本。当一般社会经济陷入困境之际,就越是这种商业资本获得迅速发展之时。  相似文献   

19.
游学进行式     
在路上,有时候不仅仅指的是一场旅行,饱览沿途风光,更可以是一段带着异域风情的学习时光。在这段时间里,你有多种选择,丰富你的旅途:你可以在意大利学习做巧克力,在澳大利亚学习铸币,在菲律宾学习潜水……只要你有心,把沿途当做一种人生态度来对待,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会为你打开无限精彩的大门。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中的文化大多蕴舍在词汇中.本文结合实例对比分析了英汉词汇中词的社会文化意义.在语言学习中.我们应联系社会文化学习词汇知识,或追根溯源、或随文加以诠释、或剖析文化喻义、或点明其文化制约.从而进一步掌握词汇并学好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