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决定文章的质量和命运,一般来说不是在动笔之后,而是在动笔之前。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思索,思索,再思索。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写下来的东西,就会一钱不值。茹志鹃也说:"只有当你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才能动手写作;只  相似文献   

2.
决定文章的质量和命运,一般来说不是在动笔之后,而是在动笔之前。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思索,思索,再思索。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写下来的东西,就会一钱不值。茹志鹃也说:"只有当你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才能动手写作;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努力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拉近作文与生活的距离,倡导生活向作文的转化,使学生在情景中写作,是小学写作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还应该深入研究怎么教的有效路径。只有让学生亲历写作的全过程,才能使学生有话会说,有话能说。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唱独角戏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极大的冲击,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一堂语文课是不是学生说得精彩了,那课堂也就精彩了呢?其实语文课堂除了动嘴还要动笔,只有舞起动笔的飘带,学生的阅读和表达才能更深刻,才能形成一定的语文  相似文献   

5.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作教学功夫在"文"外,习作教学应从提高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只有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留心观察,用心体验,广泛阅读,不断积累,勤于思索,方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6.
发现与思索     
一、阅读中的发现 学习文章.不仅要积累字词、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涵.而且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发现与思索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一个人成功的原因。只有善于发现与思索.才能使人的头脑更加睿智;只有善于发现与思索.才能使自己对生活的体悟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7.
"材料"一词的本义泛指物质生产中的原料.写作是精神劳动,有着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是精神生产,还是物质生产都要先有原料才能制造出成品来.动笔之前,材料是形成观点的基础:动笔之后,材料是表现观点的支柱.材料的获得需要平时积累.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流,泉涌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材料的积累有直接的和间接的,只有解决好这个写作之源问题,学生作文才能真正做到厚积薄发.  相似文献   

8.
秦兴怀 《现代语文》2011,(2):132-133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它道出了写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生活实际,学生才乐写;有了情感体验,才能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在指导作文时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  相似文献   

9.
吴健 《物理教学》2012,(9):17-19
带电粒子的加速、偏转既是一般情况下带电粒子运动的基本模型,又是促进思维发展的很好载体。为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要注重设计学习过程。过程是培养分析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土壤。要注重丰富物理情景。只有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丰富的加速、偏转情景,学生的理解才会深刻。要注重问题引导学习。只有学生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笔写、动脑思,才能实现能力的发展与理性精神的培植。  相似文献   

10.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激活课堂的四项要求是:①导入含活式——带着兴趣,带着思索;②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馈畅通;③探索有活力——思维有深广度,见解有创新度;④结尾有活意——留有激情,留有悬念。  相似文献   

11.
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只有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多彩的生活,引导他们撷取鲜活的作文素材,才能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12.
对于写作来说,阅读积累是前期工作,只有动笔才能使写作水平真正得到提高。我们中学生,要善于在阅读后动动笔,善于将自己每天经历的事情记录下来,例如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等等,对提升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第一种武器:新巧精深的立意 常言说“意在文先”,写文章必须事先考虑好意旨。中考作文也同样,我们只有在动笔前有了好的立意,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在这里点出了学生写作的源泉所在.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曾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名句,它说池水的清澈是因为有源头头活水的注入.引用到写作中,则可以强调只有贴近生活,认识生活,思考生活,写作能力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学生实际”是学生习作过程中表述和交流的对象。习作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关注现象,热爱生活”,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运用中“易于动笔”,在生活需要的驱动下“乐于表达”。《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界定“生活”的:“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实践证明,生活越充实,作文内容就越丰富,学生才会写出令人耳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想多远。有什么样的思路,就会有什么样的出路。生活在同样一个世界里的人,因为思路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导致了不同的出路。只有那些在逆境中能大胆突破、变换思路、勇于创新的人,才能找到出路,迈向成功。教学也是如此,当学生在“山穷水尽”之际,引导“改弦易辙”,另辟蹊径,转换思维角度去寻找突破口,往往能到达“柳暗花明”之境地。“转换思维角度”就需要创新,需要创造性思维。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上,我信奉这样一句话:阅读课要常动笔,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写得多了,连在一起,便会形成气候,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但时下的语文课堂师生对话多,学生说得精彩,那课堂也就精彩了。阅读动笔是少之又少。其实语文课堂除了动嘴还要动笔,只有动笔,学生的阅读和表达才能深刻。一、批注阅读如散步,批注如赏景。我们的课文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情感:浓浓的意、款款的情、深深的理……这“人文情感”就蕴涵在语言文字中。如何让学生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单凭教师的分析讲解达不到最佳效果,因为真正有效的阅读,需要学生“潜心会文”,需要…  相似文献   

18.
“学而不厌”与“诲人不倦”,我们常挂在嘴边。然而,现实的情景并不乐观。许多教师工作几年后。产生程度不同的职业倦怠,不学习,不反思。不研究。阅读的书籍除了教材、教参之外,别无其他,更不要说动笔写一写对教育教学的思索与发现了。  相似文献   

19.
正陶行知认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景、物。学生只有深入生活观察、体验,才能用自  相似文献   

20.
社会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离开社会生活便没有文章。但是,有些具有丰富生活的人为什么写不出文章来呢?这是因为生活不等于文章。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有了社会生活这个被反映对象而没有反映者,这就谈不到文章的产生。有了反映者,还有作者对社会生活认识问题和是否勤于思索以及是否善于表现的问题。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只有经过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阶段,才能揭示事物的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