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者与受者是大众传播活动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新闻传播学的传统研究无论是传者中心还是受者中心,都把侍受关系看作一种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故不能揭示传播关系的实质。而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传播关系的两极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主客体关系问题。从主体意识的失落、到主体意识的觉醒,再到主体同性的转向,这是西方人学与传播关系发展的共同历程。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传播理论的和谐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们的每一次交流过程都伴随着跨文化传播的过程,因此,跨文化传播的成功与否就直接影响到了和谐文化的构建以及文化主体内心和谐的形成。本文就跨文化传播理论在达致和谐的过程中所展示出的价值进行了阐释,并从基于"和谐"理念的跨文化传播理论建构、跨文化传播理论如何推行"和谐"理念、跨文化传播理论"和谐"理念的实践价值三个方面逐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传播的本质是关系,如何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构建民主共同体中大众媒体,首先要正确认识"交流"。作为一个社会心理的过程的"交流",通过媒介达到主体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的交互性行为,从而实现人们之间合理并且道德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4.
论出版同质化竞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出版同质化竞争的表现形式,探讨了出版同质化竞争的原因及其后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和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我国的媒体传播也朝着消费主义的方向发展,传播内容、传播理念以及传播方式等层面都公认出现同质化的特征,本文以此为中心,介绍消费文化背景以及媒体传播同质化对于大众的集体无意识的利用,对当下媒体传播有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文关怀:新闻传播意识形态性的社会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使得传统新闻传播的意识形态教育理念和方式面临挑战.社会由人组成,而人具有缜密的思维和丰富的情感,新闻传播人文关怀理念的转换,将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开辟一个新视界.  相似文献   

7.
美学视野中的网络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峰 《现代传播》2007,1(4):97-100
网络传播的美学内涵不在于交流信息,而在重构个体感知世界的方式,进而重构当代人的审美生活.空间维度上的"互联"和时间维度上的"互动",使康德所要求的"审美共通感"获得新的历史形态.网络浏览、网络写作和网络游戏,使主体间的非概念沟通真正突破传统的艺术范畴,扩展到整个生活世界.这使网络传播暴露出其内在的审美向度,同时也迫使当代美学扩展其理论视野,关注交流方式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华金香 《传媒》2018,(3):90-93
公共传播背景下,探讨传播中"传""受"关系具有重要价值.随着哲学范式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变,传播过程中的"传""受"双方可理解为互为主体的"主体间性"关系.哈贝马斯哲学中的"主体间性"理论主张颇具代表性,公共传播视角下对其理论价值的探索,有助于厘清新媒体环境中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关系,指导现实的传播实践."主体间性"理论与"公共领域"理论、"理想传播情境"理论以及"交往有效性"理论等密切相关,在"主体间性"的传播关系下建构的传播行为能够打破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建立起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有助于信息双向、对称、平衡地传播和交往理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陈永凤 《新闻世界》2011,(11):100-101
本文通过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网络本身的同质化倾向、网络传播的共享特征与网络经济的消费主义模式以及网络的“信息鸿沟”现象,来分析互联网对文化同质化现象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万展豪  王远舟 《传媒》2018,(4):75-77
公共传播视野下组织形象构建与传统视角的组织形象构建方式不同,这种传播的公共性即包括传播原则上的双向平衡性、传播渠道上的公开性与开放性、传播主体多元化,又包括传播理念的公益性和传播场域的包容性等,以组织形象建构为目的的公共传播应将"公共性"作为主要宗旨.  相似文献   

11.
熊越 《中国出版》2023,(9):16-19
后疫情时代,全球传播生态加速重塑,中国故事跨文化传播成为我国当下刻不容缓的时代命题。从间性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文化间性下的“话语内容选择”与“语境转换”、主体间性下的“共同体意识符码”和“他我关照”的分析来探索不同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助于剖析当下的跨文化传播机制。对跨文化传播意义生产的探讨,反向推动跨文化传播方法论的发展,两者同频共振,建构出国际文化共识的同时明确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和话语,最终实现中国故事对外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2.
新闻传播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活动,其本质是集团性话语,并非个人的自发生成。就此来说,新闻对人的教育方式主要是灌输,而单子式的灌输,其教育和支配  相似文献   

13.
电子信息时代已经到来,新闻资源的共享已成定局,真正意义上的独家新闻也越来越少。因此,报纸要增加“卖点”、增强竞争实力,新闻策划就成了非常必要的手段。综观我国的新闻发展史,新闻策划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广泛地应用着。同质化竞争的必然选择众所周知,今天的报纸,特  相似文献   

14.
刘洁 《新闻前哨》2022,(5):67-70
当下,中国的跨文化传播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形势,迫切需要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提高国际话语权.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塑造了一批洋网红,其国别特性和自带"他者"属性,无形中扮演了跨文化传播的角色.本文以哔哩哔哩海外UP主"我是郭杰瑞"的短视频为研究对象,以"主体间性"的视角分析传者、受众与内容三大主体间的"对话"关系,以期为全球...  相似文献   

15.
论文首先对新闻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历史关系演变进行了探析 ,认为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传—受不分的混沌关系 ,传—受分立的对应关系 ,传—受和谐的一体化关系。然后对传—受本位的新变迁 ,传—受互动的新追求和传—受平等的新理想做出了阐释。  相似文献   

16.
17.
诸子传播理论尽管在理论设计上涉及主体间的利益协调,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主体间存在被无限制地挤压或取消,使得其对周期性社会危机的发生化解乏力.主体间存在的真正实现有赖于社会价值主体的多元化和制衡化,这样才可能通过主体际理性交往实现社会和谐,实现"人"的真正解放.  相似文献   

18.
诸子传播理论尽管在理论设计上涉及主体间的利益协调,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主体间存在被无限制地挤压或取消,使得其对周期性社会危机的发生化解乏力。主体间存在的真正实现有赖于社会价值主体的多元化和制衡化,这样才可能通过主体际理性交往实现社会和谐,实现"人"的真正解放。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电视台节目编排的从业者,作者从电视节目编排的重要性及节目编排的策略两个方面讨论电视频道同质化时代的差异化节目编排,希望最大限度地提高节目收视率,加速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诸子传播理论尽管在理论设计上涉及主体间的利益协调,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主体间存在被无限制地挤压或取消,使得其对周期性社会危机的发生化解乏力。主体间存在的真正实现有赖于社会价值主体的多元化和制衡化,这样才可能通过主体际理性交往实现社会和谐,实现"人"的真正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