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以互联网、手机、电子阅读器、户外LED、电子新闻纸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形态迅速崛起,对传统都市报的经营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以“内容提供商”身份定位的传统都市报,有可能在下一轮的数字化新闻传播价值链条重构中被边缘化. 面对这一发展困境,本文立足“大出版”概念,引入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深水区的图书出版行业的复合出版理念,试图从都市报新闻制作的编辑核心环节人手,探索新闻碎片化编辑新策略,针对当前都市报发展的转型瓶颈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全媒体的数字环境下,《南方都市报》"三报一网"的联动模式就凸显了传统报业数字转型的可能性和生命力。本文以《南方都市报》为例对媒介融合条件下都市报数字化转型和创新之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南方都市报的主流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报的主流化转型,最早发端于都市报的开创者华西都市报。1998年3月,时任华西都市报总编辑的席文举提出"迈向主流媒体"的口号,这是对原有定位"市民生活报"的一次  相似文献   

4.
在华西都市报创刊15周年庆之际,全国部分都市媒体汇聚成都,1月11日召开的以发展为主题的"高锋论坛",回眸中国都市报发展轨迹,探索新形势、新挑战下的应对和前景.这里撷取部分代表或应约撰文者一个观点亦或一段话(排序不分先后),从一个角度反映都市报人的进取与作为.欢迎大家来稿继续开展讨论.  相似文献   

5.
邵羽西 《出版广角》2016,(19):50-51
在互联网媒体的强势冲击之下,传统都市报面临巨大的挑战.《华西都市报》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打造华西传媒集群、实施"i战略"、寻求跨界合作的转型方式,为都市报转型指明了新方向.文章以《华西都市报》的转型为例,梳理其转型战略,为都市报未来的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0年10月20~22日,“2000·中国西部论坛”在成都召开,1700多位代表、170多家海内外媒体、540多名记者齐聚成都。论坛已落下帷幕,回顾其间的新闻大战,分析都市报纸如何报道国际盛会,或许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本文所谓都市报纸,指晚报、都市报、商报、早报等城市报纸,它们都是以普通市民为读者对象的综合  相似文献   

7.
"向主流媒体转型"难达预期 上世纪90年代,都市报由于贴近百姓生活迅速成长起来,但这种一哄而起的繁荣,也给都市报的健康发展带来某种负面影响,虚假报道、内容低俗成为难以回避的顽疾.  相似文献   

8.
赵勇 《新闻战线》2020,(15):107-108
无论形式、载体、渠道如何改变,本质上都是内容生产传播的迭代升级。坚持从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出发,努力拓展新闻+产品模式,打造全新的内容服务空间,提升用户的互动体验。借助"内容引流+场景触达"的新格局,推动都市报的数字化转型,助力内容传播。  相似文献   

9.
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同志来京,带来刚刚出版的《中国都市报研究文丛》一套5册。浏览这套文丛,真有先睹为快之感。具有中国特色的都市报工作的经验,终于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总结,这是中国报界的一件喜事。以1995年1月华西都市报在四川成都创刊为标志,都市报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登上中国报业的宽阔舞台,成为中国报业市场竞争中一支新生的劲旅。现在,全国的都市报已发展到四五十家,这些新兴的报纸以惊人的发展势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清新可喜的文风、灵活创新的经营机制等鲜明的特征,受到广大读者的由衷欢迎和赞赏,也引起新闻界的…  相似文献   

10.
韩晓宁  王军 《青年记者》2017,(19):21-23
都市报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崛起以来,成为中国报业市场化经营的主力军;近五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纸媒受众流失,都市报的经营收入和社会影响力出现较大下滑.在政策支持和自身生存发展需求推动下,全国都市报加快媒体融合转型的步伐,其中部分优秀者在渠道、内容、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持续创新,涌现出一批新产品、新项目、新模式.本文在探讨都市报转型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梳理都市报转型的可行性路径,并对其困境和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是随着中国报业市场化的潮流加入传媒的。199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那一年堪称中国的“都市报元年”,当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在成都创刊,8月1日《大河文化报》(现名《大河报》,下简称“大河报”)在郑州创刊,这两张报纸在中国的都市报阵营里都很有代表性,而后者则还是我工作过的第一家媒体。可以说,正是都市报的兴起使我有机会加入新闻业,并随着都市报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传统媒体的话语空间面临“收窄”,都市报应在话语体系、媒体定位、平台升级等三方面加快转型,才能求变图存,再次迎来新时代的辉煌. 经过20年的发展,都市报已经成为与党报、新媒体“三足鼎立”的主流媒体.到了现在新的时代,中国社会和中国媒体都在转型.今天的中国都市报,又重新面临着“话语空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庄向阳 《报刊之友》2008,(10):54-55
我是随着中国报业市场化的潮流加入传媒的。199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那一年堪称中国的“都市报元年”,当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在成都创刊,8月1日《大河文化报》(现名《大河报》,下简称“大河报”)在郑州创刊,这两张报纸在中国的都市报阵营里都很有代表性,而后者则还是我工作过的第一家媒体。可以说,正是都市报的兴起使我有机会加入新闻业,并随着都市报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14.
彭波 《传媒》2008,(11):84
2008年10月24日到26日,由中国都市报研究会主办、《重庆晨报》承办的2008中国都市报研究会总编辑年会在重庆举行。来自《南方都市报》、《楚天都市报》、《燕赵都市报》、《华西都市报》、《潇湘晨报》、《都市快报》等全国38家强势都市报的高层人员和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  相似文献   

15.
都市报的兴起和晚报的对策吴永祚都市报———一个新兴的媒体群落从90年代中叶开始,一种类似晚报的新型大众传媒———都市报,先后出现在我国一些大型中心城市,四川成都的华西都市报、湖南长沙的三湘都市报、陕西西安的三秦都市报、贵州贵阳的贵州都市报、江西南昌的...  相似文献   

16.
彭骥  肖志芬 《新闻前哨》2007,(10):87-88
被誉为"中国报业改革的过河卒"的都市报,在中国崛起已有十多年历史,迄今已成为中国报业最有可持续发展实力、最有进取活力、最有品牌价值和最有社会影响力的报群之一。中国都市报的发展是伴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期城市化进程而兴起的。"城市"在这场城市化浪潮中作为文化副产品占据了都市报的各大版面。如《南  相似文献   

17.
都市报怎么做典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报在我国发展10多年了,但正面典型报道始终是弱项,客观来说这与都市报的采编力量、考核体制有关。但都市报也在向主流媒体转型,这也需要在典型报道上着力。  相似文献   

18.
黎勇 《青年记者》2017,(19):24-26
自意识到危机以来,都市报就开始了转型探索.不过,整体上,目前都市报仍陷于迷惘中,并未找到一个完全清晰的、可看到光明前景的转型路径.这种困境,缘于都市报尚未厘清几个关键问题,即:都市报为何而生?都市报为何转型?都市报转向何处?作为一个曾经在都市报从业15年的前媒体人,笔者认为,都市报必须在弄清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对媒体的属性、功能和价值进行再选择,才能实现真正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楚天都市报创刊至今已16年了。16年来,楚天都市报秉承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宗旨,牢固占据省内报业发行市场领先地位,连续多年入选"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40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全国晚报(都市报)综合竞争力20强",先后摘取韬奋新闻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等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项,成为省内发行量第一并享誉全国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都市报发轫于1993年出版发行的《贵州都市报》,此后三五年间,许多中等以上城市都出现了一份甚至多份类似的报纸.都市报的兴起成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报业继日报、晚报后的第三次浪潮。在20世纪末的几年里都市报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是报刊理论界已开始关注其内含的危机,并积极为其转型出谋划策。2005年,都市报迎来了发展的拐点,发行量减少、广告收入下降、效益下滑乃至严重亏损,都市报发展开始进入“冰河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