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下奇城     
蛇城哥酋洛是意大利一座奇特的城市,因为这个城市里有着无数的多种多样的蛇,人们称它为蛇城。在蛇城,大人和小孩都会养蛇,有的人还以贩蛇为生。哥酋洛城的儿童最喜欢的“玩具”是蛇,而且许多孩子表示长大后的理想是当一  相似文献   

2.
胡翰 《中文自修》2004,(11):21-21
一条刚刚修炼出道的小白蛇在蛇精界备受折磨。族长是个修炼近千年的蛇妖,已经化为人形,管理着庞大的蛇界。蛇是冷血动物,它们互相殴斗,毫无“蛇情”可言。小白蛇属蛇精界最低一级,只懂得一点小小的法术,职责是  相似文献   

3.
“蛇”趣     
《初中生》2010,(9):24-27
蛇其实是很妖娆的动物,比如用它来形容女人的细腰时——蛇腰:蛇又是无比毒辣的动物,比如用它来形容人的歹毒心肠时——心如蛇蝎;蛇还是忘恩负义的家伙,比如被农夫救过的那条蛇;从某个角度来说,蛇是颇具威慑力的东西——杯弓蛇影;蛇又跟制敌法宝挂钩——蛇拳;蛇还是美丽与正义的化身——白蛇精;形容书法精妙,  相似文献   

4.
《新农夫和蛇》是一篇构思新奇、耐人寻味的现代寓言。一、寓意深刻小学课本中的《农夫和蛇》中的农夫救蛇是由于农夫的善良和愚昧,蛇的恩将仇报乃是出于蛇的  相似文献   

5.
蛇蛙     
南方有一种蛙,叫蛇蛙,这种蛙个头很大,尤其是前肢很粗壮,很有力量。这种蛙和蛇是天敌,一见到蛇便会奋不顾身地扑上去,四肢死死将蛇抱住,直到将蛇勒死,或同归于尽。  相似文献   

6.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南方有一种蛙,叫蛇蛙,这种蛙个头很大,尤其是臂很粗壮,很有力量。这种蛙和蛇是天敌,一见到蛇便会奋不顾身地扑上去,四肢死死地将蛇抱住,直到将蛇勒死,或同归于尽。  相似文献   

7.
蛇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3 000种左右,毒蛇约占1/6。我国有蛇160种,其中47种是毒蛇。没有人看到过蛇有足,因此才有了“画蛇添足”的成语。蛇没有脚怎样爬行呢?蛇之所以能爬行,是由于它有特殊的运动方式:一种是蜿蜒运动,所有的蛇都能以这种方式向前爬行。爬行时,蛇体在地面上作水平波状弯曲,使弯曲处的后边施力于粗糙的地面,由地面的反作用力推动蛇体前进。如果蛇被放在平滑的玻璃板上,那它就寸步难行,无法以这种方式爬行了。当然,不必因此为蛇担忧,因为在自然界很少有像玻璃那样光滑的地面。第二种是履带式运动,蛇没有胸骨,它的肋骨可以前后自…  相似文献   

8.
印度玩蛇族     
小朋友,我们经常能在电视上看到蛇“闻声起舞”:一个玩蛇人手中拿一支“蛇笛”,席地而坐,把竹篮子里的蛇倒翻出来。随着吹奏的乐曲,蛇就在竹篮上面翩翩起舞。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黄菲飞 《海外英语》2013,(13):181-182
蛇,是一种爬行动物,每每提及,均让人心生胆怯。蛇从单纯的生物学领域僭越到文化领域,经历了由图腾到神话到宗教再到文学等几个过程。蛇的隐喻与象征意义,总体来讲,是负面多于正面。人们每每在生活中或者文本中碰到蛇,往往会联想到蛇的阴险与冷血,诚然,这是蛇的文化内涵的主旋律,但是,自从浪漫主义时期到来以后,文学中的一些意象诸如蛇开始呈现出了不同于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蕴意。此篇论文将以浪漫主义时期作为时间切入点,并分析所选国家诗人的含有蛇意象的诗歌,旨在发现蛇作为一种隐喻符号在其自身内涵的发展过程中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及其流变、创新与拓展。  相似文献   

10.
蛇崇拜是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楚文化中的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有很多有关蛇的资料。楚文化中的蛇崇拜具有以下特色:楚人先祖与蛇有着密切的关系;蛇为冥神——保护神;蛇为邪祟——破坏者;蛇与鸟——死与生。蛇在楚文化系统中散发出独具魅力的风采,也让我们对楚先民的智慧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相似文献   

11.
蛇,是一种爬行动物,每每提及,均让人心生胆怯。蛇从单纯的生物学领域僭越到文化领域,经历了由图腾到神话到宗教再到文学等几个过程。蛇的隐喻与象征意义,总体来讲,是负面多于正面。人们每每在生活中或者文本中碰到蛇,往往会联想到蛇的阴险与冷血,诚然,这是蛇的文化内涵的主旋律,但是,自从浪漫主义时期到来以后,文学中的一些意象诸如蛇开始呈现出了不同于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蕴意。此篇论文将以浪漫主义时期作为时间切入点,并分析所选国家诗人的含有蛇意象的诗歌,旨在发现蛇作为一种隐喻符号在其自身内涵的发展过程中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及其流变、创新与拓展。  相似文献   

12.
蒋婷湘 《科学教育》2007,13(1):59-59
有一次在菜市场,看到了一个卖蛇者,便上前询问:"老师傅,你说,这蛇是怎么行走的?"那卖蛇的说:"蛇的腹部长有一些小脚,行走的时候它就露出来了,而在停止行走的时候,它的脚就缩到里面去了。"这话听起来显然是滑稽的,但关于蛇的行走问题,的确有许多人搞不清楚。即使是有关这方面的专业书籍,也没有对蛇的行走问题作过详尽的阐述。因此,关于蛇的行走问题,很有讨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福建最早的名称是“闽”,其土著居民在历史上被称为闽越人。闽越人崇拜蛇图腾,他们不仅以蛇为形纹身,更以蛇画船,祈求蛇神保佑行舟平安。至今,泉州惠东女仍有在虎口、手腕等处刺青的习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对此加以解析:“闽,东南越,蛇种。”意思说的就是地处东南的古闽越人信奉蛇为图腾,认为自己是蛇的后代。而古闽越人被称为“蛇种”不仅见之于东汉的《说文解宇》和北宋的《太平御览》,成书于清代的《侯官乡土志》称:“叠之种为蛇,盖即无诸国(闽越)之遗民也”,“其人皆蛇种”。清人李调元也有“或日蛇种,故祀蛇于神宫也”的类似记栽。泉州的“泉”,在闽南语系中有两种不同的读法。  相似文献   

14.
我问一位捕蛇者:为什么毒蛇比无毒的蛇售价更高呢?这除了毒蛇比无毒的蛇药用价值更高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毒蛇更稀少,捕蛇者说。在蛇类,毒蛇是强者,它应该比无毒的蛇更有利于生存,为什么数量反而更少呢?我不解。  相似文献   

15.
蛇郎故事作为中国流传广泛、数量丰富的民间故事。其基本形式有蛇始祖型与蛇郎和两姐妹型两种。尽管这两种形式情节很不相同,却都是建立在尊崇蛇的文化心态之上,而这一心态源于古越人的蛇图腾崇拜,历经千年未能磨灭。蛇郎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异:一方面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蛇郎故事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流传的过程中渲染了不同的地方色彩。另外,蛇郎和两姐妹故事同现实人生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可以运用过渡性仪式来进一步探讨该型故事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有这么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故事:有一天农夫上山砍柴,路上看到一条已冻僵的蛇,农夫觉得非常可怜,就把它放在自己的怀里让它暖和暖和。过了一会儿,蛇苏醒过来了,就咬了农夫一口。你一定认为蛇很坏,是吗?对!我们都会认为蛇太坏,农夫的好心没好报!可是,我们学过自然科学后就会知道:蛇是一种变温动物,它的体温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冬天,蛇要冬眠,并没有被冻死!农夫不懂科学违背了蛇的生活规律,蛇反而觉得很不舒服!正像在你睡得正香时,有位不识相的人把你吵醒,说不定你也会骂人甚至打人的!这与蛇又有何区别呢?自然科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7.
蛇人贝宁     
蛇!蛇!蛇! 贝宁似乎比别的人都更了解蛇。同学们都称他为“蛇人”。因为他的脑子里整天都想着蛇,做的事情也常常与蛇有关。别的孩子捉迷藏的时候,他捉蛇;别的孩子看卡通片时,他找放映蛇的频道看!  相似文献   

18.
<正>众所周知,蛇在自然条件下,是会冬眠的。在食物匮乏的冬天里"大睡一场",这种方式能够帮助蛇节省不少能量,让它们安然度过冬天。那么,是不是一遇到寒冷的环境,比如把它们扔到冰箱里,蛇就会进入冬眠状态呢?事实上,如果冒冒失失把家里的宠物蛇丢到冰箱里,是一种"过失犯罪"的行为。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的蛇都会一命呜呼,而不是成功地进入冬眠状态。别看蛇是冬眠的动物,  相似文献   

19.
鹰和蛇     
张前 《少年月刊》2010,(12):32-32
鹰是蛇的天敌,蛇一看见鹰就闻风丧胆,没有一点招架之力。但是,有一条蛇却决定向鹰挑战,为自己的家族报仇雪恨。  相似文献   

20.
人们都认为蛇是可怕的动物,因为在书上,蛇凶狠、奸猾,很令人讨厌。但我认为这是偏见,其实蛇是很可爱的动物。那是一个星期天的傍晚,我在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