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成长环境影响,部分聋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自私、偏激、猜疑、偷摸等不良行为,成为困扰聋校教师、影响聋生个人成长和校园和谐的问题。本文将从聋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上探寻聋生思想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彭真梅 《教师》2013,(23):13-13
聋校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聋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聋生身心健康成长,培养聋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当前聋生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浪费、没礼貌、小偷小摸、说谎等屡教不改的现象,教师有时束手无策。因此,我认为要加强聋校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情感教育,通过理论与实践相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国家对国民教育支持力度的加大,青少年特别是残疾青少年教育在党的阳光雨露沐浴下,成就喜人,残疾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新一代残疾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集体、乐观向上,勤奋好学,正在茁壮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然而,由于各自不同的成长环境的影响,在部分耳聋学生身上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懒惰、自私、野蛮、偏激、猜疑等不良行为,在聋生这个特殊的群体里,一直是困扰聋校教师、影响聋生个人成长和校园和谐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探寻聋生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就聋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素英 《考试周刊》2010,(23):215-215
社会、家庭、学校、自身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和教育的误区直接或间接地造成聋哑学生诸多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直接影响聋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改革传统教育模式,运用新型教育方法引导,让聋生成为残而不废的时代新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础教育战线面临的突出任务。  相似文献   

5.
聋生由于听觉障碍,造成了他们语言发展的障碍,从而使他们很难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常常表现为:明辨是非能力不强,道德观念浅薄,缺乏美感,易冲动,不自信,好贪图小便宜等。要改变这一状况,作为班主任必须要加强对聋生的思想教育。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谈谈我对转化这一类学生的不良行为的看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6.
目前聋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思想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但确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不良行为。“不良行为”往往是违法犯罪行为的“前奏”和“信号”。其严重性虽还没有达到犯罪的程度,但必须及时加以纠正。聋生在校期间正值成长发育阶段,有时会产生一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家长和教师应同样给予关注.以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待、教育孩子。使其思想道德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落后地区,聋生的家庭教育几乎成为一个"虚有名词".聋生家长或包办保护过度,对聋生有求必应,或麻木冷漠听之任之.聋生家长对聋生的心理期望值过低,对聋生"只养不育".聋生家庭教育在聋生教育中正常缺席,使得聋生产生这样那样的性格或心理的缺陷,如好逸恶劳、孤僻、自虐,聋生的教育发展遭遇了瓶颈之难.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科的教学是发展聋生语言的重要途径,而作文是聋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它是积累语言素材,培养聋生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一种好方法.日记教学,养成聋生写日记的好习惯,对聋生学习和生活会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聋生心理健康是近些年研究者们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从聋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内容、聋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三个方面对现有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指出已有研究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从聋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干预措施三个方面提出对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展望,以期对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研究的深入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聋生生活实际,合理重组教材,精心设计和加工,调动聋生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把聋生带出教室,走进现实生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注重实践活动,指导聋生实践,提高聋生用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