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分为二”观念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分为二”观念的起源朱炳祥,普珍“一分为二”的命题是中国哲学范畴系统中最重要的命题之一。“一分为二”作为一种正式的书面表述,那是比较晚的。隋代学者杨上善在注释《黄帝内经》时说:“一分为二,谓之大地也。”北宋哲学家邵雍《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说:“是...  相似文献   

2.
分三个层面对“道德”范畴的形成及其内涵进行了历史考察 ,认为是道家老子最先将“道”升华为哲学范畴 ,认为“德”作为政治伦理范畴 ,形成于西周 ,较“道”为早。“道德”连用虽散见于先秦典籍 ,但作为哲学范畴 ,当确定于《庄子》。而《老子》之“尊道贵德”、《论语》之“志于道 ,据于德”、《中庸》之“苟不至德 ,至道不凝焉”等论题 ,都是“道德”范畴的先声。  相似文献   

3.
何谓“反思”?《汉语大辞典》上解释为“对过去的事情进行深入的再思考”;《哲学辞典》上解释为“对事物的思考和对现象的本质研究”。在哲学范畴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英国17世纪哲学家洛克。他认为“反思”是一种知觉,是心灵内部的活动。德国19世纪大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反思”是对现象的本质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意象在古代最初是一个哲学范畴的概念,后来逐步用于对诗歌和其他文学艺术样式的评论及美学研究。《周易》中的“意象”,是利用八卦图像演绎人生福祸的一种暗示与象征,被认为是意向的雏形。而《文心雕龙》中已经明确使用意象的概念,有“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的说法。  相似文献   

5.
试论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学习化社区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学习化社会”一词是一种教育哲学范畴的概念,它是由美国著名学者哈钦斯(R·M·Hutchins)提出的。他于1968年发表了《学习社会》一书,在对以往教育进行批判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应实现新的教育和社会——学习化社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肯定并多次提出了这一概念。该报告认为:“一个社会既然赋予教育这样重要的地位和那样崇高的价值,那么这个社会就应该有一个它应有的名称——我们称之为“学习化社会”。该报告一发表,即得到国际社会赞同。1972年10月举行的…  相似文献   

6.
“属辞比事”是《春秋》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早期,学者们对“属辞比事”的理解还比较简单,宋代以来,“属辞比事”四个字变得复杂迷离起来。反对以书法义例说经的学者中,有的认为“属辞比事”就是通过比观《春秋》所记之事,在对事实的把握中明大义;有的主张对《春秋》所记之辞与事,以“礼”为据明褒贬;有的认为“属辞比事”就是分析与综合的理解方法。而主张以书法义例解经的学者,或认为“属辞比事”是一种探明事实以求大义的方法,或认为是一种阐明《春秋》书法的方法。在书法与史法之间采取调和态度的学者认为,“属辞比事”首在阐明《春秋》书法,但并不专就文字上立褒贬,而是在此基础上推考事迹,明嫌疑是非。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在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这既是教育的历史任务和光荣使命,又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这一目标标志着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的新境界,这就是向学习型社会的教育转型。一、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学习社会”是一种教育哲学范畴的概念。它是由美国著名学者哈钦斯(RHHutchins)于1968年出版的《学习社会》一书中提出的。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  相似文献   

8.
论学生的主体性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论学生的主体性及其基本特征张天宝(一)作为哲学范畴的主体,有本体论和认识论两种涵义。本体论意义上的主体是指属性、关系、状态、运动变化等的基质、载体和承担者,近似于哲学的“实体”或“本体”概念。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其《范畴篇》中指出,个体是作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五种社会形态学说提出后,曾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非议.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出现了“六种形态说”、“三种形态说”、“多线说”和“封建社会说”等等.有些外国资产阶级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五种社会形态说是什么“单线道路”,是什么“技术决定论”.最近我们重读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各种形式》(以下简称《形式》)一文,想谈几点我们对人类社会的五种社会形态的运行规律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解放以来,文学界对我国报告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一种看法认为“这种文学形式,自古以来就大量发展着”,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等,其实都是报告文学作品,而“报告文学”的名称,“不过是后来加的”。①另一种意见认为它是三十年代在抗日救亡中“新兴的”一种文学样式。②这种意见大都是采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一些论述报告文学的文章的看法。第三种意见认为,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运用“结合”一词有十一处之多。笔者认为,在和平与发展被视为时代主题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应上升为哲学范畴。也正是这种结合的思维方法,赋予“三个代表”的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王之涣的五绝《登鹤雀楼》是语文教材中的名篇。对于首句“白日依山尽”中“白日”的解释,传统的说法是“夕阳”、“斜阳”、“落日”(见人民文学出版社《唐诗选》、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许多学者不同意这种解释,纷纷撰文,各抒己见,十多年来争讼不休,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一种认为“白日”就是‘伯色的太阳”(史孝勇《释白日》等);一种认为古诗中的“白日”多是指“中夭之日”、“高天之日”,此处也不例外(曾钢城“白日释义”《一辩》、《再辩》)。连日本学者也参加了这场争论。。至于根据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把“…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不仅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巨著,也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所创立的中介哲学范畴理论,深入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建国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资本论》中的抽象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方法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但对中介在《资本论》方法论中的作用研究甚少。实际上中介作为方法论,是唯物辩证法中更深层次的范畴,因此我认为,在《资本论》方法论中,应该有中介学说的一席地位,必须重视中介在《资本论》方法论中的研究。中介在《资本论》中的科学涵义在哲学史上,黑格尔是使用“中介”这一术语的第一人。黑格尔认为,中介是同直接性相  相似文献   

14.
论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理念的解读与实践的依据 (一)对教学反思蕴含的理解 何谓“反思”?《汉语大辞典》上解释为“对过去的事情进行深入的再思考”。《哲学辞典》上解释为“对事物的思考和对现象的本质研究”。在哲学范畴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英国17世纪哲学家洛克,他认为“反思”是一种知觉,是心灵内部的活动。德国19世纪人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反思”是对现象的本质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正> 关于《老子》之“道”的含义,国内外已有多篇论文讨论和争论,歧见颇多,难衷一是。我认为“道”的主要含义是气,又兼指世界万物的总规律,而这两者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现代学者的研究,自张岱年先生于三十年代提出“中国哲学中所谓气,可以说是最细微最流动的物质”、“中国哲学中之气论,则谓一切固体皆是气之凝结”①。又于八十年代前期重申“作为哲学范畴,气指构成万物的原始材料”②后,近年我国连续出版了几种气论的专著,都论及《老子》中关于气的言论,作了有益的探讨。有些论者认为《老子》和其他众多哲学名著都与气功有关,我也持同感。我认为老子既是中国“古代无与伦比的伟大哲学家”③,也是具有非凡的特异功能的气功大师④。他用多年修炼成就的气功手段和特异功能,在世界上首先观察到地  相似文献   

16.
聂巧云 《双语学习》2007,(10M):158-159
奈达是美国著名的翻译家。1964年,他出版了《翻译科学初探》,在书中提出了“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和“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的概念。起初奈达特别强调动态对等,因为在他看来,形式对等的翻译是很少见的。目前翻译界对“功能对等”、“形式对等”翻译争论颇多,有些学者认为形式对等较功能对等重要,有些学者认为功能对等比形式对等更胜一筹。本文作者认为在翻译诗歌的时候,形式对等在翻译拟形诗的时候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光辉巨著《资本论》中,较多地和普遍地运用了“绝对”、“相对”这一哲学范畴。“绝对”和“相对”的透彻阐述和展开,成为马克思完整表述和体现他的经济学说中各种经济范畴之间内在联系的最好形式之一。探讨《资本论》中“绝对”、“相对”的辩证思想和方法,不但能更深刻地认识与掌握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的哲学体系,而且也能更好更系统地学习与理解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在唯物辩证法质量互变规律的理论宣传和教学工作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质变就是革命”.这种观点把事物的质变和革命划上等号,把革命拨高为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一斯大林在他的早期著作《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一文中认为,进化和革命、量变和质变乃是同一运动的两个必要形式.他说:“辩证方法说:运动有两种形式,即进化的形式和革命的形式.当进步分子自发地继续进行自己的日常工作,使旧制度发生一些小的变化、量的变化的时候,运动就是进化的.  相似文献   

19.
《病梅馆记》一文后的《思考和练习》二,课文中使用虛词“以”的地方很多,试举例说明有哪些不同用法。翻看几种参考书,发现对“以…为…”这种形式的说明不尽相同。人教社编的《教学参考书》认为: 用于“以…为…”这种形式,作动词。“以”相当于“拿”、“用”。于漪、陶本一主编的《中学语文备课手册》认为:在“梅以曲为美”句中,“以”是介  相似文献   

20.
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我国学者肖明在《管理哲学纲要》中指出:“作为哲学范畴的管理,是泛指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所从事的对系统的一种协调活动”。教育管理历史悠久,但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它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管理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的过程。它的特点之一是实用性强,往往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矛盾的思路、视角和方法,在教育改革日益发展的今天,愈来愈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