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美国教育学家斯宾格勒说:“一定社会特有的文化传统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强烈地制约着教育过程的进行和人们养育子女的方式”,即有什么样的民族文化传统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刁培萼认为语文教育蕴涵了中华民族价值取向、中华民族思维方式和中华民族精神。曹明海又说:“汉语文教育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教育,既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知识,历练语文能力的责任,又必须以涵养民族情感,唤醒民族文化意识,振奋民族文化精神为其特有的功能”。诚然,  相似文献   

2.
《中学文科》2007,(1):67-69
【考点预测】1.知识:(1)中华文化对当代中国的深远影响,对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2)民族精神的重要性。(3)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作用。(4)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2.能力与活动:(1)增强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感受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美德深远影响的能力。(3)体会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的能力。(4)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母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核心介质。母语素养和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着个人的语言、思维能力与素养本身,更关系到民族个体和民族总体创造能力的高低,关系到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然而,只要稍微关注新闻媒体,我们就不难发现,现如今,我们的母语的处境越来越尴尬:几乎整个社会都存在忽视母语、过于强调非母语(主要是英语)的情况,我们的母语——汉语已经被排挤到了陪衬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母语教育是以汉语文为主要标志的。汉语文不仅是一种语音、符号系统,在其中也积淀了民族的精神、智慧和文化,是中国古今文化的结晶,融汇着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各个民族文化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思维、意识、心理、风俗等自然表露在语言之中。所以,母语教学,既包括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又包括民族情感、民族思想以及特有的思维方式的教育,而后者体现了教育的人文价值。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提高人文素养的高度进行语文学习活动。“人文语文”便是应运而生的语文实践和研究的新范畴。  相似文献   

5.
秦辉 《教学随笔》2011,(1):88-96,86
一、积累和运用(满分30分) 1.将下面两个成语写在横线上。(2分) 废寝忘食 咬文嚼字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小题。(4分) 捍卫母语,珍爱母语,是我们的责任。有人说:“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它的历史。”的确,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语言,一旦丧失,就断了历史,断了文化之脉。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延用至今的语种之一,它的强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对其价值的最好证明。汉语之于我们,更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就制定颁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该《纲要》要求:一是要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不断增强、扩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  相似文献   

7.
文字是现代人类步入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所以学习文字的过程就是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过程。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对深入研究汉语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母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花。母语教育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的工程和“花”的事业:通过母语学习将儿童的个体生命之流引入民族的和人类的精神之源,同时催发新时代民族的美丽之花:精神之花、语言之花、文化之花。因此,母语教育课程永远是各个国家基础教育中的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9.
导读     
在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中空前凝聚的中华民族精神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灾难过后,如何继续凝聚、弘扬这种民族精神,历史和现实留给我们许多思考。东华大学贺善侃教授撰写的《民族自觉与凝聚民族精神》一文认为,只有唤起民族自觉,才能延续灾难中凝聚的中华民族精神,真正实现“多难兴邦”。文化自觉是民族文化的自觉,从这个意义上说,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也就是激发全民族的“民族自觉性”,即对本民族的正确认知、理解和诠释。唤起“民族自觉”,是凝聚、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国家软实力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民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好民族精神各层次内容的关系、个体精神和群体精神的关系以及不同时期(平时与非常时期)民族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一种文化软实力。民族精神具有跨越时代的特性。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贯穿于人类历史各个时期的民族精神又会有不同的历史特点,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同构成一个民族精神状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的核心内容。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唤起“民族自觉”,是凝聚、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为此,我们必须处理好民族精神各层次内容的关系、个体精神和群体精神的关系以及不同时期(平时与非常时期)民族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和民族精神对民族发展的历史作用入手,阐述了建设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大现实意义,概述了中华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提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民族的语言都负荷着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罗常培在《中国人与中国文》中说:“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结晶。这个民族的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之一,更是联合国规定使用的国际语言。因此,学好汉语,用好汉语,使之发扬光大是十分重要的。以前,学术界对汉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现象就有过诸多批评和指正,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多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少年儿童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构成炎黄子孙的民族凝聚力、爱国情感、文化素质的力量源泉。母语教育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留住学生的精神之根,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一、在外语教学中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 1.提高学生抵御西方文化渗透的能力 民族精神教育首先是存在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本民族的文化,就不可能有对本民族的自信。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宝贵遗产,对于全民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维系中华民族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精神纽带。优秀的传统文化同当代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将给我们的民族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5.
《教书育人》2011,(21):49
在当前的大背景下,许多中国人对外语的热情和在学习方面投入的精力甚至远远超过了汉语。母语是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首要载体和有机部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中国迈向现代化、中国大学以高涨热情提升国际性的今天,当代大学生的母语能力却严重不足,高校母语教育甚至面临弱化和边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教育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应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审视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精神培育的过程就是民族自信心和民族使命感的培育过程,民族精神的培育和确立就是中华民族复兴志向的培育和确立。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对中华民族的所有成员进行国家意识教育、中华民族意识教育、中华文化意识教育和中华民族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7.
贠玲 《山东教育》2007,(3):18-19
语文的学习是对母语的一种亲近。中华民族的母语是美丽的,是丰富的,她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文明和厚重的文化,建立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肉联系。语文教师应该怀有对母语的崇敬感走进课堂,面对学生,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丰盈学生灵魂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汉语文化处境的变迁,汉语教学在国际上逐步展开,国内学界和公共舆论开始关注母语及母语教育问题,重视母语价值、提高汉语地位的呼声日渐高涨。在高等院校中全面施行中国语文教学,切实推进大学生汉语文能力培养和素养教育,更紧迫地提上了日程。在目前母语教育必要性的讨论中,普遍谈及的有两个原因:一是母语水平降低影响了大学生的基本技能评价甚至是就业前景,其严重程度日益显现;二是语言的竞争是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最重要的一部分,汉语教育是强国战略之所需。这样的认识自然是正确且尖锐的。而如果我们将母语教育的目标设定得更久远些,从更广阔的时空视野来考量,则将辟开另外的角度,看到母语高等教育不仅关乎受教育者语文技能的加强,更关乎一代代人生命素质的全面提升和人格的全面发展;看到母语高等教育不但是民族国家强盛的需要,更是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文化存亡继绝开新光大之所系——而这些,正是由母语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母语教育的精义之所在,是我们重视母语高等教育的根本因由。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基因,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之基,也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先进文化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精神文化生产积极成果的总结,是促进社会繁荣、国家富强、民族发展的文化之基。所以,应正确看待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用改革创新的时代文化、西方文明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文化滋养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以促进中华民族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汉语是汉民族共同创造和使用的一种语言,在其产生、发展和变革的过程中深深地带上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烙印,汉民族传统的思维心理、文化心理已不自觉地渗透到汉语中。今天,我们分析这种语言,无论是在语音、文字上,还是在词汇、语法上,无不充满着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