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学校不少语文教师跟不上教学改革的步伐,教学观念陈旧、封闭,突出表现在:一篇课文只有一个中心意思,不符合教参答案的就要判错,对教参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是很不适应新课标语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2.
3.
白霞 《新疆教育》2012,(8):31-31
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要在课内学,并且要在课外学。语文实践活动与课内学习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作为初中的一名语文教师,更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指导和开展,这不仅能促进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是培育语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丰富精神生活,推进素质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内核出一种新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样的课程形态,能够比较理想地实施起来,可以让学生的学力得以充分的提升。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所做出的相关思考,值得人们借鉴。  相似文献   

5.
孙树新 《现代语文》2004,(10):32-33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怎样实施?这是语文教育界一直不断研究的课题,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应该说,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实施方式,都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语文学科的性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经作了明确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组  相似文献   

6.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学会审美。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美与社会美,在于以艺术的眼光来认识周围的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的美的创造。”教育本质上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动人情者莫先乎美。所以,审美教育是感动学生心情的佳径,是塑造完美人格的基础,是培养全面人才的最重要的手段。学生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审美心理和较高的审美能力,才能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参与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方式很多如课外阅读、口语交际训练、编演课本剧、组织实地采访、语文知识比赛等,在活动中让学生构建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9.
李松 《快乐阅读》2011,(14):104-105
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是作者创作情感、教师教学情感、学生学习情感三者的沟通融汇过程。因此,语文教学呼唤情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据笔者近年来所做的调查,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学生课内阅读实践时间严重不足的问题。导致此种现状的原因我以为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一是讲练为主、阅读为辅的教学观念致使课内阅读实践常常沦为教学内容调节和时间调控的点缀;二是条分缕析、切块而“食”的阅读教学方式压缩了学生的阅读实践空间;三是阅读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难点。因为每每让学生写作文,就会听到学生的“嘘……”“唉……”一片唉声叹气、苦头苦脸的模样,看罢真令人心酸。令人头疼,亦令人苦恼。交上来的作文,要么文不对题,一看就知是应景之作,成色稍佳些的作文,读罢。抄袭成份过多;至于那些妙语如珠的新作,真是难得一见。这种教学,不仅教师教得苦。而且学生亦学得累。  相似文献   

12.
认知心理学撷取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同时又吸取当代心理研究的精华,它一方面坚持以人的大脑的认知结构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方面又采用现代科研方法研究人的内心世界,特别重视人的学习过程,给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表面在重视客体而不重视主体,重视知识而不重视知识的认知,以致教与学双方都未能获得如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杨敏 《现代语文》2005,(6):76-7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程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为中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曾经一度极力追求科学化、客观化,追求确定性、抽象性的目标,醉心于数量化和标准化,过度地进行理性分析,这种尝试不能说完全  相似文献   

14.
把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融入社会大课堂之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语文教学由“封闭型”转变成“开放型”,这是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大方向。现在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病在于死盯着升学考试的那份试卷,一切都是为着那份试卷转,猜题押题,关起门来无休止地、高强度地、反反复复地进行备考训练,直到升学考试得了高分,才万事大吉。于是,学生得了高分还骂语文“太残酷了”,得了低分更骂语文“拖了后腿”。至于学习语文到底有什么用,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只觉得考完高考,语文学习就结束了,再也不受那份罪了。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语文教师逼着学生学,…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设计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拓展学习时空.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创新为基本特征。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现代化教学的根本任务。它不仅是个体完善和发展的基础,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列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培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和衡量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创新能力是如今人才在社会中立足并发展所需的基本素质,更是教学中被不断强调的培育目标。小学教育阶段,教师重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而随着学生的成长、能力的增强,对于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就需要开始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在文本教学、语言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同时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呢?本文就将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安岭 《学语文》2008,(3):55-55
我通常将字词教学分四个阶段进行,以求更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同时也使语文实践活动更具有开放性和弹性,老师和学生的活动空间更为广阔,采用这样的方法我也深感不但最大程度的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而且增强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20.
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课外阅读可以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那么如何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