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丽霞 《文教资料》2009,(27):20-21
文中所说的"伏笔",是篇章修辞的一种,是情节性作品中常用的一种结构技巧,伏笔宜轻、宜隐、宜淡.即不动声色、不露痕迹.文章结合多个颇有说服力的例子,提出了运用"伏笔"的具体的技巧方法.  相似文献   

2.
刘邦琨 《辅导员》2009,(13):24-24
作文好不好,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文章有没有文学性,而增强文学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能否在文章中运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方法。现在,我们就将作文中的“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方法,通过一篇大家熟悉的语文课文来进行总结,从中探索写作规律。  相似文献   

3.
伏笔是文章里前段为后段埋伏的线索,或作的暗示。在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作者对关系整个情节发展的某些重要环节,常常前设伏笔,后予照应。这是作者谋篇布局时,为把作品构成血脉一贯、此呼彼应的艺术整体而运用的一种写作技巧。下面以各家名篇为例谈谈常见的几种伏笔类型。  相似文献   

4.
谢仁敏 《柳州师专学报》2004,19(2):19-20,37
《左传》中的伏笔大多以一些不大起眼的小事件为契机,揭示出大事件发生的根源或背景。其中预言、梦境、灾异、卜筮等都是伏笔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伏笔在结构文章、推进情节、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伏笔、铺垫和悬念是在记叙文写作中常用到的写作手法.那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如何区分开伏笔、铺垫悬念呢?“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铺垫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期准备工作.悬念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未知的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  相似文献   

6.
<正>所谓伏笔,就是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对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与中心事件有必然联系的人物、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并在事件发展的另一阶段与之呼应的一种表现手法。俄国作家契诃夫对伏笔的解说特别形象:"例如在前面写到客厅的墙上挂着一支猎枪,那么这支猎枪在最后一定要射出子弹。"伏笔的作用,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谨,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感。读者在读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疑问,直到作者把伏笔揭开,才恍然明白前面的一些看似闲笔  相似文献   

7.
伏笔是一常用写作技巧。在《逾矩的罪人》中劳伦斯用物品、色彩、形容词作伏笔 ,用自然界的景、物做伏笔 ;此外 ,人物的对话、行为甚至下意识都被他用作伏笔。劳伦斯的伏笔强化了主题、加深了人物性格的刻划 ,更为小说人物的悲剧结局增添了色彩。  相似文献   

8.
“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相似文献   

9.
伏笔是一常用写作技巧.在<逾矩的罪人>中劳伦斯用物品、色彩、形容词作伏笔,用自然界的景、物做伏笔;此外,人物的对话、行为甚至下意识都被他用作伏笔.劳伦斯的伏笔强化了主题、加深了人物性格的刻划, 更为小说人物的悲剧结局增添了色彩.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中恰当地运用伏笔和照应,能使文章如风行水上,自然、协调,可以为人物的出现、事件的发生准备条件,有助于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伏笔与照应的应用,堪称一绝,全文有六处之多。 文章开头,写林冲正闲走间,遇到酒店主人李小二,点明了林冲与高俅之间的尖锐矛盾,交代了林冲往日对李小二的照顾,埋下了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准备。当陆谦设计陷害林冲时,李小二冒着个人危险,去偷听,及时地去给林冲报信,让林冲提防。这样安排,可谓肌理缜密,颇具匠心。  相似文献   

11.
<正>照应是记叙中常用的写作技巧之一,即在行文过程中,有意识的对上文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回应。照应经常与伏笔一起配合使用,一般先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某种暗示,埋下线索,然后再进行呼应。巧设伏笔,和谐照应,既能使文章结构严密,让读者不产生突兀之感;还能设疑激趣,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可谓一箭双雕。【美文引路】  相似文献   

12.
孔燕 《初中生辅导》2015,(32):24-25
铺垫与伏笔是文学作品中结构情节的两种表现手法,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很明显的. 铺垫可以说是"显性"的,从形态上看,为了达到衬托的目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惟恐读者不见;而伏笔呢,一般说来,贵在一个"伏"字,通常比较隐蔽,所谓埋下伏笔,即指这一点.因而,伏笔是"隐性"的.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相似文献   

13.
铺垫和伏笔都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在某种程度上两者有相同之处,都有为下文服务的目的。所以经常有教师在教学时把两者混为一谈。但是笔者认为,两者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还是略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4.
陈敏 《初中生辅导》2009,(35):13-15
"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例如,冰心的作品《小桔灯》的第一自然段,特意交代竹凳、墙上的  相似文献   

15.
写作过程中写作思路的整体构建能力至关重要。写作者不仅要注意写作思路展开的步骤,同时也要注重写作思路的整体构建。写作中需运用首尾照应、伏笔照应、悬念照应、过渡、线索等结构方法使文章结构完整无缺。  相似文献   

16.
伏笔是叙事类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但是要运用得巧妙并不容易。本文从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几个伏笔妙用的例子,略知赏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课文品读】 品读文章的形态美。 精美的文章,很讲究自身的表现形态。其主体形象、结构线索、层次布局、详略取舍、伏笔照应、细部美点、色彩点缀等内容技巧能够和谐相融,共同表现出文章构架的形态之美。在阅读中,我们应别具眼光,来品读这种形态美。  相似文献   

18.
【课文品读】 品读文章的形态美。精美的文章,很讲究自身的表现形态。其主体形象、结构线索、层次布局、详略取舍、伏笔照应、细部美点、色彩点缀等内容技巧能够和谐相融,共同表现出文章构架的形态之美。在阅读中,我们应别具眼光,来品读这种形态美。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构方式有多种:前后呼应、铺垫、过渡、设置悬念等。所谓呼应是指文章的前后文在内容上存在紧密的联系,可以是对同一情况做出解释、说明、交代。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突出文章主旨。大师写作格外重视  相似文献   

20.
伏笔是叙事类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但是要运用得巧妙并不容易。本文从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几个伏笔妙用的例子,略知赏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