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典子的话     
我常常会在包里备一些零钱,以便在街边看到行乞之人,可以过去给他。因为很多年前在林清玄文章中看过的一句话,一直在我心里:"只要做了乞丐就没有假的,因为他伸手要钱的时候,心情就是乞丐了。心情是乞丐的人,即使他四肢完好,孔武有力,家财万贯,他仍然是个乞丐,更值得同情,值得施舍。"所以在该不该给"真假难辩"的乞丐钱这件事上,我从不纠结。即使后来事实证明他是假乞丐,被人嘲笑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2.
乞丐     
王蕊是一名小学生,每日放学,她都会忐忑不安——原来校门口有不少乞丐,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有的甚至缺肢残腿,从开口破布中钻出。一有人经过,他们便恸声哀嚎、挤出泪水。多么可怜的人哪!我怎么忍心头也不回地冷漠对之?我怎么能心安理得的用着零用钱而一分不给他们施舍?把我仅有的一元钱给他?那我不就身无分文了?我怎么能这么想?谁更需要钱?当然是他们!于是,每每,王蕊掏出一元钱,走近乞丐,"当"  相似文献   

3.
我看乞丐     
乞丐,我们经常会遇见。他们手持着一个破碗向过路行人乞求金钱,磕磕头,或者拉着行人的腿强行乞求。当我走过他们面前的时候,总会从裤子里掏出一、二元的零用钱。把钱给他们后,我的心会感到无比喜悦。直到在报纸电视上看到相关报道后,才使我改变了看法。报道上说,绝大部分所谓的乞丐现已成为了一种职业,差不多全部乞丐背后都由一个集团操纵。那些没书读,没钱回家等行乞理由全都是谎言。虽然,我们伸出了爱助之手帮助了他们,但是助长了他们好吃懒做的惰性。编造谎言行乞,博取别人的爱心、金钱,这种行为是可恶的。既然我们心地是善良的,我们应该…  相似文献   

4.
儿子的爱心     
我的儿子陈臻如今5岁半了,他聪明,活泼,还有一颗对他人的爱心。这晚,在儿子睡前,我们母子进行了一段动人的对话。儿子问:“妈妈,乞丐到底要不要睡觉?”我说:“乞丐不用睡觉。”儿子说:“不是的,乞丐也是人,也会睡觉的,不过是在脏地方睡觉。”儿子又问:“妈妈,乞丐吃不吃饭?”我说:“不吃,没饭吃。”儿子说:“妈妈,以后见到乞丐把他们带回家,帮他们洗干净手脚,换干净衣  相似文献   

5.
所谓乞丐,是以乞讨为生的人.乞丐,对于我们而言,可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因为他们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乞丐,对于我们而言,可能也是再陌生不过的了,因为我们很少真正关注过他们的生存现状.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乞丐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我们决定对乞丐这一社会弱势群体进行调查.聆听那来自社会底层的呼唤,能让我们更真切地了解社会,从而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 ,一位美国诗人在大街上看到了一个双目失明的老年乞丐正在乞讨。他脖子上挂着的木牌上写着“自幼失明”四个大字 ,可是讨来的钱却少得可怜。面对乞丐的乞讨 ,诗人说 :“我也是一个穷人 ,没有钱给你 ,但我可以给你点别的东西。”说完 ,他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首饱含深情的小诗 :“春天就要来了 ,可我却看不见她 !”人们从乞丐身旁走过时 ,莫不被这首诗深深打动 ,推己及人 ,同情之心使他们纷纷解囊相助 ,这个可怜的老乞丐得到了比过去多得多的施舍。宋朝时 ,福建读书人韩南直到老年才过了乡试 ,但在殿试中却又一次名落孙山。…  相似文献   

7.
高双 《广西教育》2013,(21):47-47,49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经说过:给我一打健康的体型匀称的婴儿,让我在特殊的天地里培养他们成长,我保证随便挑选哪一个婴儿,都可以把他们培养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而且甚至也能把他培养成乞丐或小偷。虽然华生夸大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但是他的这一想法也有值得我们肯定的地方,因为人一生的发展不仅受教育与家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的愿望     
我这一辈子,只有一个愿望,走进一间有屋顶的房间,睡在一张有床单的床上。为什么我要有这种愿望呢?因为我是印度加尔各答的一个小乞丐,我生下来不久,爸爸就去世了,我和妈妈相依为命,我们都是乞丐,住在一条小街上,爸爸去世以前,在街上弄到一块木板,爸爸在木板上加了一块塑料布,木板斜靠在墙上,晚上两人挤进去睡觉。下大雨的时候,我们仍然会被淋湿。可是我们已经是幸运的了,有的小孩子更可怜,他们没有木板可以挡掉一部分的风雨,每天晚上完全露宿街  相似文献   

9.
爸爸要我长大后当乞丐。这下把我吓坏了,我见过街上的乞丐,穿得破破烂烂不说,吃的饭也是脏兮兮的,有时还从垃圾箱里捡东西吃。想起来就倒胃口,更别说要当乞丐了。起因是这样的:周末,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文,题目是《长大后我要干什么?》,要求每个人都设想一下以后要千什么,老师还鼓励我们说:“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学习起来才有动力。”告诉你个秘密,其实我的理想是:不用写作业,不用听妈妈唠叨,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嘘,小声点,别让爸爸妈妈知道,不然,他们又该骂我没出息了。  相似文献   

10.
兄弟     
印度有很多乞丐。我每次去菩提迦耶都是在法会期间,不仅乞丐很多,很多当地的小孩子也赶过来凑热闹。即使他们也有自己的"工作",比如擦皮鞋、帮忙送货,但当有外国游客经过时,他们会随时变成乞丐,大方地向你伸出手来。"乞丐"在印度是一种因种姓而世袭的职业,从他们身边走过时,你会很难过,仿佛他们的人生一出生就已经看到了尽头,最让人绝望的就是这一种坦然。  相似文献   

11.
[慧眼关注]一位乞丐不久将获得来自海外一笔巨额遗产。记者问乞丐:"得到遗产后,您首先要做什么事?"乞丐说:"我要买一个金饭碗,还要再配一根更结实的打狗棍……"乞丐的悲哀,就在于他不仅物质上贫困,精神上也贫困。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就处于这种状态。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初衷     
正四十年前那些乞丐的形象,常常在我脑海里浮现。在我只有几岁的时候,乡间常有许多走街串巷的乞丐。那是些真正的乞丐,是面有饥色、空着肚子走出家门的乞丐,人家的剩饭残汤,就是他们日里夜里的梦想。他们总是轮流在村里出现。有的几天来一次,有的几十天或更长时间来一次。一个乞丐,如果在同一个村里过于频繁地出现,那是没有尊严的。那时,穷富的标准很明白,就是家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是物质生活的宠儿、精神生活的乞丐。亲情缺失让他们孤独、寂寞,人留农村,心在城市。怎样才能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唤回他们的母爱与父爱,让留守儿童不“留守”呢?  相似文献   

14.
八分乞丐     
明朝朱元璋出身寒门,十岁即沦为乞丐,后来发家成了天子,人们给了他一个“八分乞丐”的雅号。不想到了几百年后的今天,又出现了袭用“八分乞丐”雅号的两种“乞丐”。一种如朱元璋的同族朱伯儒,他成名之后,借贷者如云,他曾打笑语说:“不久,我将沦为乞丐,是八分乞丐。”另一种是当今有志改革而权力甚微者。三种人物,都不同凡响。给他们添上“乞丐”二字,无形中增色不少,因为“八分乞丐”的雅号非常人可得。朱元璋沦为乞丐,吃百家饭,穿百衲衣,饮白眼,吞唾沫,终于百天挥帚起神威,十年撞钟得天下,从乞丐一跃成为驾临万民的天子。乞丐与天子的关系如何?应在他身上,是因果关系。朱伯儒成名之后,本应是春风得意,哪知竟沦  相似文献   

15.
可爱的单纯     
一位女生和她的男友一起经过地下通道,看见一个中年残疾乞丐向他们颤巍巍地伸出一只瓷碗。女生从口袋里掏出一元钱,正要放进去,被男友阻住。男友对她耳语:“都是骗子,不要。”但女生还是把那一元钱放进去了。男友为此一气之下,跟她分了手。这是我听到的一个真实故事。我想稍作分析。从这个事件中可以看出,女生想捐出一元钱不是因为对方是乞丐,而因为他是残疾。乞丐是个中年人,如果不是残疾的话,他应该可以自食其力,没必要对这样的人进行施舍。女生和男友的分歧在于,这个乞丐是不是真残疾?如果是真的,男友可能不会阻拦,所以,他阻住女生的理由…  相似文献   

16.
自从父母进城与我们同住,掏钱给乞丐的事便被母亲独揽了。每当门日出现乞丐呆滞的面孔,母亲都会动作麻利地从她的枕头底下拿出用一条花手绢裹着的钱卷儿,敏捷地放开,抽出两三张小票快步送给乞丐。母亲的善良一次次感动着妻子,以致她一次次跟我说:“母亲的心真好!”而母亲裹钱的花手绢则一次次牵扯我的心。母亲的这条花手绢自底绿边,印着黄晴蜓落红荷,甚是淡雅素净。  相似文献   

17.
在大街上,有许多或跪或躺的乞丐,他们做出一副可怜像,向路人乞讨,哪怕是一两分钱的施舍,他们都会感谢再三。这样的行为我认为是非常不好的。特别是一些四肢健全、红光满面的男子,他们拥有劳动的能力,但他们却不想通过劳动来得到财富,而是想用别人的钱财来养活自己。虽然他们得到了钱和他们自己认为的幸福,但我觉得他们已  相似文献   

18.
有一则妇人和乞丐的故事,读来使人颇多感慨。说的是,有一个乞丐来到一个庭院,向女主人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过,谁碰上都会慷慨施舍的。可是女主人毫不客气地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砖运到屋后去吧。”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意给就不给,何必捉弄人呢?”女主人并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一趟说:“你看,并不是非两只手才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乞丐怔住了,终于俯下身子,用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妇人递给乞丐一条  相似文献   

19.
妙语     
一个寒冷的冬天,在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盲人乞丐,他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一天,一位诗人路过乞丐的身旁,乞丐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他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改写了一句话。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来,乞丐又碰到那诗人,便很奇怪地问:“你究竟给我写了什么呢?”那诗人笑笑,念出了牌子上所写的句子:“春天快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它。”乞丐还是那个乞丐,只是改变了牌子上的几个字,同情和施舍的人就多了。法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有一个美…  相似文献   

20.
创新的诗     
美国纽约,冬天异常寒冷。在一条繁华的大街上,走着一个衣衫褴褛、瑟瑟发抖的乞丐。他已双目失明,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书“自幼失明”。走过他身旁的人都是步履匆匆,停下脚步施舍的人寥寥无几。一天,一位诗人走过他的身边,乞丐听到有人经过,急忙伸出手来向他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可是,我可以给你点别的。”说完,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就走了。令人称奇的是,自那以后,乞丐得到了很多人的怜悯和同情,向他施舍的人明显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