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为一堂理想的阅读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着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地带挺进,丰富的个性化教学理念给阅读教学带来了一片生机,但也使我们一线的教师陷入左右为难的窘境。在这语文教改的转折点上,我们的阅读教学该走向哪里呢?带着窘境和疑虑,我们一行六人到省城参加了“三晋之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真正领略到了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2.
<正>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语文课堂大多以阅读教学为主。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什么样的阅读教学才能实现阅读教学效果的最大化,真正给学生成长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呢?于永正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一文中提出"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这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相似文献   

3.
何为一堂理想的阅读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着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地带挺进,丰富的个性化教学理念,给阅读教学带来了生机一片,但也给众多一线的教师带来左右为难的窘境。在这语文教改的转折点上,我们的阅读教学要走向哪里?  相似文献   

4.
根据当前小语界提出的“简简单单教语文”、返璞归真的教学指导思想,整合三维目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五步教学法”,即“引——读——悟——品——拓”五个教学步骤。这是一种简单、实用、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黄德元 《师道》2005,(5):21-21
如果说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那么我要说语教学的最高境界便是两个字——“偷懒”。语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偷懒”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阿基米德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想轻松驾驭管理之舵,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就要找准这个“支点”。那么,学校管理中的阿基米德支点又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的实施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局面,给语文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地运用新理念,不断地探索研究,不断地总结反思。借此,我把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与大家交流探讨,以此共勉。一、以读为本: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应该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琅琅"  相似文献   

8.
张晓琳 《语文天地》2012,(22):27-28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算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呢?答案可谓是众说纷纭,我认为,语文教学实现乐学境界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语文的乐学境界,语文学习的最高追求也就是语文教学中乐学境界的实现。有人理解乐  相似文献   

9.
阅读:喧哗与骚动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新课程实施以来,阅读教学在后现代课程观的影响下呈现出了一些新气象,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课堂讨论热烈了,但琅琅的读书声少了;所谓独立的、个性化的解读多了,但合理化的推演少了;创造性阅读、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独立阅读、多元解读、深度阅读多了,但误读也泛滥成灾了。不少人开始反思,阅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阅读活动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活动?是什么原因让阅读教学乃至语文教学陷入了“无中心”“无组织”“无结论”的“非指导性教学”的困境?笔者认为,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阅读教学元理论的纠缠不清。  相似文献   

10.
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那句有名的诗“人.诗意地在大地上栖居”.给人们美好的憧憬,教师也在谈论教学的诗意。教学的诗意,诗意的教学.这是多么美好的教学境界!但是,俯仰之中,这教学的“诗意”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阿基米德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想轻松驾驭管理之舵,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就要找准这个“支点”。那么,学校管理中的阿基米德支点又在哪里呢?我们知道,学校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这就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为例,阐述对“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的理解,介绍如何通过认真备课,充分运用和整合教学资源,在日积月累的常态课教学中让课堂教学“洗尽铅华”、“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昕了不少的好课,并聆听了专家的精彩讲座。回顾走过的课程改革幸福而艰辛的历程,层层迷雾在眼前逐渐散去,发现:返璞归真,以简驭繁,以约求丰,坚守语文的“实”,走“真实、朴实、扎实”的语文教学之路.才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才能将丰实的语文于简约理性中演绎阅读教学的经典。但将丰实的语文于理性中回归到常态的语文教学。经历轰轰烈烈的课改后,要真真切切地做到实而简约.需要教师捧出一颗虔诚、对学生真诚的心,一颗淡泊名利、无私“忘我”的心。  相似文献   

14.
最近,笔者听了不少的好课,并聆听了专家的精彩讲座,回顾走过的课程改革幸福而艰辛的历程,层层迷雾在眼前逐渐散去,发现:返璞归真,以简驭繁,以约求丰.坚守语文的"实",走"真实、朴实、扎实"的语文教学之路,才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才能将丰实的语文于简约理性中演绎阅读教学的经典.  相似文献   

15.
<正>今天的课程改革,要与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走向更高的境界。关于文化建设,恩格斯有一个的重要判断:“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课程改革总要走向最高境界,这个最高境界应该是文化带来自由的境界,带来的创造境界。怎么走向这个最高境界?主要依靠文化上的进步。怎么让课程成为真正的文化的形态?怎么让文化成为我们课程的重要内容?我的回答是,课程是文化的一种形态和载体,文化也是课程的灵魂。要在文化上有所进步,就要讨论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文化建设,我认为对文化的基本规定性还要再做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6.
说到“本色”,不禁想到返璞归真、铅华洗尽、清水芙蓉这些美好的词语.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在我看来,语课的至美境界乃两个字——本色!2005年5月,我在全国小学青年教师个性课堂教学大赛上执教的《给家乡孩子的信》一课,就努力体现了“本色语”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语言之美     
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什么样的作文才能在高考中得高分?答案肯定是丰富多彩的,但有一点能达成共识,那就是语言要美。那什么是语言美呢?这可能更加众说纷纭了。但纵观古今中外的创作实践,考察一下读者的审美趣味和接受心理,我觉得语言之美大体应有这么几个方面的体现。第一,简洁、朴实。许多大师的文章看起来都很朴实,像鲁迅、叶圣陶、梁实秋等。我们一般人的文章很多也很朴实,何以有高下之分呢?区别在哪里?文章最难平淡奇。大师的文章朴实是平中见“奇”。这“奇”是一种意蕴,一种味道,一种老练和成熟,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朴素,一种登上高峰…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教学的立足点在哪里?从哪里找到高效的教学模式?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教学最佳的方法?什么样的思路才是教学的最佳思路?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思考审视现在的生物学教学,从教学内容教材高考的要求、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要求出发,本文提出“中学生物学图示教学”并进行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追寻的简简单单,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而现在有不少语文老师为追求所谓的"时髦",每拿到一篇课文,还没读两遍,便考虑怎样上得精彩──做什么样的课件,哪里可以表演,哪里可以"小组合作",哪里可以拓展、发散,哪里可以有"多元解读",如此等等,以花架子哗众取宠。殊不知,"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越复杂,目的越不明确,结果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一无所获。所以,语文教学必须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20.
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那句有名的诗“人,诗意地在大地上栖居”,给人们美好的憧憬,教师也在谈论教学的诗意。教学的诗意,诗意的教学,这是多么美好的教学境界!但是,俯仰之中,这教学的“诗意”在哪里?教学的诗意在“情”。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皆是有情人,文章情——学生情——教师情,语文教学就是一个储满情感的海洋。教师献身孺子,一片赤诚,一往情深,把教材情变为教师情,激发学生情,培育学生情,使学生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以及内在的精神品质;用我们民族和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滋养学生,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到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