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容)、序言》是人教版高中第一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药》是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一篇是散文诗式的序言,一篇是揭示现实的小说,看起来是毫无关联的两篇文章,我却从中读出了许多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2.
文章的读法,从不同角度可以作出不同的划分。一般说来,从阅读主体对阅读对象锲入的深度,可分为精读和粗读。精读的方式之一是仔细品鉴;披文入情入心,可称之为品读。比较有效的品读应当做到穿透文字的表层,深入作者的情意内核。本文就算作一次品读的尝试吧。房龙的《〈宽容〉序言》现选入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编者将这篇序言以星号为标志分为10个意义节,我们暂且把品读的范围圈定在第一节。这一节共有21个自然段,除特殊需要外,我们将采取逐次后推的顺序进行品读。第1段和第21段文字完全一样:“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高中新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分析评价,借鉴吸收”,选入的课文中有房龙的《〈宽容〉序言》。   这篇课文从写作目的来看是学习、了解序言,但课文形式上是散文诗,或者说是哲理诗、寓言诗。“序”的作用是介绍推荐某一著作,帮助读者接受理解,要说明写作目的、内容,以及写作的过程和背景材料;而“散文诗”“哲理诗”则具有“诗”的特质,有渗透着作者主观情思的意象,有能引人身临其间的意境,有鲜明生动的语言,也有着启人睿智的哲理。深刻的思想与尽可能完美的形式结合,使得这篇序言成为人类文化中的瑰宝。   这样一…  相似文献   

4.
读书明理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幸福是什么》教学谈广东广州市东山区教研室符明东《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比较长,其27小节。课题本身就提出人生的价值观─—幸福是什么?围绕这个主题,课文展开探讨:“幸福是什么?怎样才能得到幸福?”这是课后练习...  相似文献   

5.
【总体阅读思考】一、这篇课文节选自瞿秋白哪一篇重要论著?它在原文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二、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 三、这篇课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入门指津】一、节选自《<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该序言的最后部分。《<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一篇全面论述鲁迅思想发展历程和评价其杂文的战斗意义的大块文章,全文由八个部分组成。节选的这部分,则是在对鲁迅做了全面论析的基础上引出的结论,概括、提炼出表现在鲁迅身上的“宝贵的革命传统”——鲁迅的精神。这一部分在《序言》中处于总结、收束全文的重要位置,是作者评价鲁迅的观点的升华,起着高屋建瓴、统摄全篇的作用。二、课文第一段加着重号的长句:“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  相似文献   

6.
《草地夜行》是第七册第一组的讲读课文,教好这一课,对落实本组训练要求“怎样读懂一篇课文”有重要作用。我想这样指导学生阅读。一、循序渐进,指导学生探索课文的真谛1、让学生读懂课题。《草地夜行》是一个革命故事。“草地”,是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是当时的环境。“夜行”,是故事的主要内容。整篇课文围绕一个“行”字,“行”者,走也,课文中用的都是“走”。这一点要提醒学生注意,要帮助学生弄懂。2、让学生读懂文章的结构,分清段落。指导学生先把课文分作“环境”(第一节)和“行”(其余各节)两部分。“行”的部分是本文重点,也是  相似文献   

7.
海子晚期的诗歌中大量地出现“幸福”一词,表现出对生活的渴望。《幸福一日》、《明天醒来我会在哪一只鞋子里》、《重建家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现实生活的不如人意使他分外渴望幸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能体现这种情感。第一节虚构了一幅自由独立,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图景。这是一种怎样的幸福生活呢?海子“喂马”、“劈柴”,时常外出“周游世界”,海边有一所房子是其永栖之地,生活富足而宁静,自由而富有诗意。最重要的是精神的愉悦———“春暖花开”,这才是最大的幸福。第二节承接第一节,继续在想象着明天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8.
教了10年语文,做了七年语文研究员,东西南北听了数百节语文课,越来越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在了一条艰难的道路上,我们的语文课程是以一篇篇课文为载体的,很多的一线语文教师虽然明白课文只是个例子这一理论,但如何将这一理论物化为科学的教学行为,让学生从学课文最终学语文,越来越成为语文专家和教师们研究的焦点。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台湾的语文课,授课内容是四年级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这节课我认为很好的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感受幸福     
小时候曾经学过这样的一篇课文:《幸福是什么》。讲的是三个孩子各自去寻找幸福,最后终于找到幸福的事。那时候我只是从这篇课文中知道了只有劳动才能获得幸福的道理,但却怎么也不理解为什么劳动还能使人幸福?长大了,自己也当了教师,当我也给我的学生讲授《幸福是什么》这一课时,我终于深深地体会到了:工作着就是一种幸福。  相似文献   

10.
马志伦 《语文天地》2014,(11):19-21
美国作家房龙的《(宽容)序言》不同于一般的序言,一般的序言大多是介绍、推荐某一著作,概括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目的和写作过程,有时也会交代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读者理解著作。《(宽容)序言》则像一篇寓言故事,有隐喻,有象征,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不少困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这篇序言时,需要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蓄,对此文进行深入解读,帮助学生品味寓言故事的言外之意,象外之旨。  相似文献   

11.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183;碰撞与融合”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这是一篇序言,内容涉及中国古代科学知识,要读懂它有相当的难度。现就课文的一些疑难之处,搜集了一些材料,供广大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争吵》这篇课文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课文围绕“找”和克莱谛之间因为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一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互相谅解、彼此宽容。因为课文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时应注意立足学生生活,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一《〈农村调查〉序言》、《〈呐喊〉自序》、《〈物种起源〉导言》三篇课文都是“序言”性质的文章,内容并不艰深难懂,课文后面练习较多,学生可以借助练习的指引和教师的辅导答疑来解决自学中的一般问题。教师的主要精力可用于启发诱导,组织学生求同辨异,必要时作画龙点睛式讲解,全部教学活动能够做到以学生的读写练习活动为中心。教学这三篇课文的单元教学目的要求是:  相似文献   

14.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中描写草原景色美这部分内容,这节课…  相似文献   

15.
【本课教材分析】《大地的话》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本单元以“话语”为主题,一共编排了三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向学生展现了语言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魅力。《大地的话》是一首现代诗,全诗共分五节。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大地拟人化为母亲,把她的默默奉献精神化为诗的语言,前四节分别叙述大地母亲对种子、飞鸟、游鱼、小草的博爱之情,第五节是对全诗的总结与升华,大地母亲“把一切有生命的精灵都当作自己的宝贝,把一切宝藏都愿藏在自己体内。”全诗抒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母亲般的宽容与慈爱,以及无私奉献的情怀。【学校及学生状…  相似文献   

16.
一、凝重醇厚的语言美《<宽容>序言》以其凝重醇厚的语言写出了生活的原汁原味和生活的情趣,仿佛让人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情趣充沛,奇寓丰厚,韵味深沉。这语言荡涤着读者的心灵,令人久久陷入耐人回味与深沉的凝重。如:“宁静的无知山谷里”“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蜒绵亘”,在这里“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它发源于昔日的荒山。它消失在未来的沼泽”。作者将沉寂愚昧、长久封闭的地方用诗的语言加以描绘,意味深长,令人忧思。在这样的地方将会发生些什么呢?这里的村民在封闭的地方“过着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所选课文都属于应用性的说明文。《从宜宾到重庆》是一篇解说词 ;《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是一篇科学小品 ;《〈自然·生活·哲理〉序》是一篇序言 ;《标点符号用法》属于规章条例性质。这四篇应用性的说明文都是从现实生活的需要出发 ,以说明事物的特征、功用等为主要内容。因此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了解这几种常见的说明方式 ,分析文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或多种表达方式 ,并能够在写作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灵活使用 ,从而真正掌握这些应用性的说明文的基本特点。《从宜宾到重庆》一文是电视片《话说长江》解说词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什么》(五年制第十册5课)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指导学生独立学习这篇课文,重点是要深刻理解幸福的含义是什么。抓住这一重点,我采用了先“引”后“读”再“延”的方法进行了教学设计。 (一) 引入歌曲,了解幸福课始,先让学生欣赏一首歌曲《幸福在哪里》,接着要学生谈谈:听了这首歌曲,你了解到些什么?通过学生的谈论,待教师清楚他们已初步领会到“幸福是在辛勤的工作中,幸福是在艰苦的劳动里”的概  相似文献   

19.
<正>一、温故知新:在梳理问题中形成任务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手指》。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简单的话语说一说。生:这篇课文语言风趣幽默。师:请你把“风趣幽默”写到黑板上。生: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把手指拟人化了,读起来很有意思。师:这是课文的一种创意表达。也请你把“拟人化”写到黑板上。《手指》是谁写的?  相似文献   

20.
[教材简析] 应该说,将《卖火柴的小女孩》《穷人》《琥珀》这三篇课文编在一组,共同完成“展开合理的想象”这一重点项目的训练,是符合这三篇课文的共同特点的。这三篇课文的共同特点是以丰富、合理的想象展开文章内容。 展开合理的想象,作为侧重写的训练项目,应分为如下几个训练层次:第一个层次,能想象;第二个层次,能合理想象;第三个层次,能叙述,即能将合理想象的内容准确地叙述出来。在这三个层次中,能想象,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储备,特别是刚刚经过了“分辨事物和联想”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