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农村环境保护中引入公众参与,不仅是克服市场和政府失灵的理论需要,还是提升农民环保意识和政府决策水平的现实需要.基于农村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现实状况,我国应从提高立法层级、培育农民环保组织、建立公众听证、强化信息公开、构建环境公益诉讼等方面进行制度的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是社会生活民主与法治的一个窗口,该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公众参与成为环境法律的一项原则已有数年,相关法律法规也已出台实施。但是从实践来看,公众参与现状却没有达到法律与社会预期,表现在立法上公众参与的实施细则缺乏,环境信息公开流于形式,环境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环境侵权的司法救济缺失,公民的环境责任意识不强等。我们根据我国当前环境公众参与的不足,从环境立法、执法、司法以及公民自身等角度,对完善该原则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3.
公众参与环境行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公众参与环境行政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可通过完善公众参与环境行政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的作用,加大公众参与环境行政的道德培育,提高公众参与环境行政的能力等路径,切实提高公众参与环境行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公众参与是立法的一个基本原则。针对校园安全立法的大课题,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公众参与立法的法理学渊源、阐述了校园安全立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进而提出了在校园安全立法中完善和执行公众参与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立法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完善现行的公众参与途径,规范参与方式,并逐步实现程序参与的制度化。相应地,要建立听证制度,重视创制、复决制度,立法结果应附有充分的理由和说明。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河北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绩,农民群众环境保护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农村环保立法体系初步形成,但农村生态环境法律体系不够健全,环境司法仍面临困境,环境法治执法尚有不足。通过分析原因,提出了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司法机制、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加大环境法律宣传教育力度、完善环保公众监督和参与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环保立法目的出发,通过梳理影响现代社会制度的理论和规则,探讨人类生存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在制度建设、理念传播方面维持和保护上的脆弱性。从中可以看出,在解决当下生态环境问题上,法治尚有有限性,生态文明的建设和环境的保护需要我们在理念层面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8.
环境公益诉讼是一种在公众参与下的实现公民环境权,并维护公共环境利益的诉讼方式,也是对环境权的一种公益性质的司法救济。目前在环境公益诉讼方面,我国的立法还未充分做到有很明确的相关规定,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来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9.
预先医疗指示制度有利于患者自主决定权的实现,可以有效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滥用问题。经过对域外国家和地区预先医疗指示立法的比较、分析,并结合国情和文化环境,从立法模式、成立要件、生效要件以及保存归档四个方面构建我国预先医疗指示制度。  相似文献   

10.
绿色发展理念是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新型发展理念.在环境立法中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中国实现本土化的法治化过程与手段.以我国环境立法体系为切入点,从宏观层面概括分析我国环境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我国环境立法必须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在立法中要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立法体系建设,完善环境法律制度,从而确保绿色发展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1.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估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内在属性和价值追求,虽然转型期中国的发展态势使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具有了可行性和必然性,但目前仍然存在相关法律缺乏对公众参与制度的具体界定、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态度消极等问题。因此在探讨公众参与机制的内在属性及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估中的信息公开,了解我国当前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估的现状以及给出保障其有效性的建议,以期实现对环境真正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环境形势较为严峻,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单纯依靠政府环境决策并不能解决问题。公众作为环境问题的直接受害者,享有环境知情权和环境参与权,有权参与环境决策。基于此,本文试图分析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民间组织、企业、公众四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关乎公众的生命和健康,食品安全问题是各国政府所共同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凸显,违法犯罪频发。然而,由于立法衔接不到位、以罚代刑、检察机关监督不力、执法者认识偏差等原因,阻碍了食品安全案件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对接,从而抑制了刑法的惩罚犯罪功能的发挥。维持和改善食品安全状况,必须从立法和制度两个层面展开,建立相应的完善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现在的中国仍有部分地区的发展遵循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不正确思想,因此,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随着环境污染现象的愈发严重以及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诉讼方式——环境公益诉讼。这种诉讼方式的出现,不仅代表着人类对环境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对环境污染者的一种威慑,让更多的人从全人类的角度出发,而不再是以自己的利益至上。相比于我国还不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英美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此项制度已经相当成熟。因此,我国在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时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司法、行政等方面进行完善,以便尽快改造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奖励立法的健全,是关系到能否将环境保护贯彻到每个单位和每位公民身上的制度保障。本文从获得环境保护奖励的条件;获得环境保护奖励的程序;环境保护奖励奖金来源和环境保护奖励机构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6.
建设法治政府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国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过程中,法治政府评价指标体系应运而生,成为了实现和完善我国政府法治化的关键。本文旨在研究法治政府评价指标体系下的公众参与问题,从制度完善的角度出发,分析公众参与对于该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进而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两个方面尝试性地探讨了公众参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由于对乡村旅游缺乏有效的全方位监管,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目前,我国关于乡村旅游环境法律制度存在立法滞后、执法监管缺位、司法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为解决乡村旅游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应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乡村旅游的执法监督并建立全国性的乡村旅游服务网站,进一步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无限制地资源开采与不当利用,给人们生存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之间的冲突逐渐升温。如何衡平必然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传统的调节方式已然无法解决这一问题,而地役权制度在环境保护方面表现出优势,从而提出了生态地役权的理念,本文围绕着生态地役权,从概念到意义所在,到实施困境,再到具体的建议,旨在较为完整地介绍生态地役权这一新兴理念,从而能够实现环境保护的母的,并有效平衡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9.
为改变西部环境恶化状况,当前必须加快为西部环境保护立法。立法应着力解决西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资金短缺、意识淡薄、组织力量不足等问题,明确西部环境保护的原则和突破口,为西部环保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开发利用加剧,由此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近几年的农村,其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已成为农村社会持续发展的障碍。如何治理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情,也关系着国家能否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关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机遇,而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处理不成功,就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目标。针对现在农村的环境污染情况,笔者提出了公众参与的新方式,让公众参与环境污染的治理,特别是要充分调动、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广泛参与农村的环境污染治理,并加强当地政府的引导,切实找到一条符合农村发展特点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