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教学用书》高中语文第四册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时指出:“‘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存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林黛玉时时处处持这种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的思想反映这是课文反映的黛玉性格中的重要的一面。”笔者认为,这种分析,甚为不妥。教师用书用“寄人篱下”来概括林黛玉在贾府的生活情感,来理解和探讨林黛玉的性格特征,也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2.
杨顺仪 《学语文》2004,(5):13-13
《林黛玉进贾府》可供研读的地方很多,但笔者认为曹雪芹选择林黛玉这个人物角度来描绘他要着力表现的贾府,也有其独特的角度优势,值得一写。1、身份优势。林黛玉是贾母的嫡亲外孙女儿,又是贾赦、贾政两个人的嫡亲外甥女儿。由于这个身份的特殊,黛玉的到来,必能牵动贾府上上下下的各色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与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在课文的选择和编排上有很大的变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阅读鉴赏第一单元将《林黛玉进贾府》和《祝福》编排在一起,本文就此略表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下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课例逐一分析。一、切合文章主题的导入师:同学们,初次见到吉老师吧?  相似文献   

5.
这里所说的“借”,是指借助已有的人物形象或内容、形式,通过想象,对其进行引申和改造之后创造出新的形象或生活画面的构思方法。  相似文献   

6.
石磊的名字里有四块石头,似乎注定着他与石头会有不解之缘……[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李平 《教书育人》2004,(11):57-57
梁山伯打开电脑,见QQ上有名为“祝英台”的网友要求加入,经他“同意”对方进了“好友”栏。  相似文献   

8.
花开绸缪,直面困惑;每个人的青春都要走过生涩与慌乱……我们一步步成长。  相似文献   

9.
肖川 《青年教师》2006,(4):46-46
对于汉语中“忍”字,人们有一个形象的释义,即为“架在心上的一把刀”。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忍”,实质上就是精神自虐.也是对于社会的不负责任。  相似文献   

10.
上天眷顾.我很荣幸地被分到了年级的“品牌”班——高一(10)班。一进高一(10)班的大门。我就傻眼了:眼前是清一色的女生校服!蓝色的男生校服显得那样羞涩,那样孤立无援——37人中有27人是女生!男女比例近1:3!我还真有些悲哀,怎么“品牌”班是一个“女儿国”呢?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林黛玉的一生及她在贾府生活时寄人篱下的心理感受和具有与黛玉相似命运的女子来说明林黛玉这一"弃女"形象,并从社会、经济、性格、身体状况等方面探究其被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现在我为大家介绍,在我身后的这一幕是我班现场直播的《男生脆弱的一面》专题报到……”只见某女生拿着矿泉水瓶,口沫横飞地说着,像极了八卦主持人。而她口中的男生,当然就是指咱班的重点保护动物“国宝”了。  相似文献   

13.
广义的“美文”,顾名思义就是精美的文章。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上溯春秋时代的《诗经》《楚辞》先秦散文,下至五四以来的诗歌、白话文,其中精美之作宛如百川汇海,浩浩荡荡。20世纪20年代初,周作人从西方又引入“美文”新概念,给新文学区别于杂文的“美文”开辟出一块新土地,“美文”成为一种文化工具,为社会文明激发出强大的精神动力,并作为文学的根系,为当今的语文教学添枝加叶,使之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4.
一位著名的风琴演奏家到乡村会场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会场提供的风琴不能直接连接音响设备,需要专人手持话筒进行扩音,一个男孩负责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做人,在至于至善”。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的最高境界在于做人,做有品德的人,做善良的人。  相似文献   

16.
那年,省里高二期末统考有一道语文题,是摘录的左拉《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中的一句话:“莫泊桑_______就拿出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使自己跻身于大师行列。”要求从“初露头角”“下车伊始”“小试牛刀”三个成语中选出一  相似文献   

17.
八卦小编 《成长》2006,(3):96-96
自言 编辑部里唯一结婚的M编怀孕后,她的医生婆婆给她制订了严格的食谱,规定每天要吃什么,而且为了避免公交车的人多拥挤空气流通不畅,她上班都要打的来,我们对M编也格外照顾,  相似文献   

18.
袁莉 《早期教育》2006,(4):24-24
“嗨,小鸡!”女儿清脆的一声欢呼,满脸兴奋地望着天空。我一抬头,几只麻雀应声飞起,我哑然失笑:“文文,这不是小鸡,是麻雀!”“哦,怪不得呢!”女儿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我没有听说小鸡也可以飞那么高啊!”是  相似文献   

19.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语言大师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第三回。在黛玉初进贾府,刚入贾母房间,作者就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组织起来置于一片哭的海洋中,其中有贾母、黛玉、宝玉的一类哭。也有王熙凤和王夫人等人的一类哭。作者用简约的文字,通俗的词语,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哭,进而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人物各自不同的身份和个性。  相似文献   

20.
庄严 《教育文汇》2005,(6):60-61
从小学、中学、大学到今天的研究生,我漫长的近20年的读书经历。看似波澜不惊,然而却有一件事情,记忆抹不走,岁月流不去,是我心里日久弥深的隐伤。这就是我小学五年级经历的那次“转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