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课文分析《鸟啼》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二模块"珍爱生命"专题"生命之歌"板块中的一篇课文。英国作家劳伦斯通过描写严冬消逝、春天来临之际鸟儿的啼鸣,表达对生与死的思考和对神奇生命的由衷赞美,生发关于"生"与"死"的思考,告诉人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追求一种全新的语文教育价值观。语文教学不仅是单纯的阅读、表达能力的培养,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的丰富,学生阅读体验的产生,有赖于对文章语言文字及文章人文意蕴的品味,引导学生揣摩文章所蕴涵的深意,感悟作者所揭示的深刻道理,进行认识与感情的升华,尊重生命,弘扬个性,触动心灵,理解生命的真谛与生命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一、设计思想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完成《劝学》的教学目标,我采用逐层剥笋的方法,分别从解读内涵、探求手段、推广应用三个层次来引导学生,不仅分析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而且从议论文写作角度认识了喻证法的精妙之处;利用知识、能力、情感三个基点来讲述课文,同时结合学生的自主发挥和多媒体应用去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设计简说] 作为一篇文言文,本文主要是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文,课堂上在理解课文、疏通文意之后,能通过文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把握人物的形象特点,进而能深刻理解故事寓意,学习愚公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为此本篇课文设计为三步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你猜对了吗》是大象版《科学》三下第一单元《猜猜猜》的第二课。这节课的教学是从学生大胆的猜想开始的。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猜想是否正确,依据有无道理,就要用各种方法加以验证。而本课主要是对“火烧三种纸杯的底部,纸杯会燃着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通过交流,在这一活动中有什么收获,了解假设与事实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一面五星红旗》的思想教育成分较重,为了避免把语文课上成品德课,本设计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从心底感受到课文中流露出的深深爱国情。本课设计主要突出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学生对文彦的理解、想象,二是突出朗读表达的作用,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那种融入到作者血脉中的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设想]《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爱和责任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读后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迪,让人感受到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对生命的珍爱、生活的责任。因此阅读的过程就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我想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学习并掌握一种阅读散文的方法,同时更加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并肩负起生活的责任。为此本课设计包括:一是以教材为载体,传授散文阅读三步法(一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美;再读课文,把握情感主题美;品读课文,体会散文语言美);二…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教材第87-8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2、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借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辩证性和严密性。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自己阐述苦痛与快乐的事导入课文。2、主要采取讨论法和问答法分析课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意在帮助学生认识、悦纳自己的生命,并尊重其他生命,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生命的意义,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以便更好地回报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应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2.在现实生活中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3.掌握紧急情况下逃生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计思想】优秀民歌《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诗歌描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这一生动形象和其高贵品质。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堪称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新教材人教版和苏教版都把《木兰诗》编入了七年级下册。对于刚刚升入初中接触文言文还不多的学生来说,笔者认为。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来欣赏诗歌”是教学的重点。因此,结合初一学生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中感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让学生与文本、教师充分地碰撞、交流,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从内心发出"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了,我们应当保护好地球生态环境"的呼声,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生命激情.  相似文献   

12.
践行生命教育教学,注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困惑进行释疑解惑,注重利用真实案例进行以案说理,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对生命认识的自我启迪和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1.品味重点语句。2.把握作者的心理变化,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3.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困境。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相似文献   

14.
《风筝》是一篇由景及事、缘事抒情、深切感人的散文诗,意蕴丰富,“宜采用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深层含义,理解全文”,“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独特的感受”。其二,《风筝》篇幅较短,艺术成熟典范,可通过探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15.
【设计思想】诗歌创作是由内而外的过程。诗歌阅读教学,则是引导学生品析诗人"眼中之象",揣摩"象后之情"的自外而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活动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青少年自残自杀数量逐渐增加,生命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六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早期,自我意识初步发展,情绪波动较大,遇到事情容易钻牛角尖,以极端思维看待问题。根据埃里克森八个阶段的心理演变理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每一阶段都存在一种“危机”,或称矛盾、冲突。能否顺利度过是由环境决定的。本课通过一系列认识生命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珍视态度。  相似文献   

17.
《绘制与加工图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信息技术》第四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内容很简单,并且通过前两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制作演示文稿的一些基本操作。在深入分析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应当是教学生学会进行知识的迁移,并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形成创意,于是,本节课我主要以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淡化枯燥的技术操作部分,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完成本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垃圾的来源、种类、危害以及处理方法,认识正确处理垃圾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明确垃圾分类的一般方法,懂得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根据问题归纳和整理出研究小课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宣传动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教学分析《我从哪里来》是大象出版社《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讲课场所为科技馆生命展区——生命的起源。本课利用馆内与教材相关展品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0.
窦亚萍 《科学课》2009,(11):16-17
设计思路本课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在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的活动,建立有生命的物体的概念,希望学生在活动中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采用各种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