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要注意走出以下几个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 1、谈到教育信息化就想到计算机课或说信息技术课。将信息化局限于信息技术课一门课程之内,与其他学科脱离。这是十分片面的。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
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根据“生命观”的观点,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课堂教学对于参与具有个体生命价值,为了不浪费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就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对于教学内容可用单位时间内的教学信息量作为指标之一(不能过度,要有科学合理的安排并保证质量)。多媒体技术中的数据压缩、多种媒体集成和综合呈现、网络资源共享以及灵活的查询方式等都有助于提高这一指标。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运用各种多媒体工具能够较轻松地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软件并可以重复利用,免去了辛苦抄写烦乱的板书和吃粉笔灰的苦恼。同时,通过网络的资源共享和各种交流方式,教师可以提高教学软件的质量并吸收好的素材、思想,不断为自己“充电”,从而提高课堂活动质量和自身水平。对于学生,信息技术除了能为其提供更多信息外,通过生动有趣的多媒体展现和虚拟现实的情境或网络体验还能增加其兴趣和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是以帮助生命成长和完善为目的的教育,生命至上是生命教育理念的基石。教师生命观是教师对待生命的态度和观点,直接影响教师对待自己生命、他人生命和自然界其他生命,直接影响生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4.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而提高教师的素质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生命活动的质量来实现。根据“生命十大层面及其价值取向模式”的理论,教师这个群体可以分为教书匠、知识分子、启蒙以及思想四种境界。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使教师在技术上、心理上和能力上逐步提高。社会也应为教师建立相应的机制和专业机构,帮助教师提高生命活动的质量,从而使教育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5.
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和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和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质量呢?  相似文献   

6.
7.
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并以提高生命价值为目的的活动,人生命的独特性着教育的特殊性,对人生命独特性的关照即生命观的存在,实为教育所必要。本文试图从对人生命的理解入手,以教育中的生命观作初步的阐发。  相似文献   

8.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理论界回答时代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如何认识教育技术 ?下一步学校教育信息化怎么搞 ?本文介绍了以人为本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观——“生命环境观”,认为教育信息化是为了创造学生和教师精神生命活动的信息化环境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质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曾美玲 《中等职业教育》2007,(10Z):19-20,23
从教育的生命化、人性化入手,通过对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分析探讨,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  相似文献   

10.
在教师眼里,一个学生的“好”与“差”应如何来界定呢?这决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一直以来,我们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就过于唯一,过于偏颇。总认为那些成绩优良、全面发展、懂事听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一些成绩不佳、爱闹事、不听话的学生就是差生。殊不知,当我们用这种简单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时候,我们已经暴露出思想上的严重错误。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正确地评价学生?这与教师的学生观有很大关系。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首先,教师要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与情感体验是密…  相似文献   

11.
生命教育是对生命的关注,着眼于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成长与价值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生命将成为教育的基本旨趣,而教育将成为学生与教师生命的守望者,其目的是实现生命教育向真正的人的教育的回归。实现这一回归,生命教育需要关注生死教育、苦乐教育、灵肉教育等基本教育课题。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是对生命的关注,着眼于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成长与价值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生 命将成为教育的基本旨趣,而教育将成为学生与教师生命的守望者.其目的是实现生命教育向真正的人的教育的回归.实现这一回归,生命教育需要关注生死教育、苦乐教育、灵肉教育等基本教育课题.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观念的提出对英语教师的教育观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发展观上教师要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从学生观上要树立个性化生命模式的理念,从教师观上要树立情感优先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杨锐 《现代教育科学》2005,(6):53-53,55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体现,也是取得教育良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从幼儿教育整体发展,到幼儿教育内容分化,再到科学教育课程不断完善,幼儿科学教育从一开始就被重视。本文从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幼儿园的非教师因素与教师因素,以及家庭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试图梳理出科学教育成功的一般条件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教育的生命化、人性化入手,通过对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分析探讨,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作为一名教师,要实践创新教育就必须从转变学生观开始。具体从七个方面说明:要实践、发展创新教育,就必须抛弃传统的学生观,确立与创新教育相吻合的现代意义上的学生观。  相似文献   

18.
邓伟 《教育革新》2007,(1):24-25
学生评价教师,就是通过学生系统的收集教师教学中的资料,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满足自身需要,是否达到教学的计划目标做出判断的过程。学校为了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完善学校教育评价体系,达成对教师教学工作科学的评价,更多地介入和设计了学生评教这一环节。实践证明,学生评教活动对教师教学的质量、态度、方法、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近些年来,由于学校在具体操作学生评教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误解学生评教目的、有的流于形式、有的对评价结果缺乏科学的分析,另外,学生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评价结果有时不能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这种现象在学风和校风较差学校较为严重),引起了一些教师对学生评教的不满和排斥。认为学校开展学生评教的目的不是针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管理,而是针对教师的管理;认为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目的不是对教师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和教学质量的思考,而是公然向教师品头论足的借口;认为学生评教的结果不是教学质量的提升,而是师将不师、尊严丧失的开始。显然教师对学生的评教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着缺乏尊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简单化的教育方式以及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消极学生观。积极教育运动是以学校和师生现实状态为出发点,以积极的理念与行动为手段去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的教育。这种理念非常契合于优化教师的学生观,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效果,满足师生对于积极情感体验的心理需求,改善教师的消极学生观。在积极教育理念引导下,可以从知、情、行三个方面实现教师学生观的优化,以提升师生互动效果,使师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最终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浅论教师的两种学生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物化的学生观是指把学生当作物来看待而无视学生个性,不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它是封建专制化和传统工业模式化的产物,严重扼杀了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成了一个模子的产品。针对“物化的学生观”,本提出了“人化的学生观”,意在教师学生观的转变,以期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出具有鲜明个性的学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