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诗歌中,诗人为了突出某一内容,增强艺术感染力,往往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反衬是从反面去衬托,利用事物相反的条件,采用和主体事物相反对或相迥异的客体事物去作陪衬,以突出主体事物的特征,让主体事物更为形象鲜明。同时运用反衬的写法,也能避免平板径直之弊,使诗的行文峰回路转,曲折生姿,开拓出新的境界,给读者以强烈的美感。因此,教学中通过语言因素,深入浅出地剖析反衬艺术,帮助学生领悟诗意,受到教益,颇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在文学作品中,为了突出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人物或事物,作为陪衬,这种修辞方法叫衬托。衬托,按主要事物和起衬托作用的事物之间的不同关系,分为三种:映衬(反衬)、陪衬(正衬)和烘托。  相似文献   

3.
<正>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文学作品中为了鲜明生动地展现或刻画某一事物,会经常使用衬托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它是利用事物之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的艺术手法。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一般可分为正面衬托、反面衬托和侧面衬托。正面衬托,  相似文献   

4.
衬托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技巧。在诗歌创作中,为了使主要事物的特色更突出,诗人常常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做背景来陪衬、烘托。为了更好的鉴赏古典诗词,掌握衬托手法的运用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正>为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可以突出强调要表现的人、事、景、物,使之更加生动鲜明。在衬托的作用下,情节得以发展,被表现的事物本质得以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得以强调,感情表现更加浓郁动人,主题思想更加隽永深刻,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衬托法是一种常用的重要写作手法。按  相似文献   

6.
【概念解说】所谓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而用相似的或反面的、有差异的事物做陪衬的一种写作方法,也就是人们通常的形象化说法——绿叶扶花、烘云托月。根据衬体和本体的关系,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正衬是用与本体事物同性质、同类型的事物,从正面进行陪衬、烘托本体事物;反衬则是把与本体事物相反  相似文献   

7.
新语丝     
《新读写》2020,(4):21-21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运用此种手法可以突出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反衬是衬托手法的一种。所谓反衬,就是运用其他事物与要突出的事物之间的相反特点或不同情况,从反面来衬托主要事物,使对立两极的事物互为映衬,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相反而皆相成也”。(《汉书、艺文志》)反衬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以动衬静。如《老山界》中写静夜:“除此之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相似文献   

9.
<正>衬托,是用或类似或反面或有差别的次要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或渲染主要事物的修辞手法。它能使主要事物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小说中的衬托,往往围绕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运用,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本期选用现当代三篇小说中的片段,来品味衬托手法在小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衬托是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它利用不同事物之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著名作家碧野的《吴门桥》就是巧妙运用衬托手法的典范之作。具体表现为:以大运河衬托吴门桥。“大运河贯穿南北”,它南越长江,北穿黄河,流经冀鲁江浙,烟波浩渺几千里,是与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并称  相似文献   

11.
“烘云托月”,即利用事物间相似或相反的条件,以某些事物作“云”,以突出主体事物或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个“月”,从而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这种手法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衬托法。衬托法能使主体突出,形象鲜明,给人深刻的印象,从而收到好的艺术效果。衬托手法有正衬反衬之别,最常用的是反衬。在古典诗歌中,主体与衬体之间,可以分为人衬人、物衬人、物衬物等。如白居易《长恨歌》中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用皇宫中所有的美女作为陪衬来衬托杨贵妃的美,这是人衬人。杜甫的祖父杜…  相似文献   

12.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1,(22):38-39
主持人龙吟:动静相衬、哀乐相生——这是诗歌评论中常见的评语。这种手法,即"反衬",运用得宜,将使诗歌兴味尤增——诗法指津反衬是映衬或衬托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在古典诗词创作中,运用其他事物与要突出的事物之间的相反特点或不同情况,从反面  相似文献   

13.
《缩之战》选自《左传·值公三十三年》,之所以能取得强烈的艺.从果,除了个性化的语言和生动描写外,重要的一点是衬托手法的运用。衬托是为了使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而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为了突出某一人物,作者有意地用另一些具有相反或相似特点的人物来作个陪衬,这样,就有了主次之分,被村人物的形象就更加鲜明。《峪之战》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时,首先运用了消极衬托的手法。初看起来人物之间似乎没有一种衬托与被衬托的关系,但人物的性格形成了鲜明对照,几组相对相似的人物形象,主次、映衬关系并不明显,但却构…  相似文献   

14.
“衬托”和“烘托”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对象的手法;“烘托”则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一种表现手法。两者犹如孪生兄弟,都是以次要事物来托出主要事物,  相似文献   

15.
描写人物,除了对人物进行直接描写外,还可以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即衬托手法。所谓衬托,就是陪衬和烘托。恰当运用衬托,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文章中心更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衬托有十法。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学生作文中有突出的写法,更有利于表达学生的情感。衬托手法是中考作文中颇受青睐的方法,如何指导学生熟练运用这种方法呢?俗语说:"红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做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这种表现手法可以突出和深化艺术形象,使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论俗人应避雅人》中讲道:“优良的人物,有时候是要靠别人来比较、衬托的,例如上等与下等,好与坏,雅与俗,小器与大度之类。”由此表明,运用衬托手法是一种刻画人物的好方法,作者可以用其他一些不同类型的人物来陪衬或对照主要人物,以突出主要人物;虽有正衬和反衬之分,但目的是使主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显得更加鲜明突出,思想  相似文献   

18.
顾舟山 《教学随笔》2013,(8):87+102+129
诗歌中反衬艺术手法的运用能够表现诗歌特殊的意境或诗人独特的情感。本文从反衬艺术手法的类型、反衬和对比有区别、反衬和正衬的区别三个方面通过比较、举例、分析等方法,来一一探讨古代诗歌中蕴含的衬托美。  相似文献   

19.
“衬托法”是指在一篇文章中,为了使某一事物或某一思想表现得鲜明突出,而用其他事物或思想来作陪衬的一种写作技法。衬托法运用得好,可以突出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得到深化。毛宗岗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总评中说“文有正衬与反衬。写鲁肃老实以衬托孔明之乖巧,其反衬也。写周瑜乖巧以衬托孔明为加倍乖巧,其正村也。”除了毛氏所说的正衬、反衬两种形式外,通常见到的还有旁衬和上下左右衬。正衬法。所谓“正衬”,就是“以美衬美”,是一种用性质相同的比较美好的客体(人、事、物)从正面衬托更加美好的主体(人、事、物)使主体显示出超越一般,异  相似文献   

20.
衬托与对比     
衬托,尤其是其中的反衬,有人往往将它与对比混为一谈,其实衬托与对比的界定与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主编的《中学教学全书·语文卷》里有这样的论述:“对照是把两种相互对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关的两面并列在一起,加以比照的修辞方式,也叫对比。”“映衬是用乙事物来作甲事物的陪衬,以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